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曹营卧底今天也在帮倒忙 > 第147章 这锅我背了,但赢麻了
换源:


       授职风波后的第三日,夜色如墨,军谋司的烛火却亮如白昼。

一份赤壁江防调度令的草案,正在谋士们手中悄无声息地传递,每一页纸张的翻动,都仿佛是命运齿轮的啮合声。

陈群坐在上首,眼帘低垂,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用眼角的余光,紧盯着那份草案的流向。

当文书传到一名不起眼的年老书吏手中时,他的指节不易察觉地停顿了一下。

那书吏正是王甫花重金收买之人。

他接过文书,浑浊的老眼在陆离负责的“敌情扰动策略”那一页上停留了片刻。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拿起笔,手腕微微一抖,仿佛是年老力衰的自然反应。

墨迹落下,原稿上那句“建议带节奏扰乱江东水军作息”,已然变成了“建议带火扰乱江东水军作息”。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前者是心理战,是疲兵之计;后者,却是明晃晃的纵火令,在眼下这枯燥的秋冬时节,无异于引火自焚,授人以柄!

当这份经过“修饰”的手抄稿传到陆离案头时,他的瞳孔骤然一缩。

他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这背后的阴谋。

这份文书已经走完了大半流程,即将送入军师荀攸手中进行最后的审阅定稿。

此刻想要追回修改,已是绝无可能。

流程,是曹营的铁律,谁也无法逾越。

他盯着那个刺眼的“火”字,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这顶黑锅,不大不小,却足以将他刚刚积累起来的声望砸得粉碎。

一旦被认定为提倡无谋火攻,轻则落个纸上谈兵的笑柄,重则,在蔡瑁、张允等荆州降将虎视眈眈之下,一个“纵敌通敌”的罪名便能将他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好一招釜底抽薪。”陆离心中冷哼。

但他并未如陈群和王甫所料那般惊慌失措,试图去追回文书,做那无谓的挣扎。

他的脑海中,反而清晰地浮现出昨日赵俨捧着一本册子,满脸困惑地向他请教“CD反噬”时,听完他解释后那副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模样。

“任何行动,都有其冷却时间和反作用力。强行打破规则,必然会遭到规则的反噬。”他当时是这么对赵俨说的。

现在,陈群他们就想让他尝尝这“反噬”的滋味。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划过脑海。

陆离眼神一凝,心中的惊涛骇浪瞬间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冷静。

澄清?

不,澄清就是示弱,就是落入圈套。

既然你们把刀递了过来,那我就用这把刀,给你们刻一出好戏!

他提起笔,没有去涂抹那个“火”字,反而在那行字的旁注位置,用一种更加沉稳老练的笔锋,添上了一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

“火需引信,风未至则燥而不燃。”

做完这一切,他放下笔,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再寻常不过的批注。

他将文书递给下一人,目光平静地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却已是杀机暗藏。

翌日,军议堂。

气氛肃杀,曹营的主要谋臣武将分列两侧。

荀攸坐于主位之下,缓缓展开那份汇集了众人心血的调度令草案。

他的目光逐行扫过,当看到“建议带火扰乱江东水军作息”那一行时,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眉头也随之微微蹙起。

一直密切关注着荀攸神色的董昭,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一步踏出,嘴角挂着一丝冰冷的讥笑,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堂上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陆祭酒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前几日刚断言风候有变,逆反天机,今日又在军国大事上倡导‘带火’。莫非是觉得我大军稳操胜券,想用这惊世骇俗的文辞来迷惑主公,博取关注吗?”

此言一出,堂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不少人的目光都带着审视和怀疑,落在了面无表情的陆离身上。

藏在廊柱阴影里的王甫,心脏激动得快要跳出胸膛。

他已经安排好了人手,只等曹操亲临,听闻此事后龙颜大怒,他便立刻派人将“陆离再献伪天机,欲火烧赤壁陷大军于不义”的舆论煽动起来,彻底坐实陆离“妖言惑众”的形象。

然而,预想中的斥责并未发生。

荀攸轻叩了一下桌面,清脆的响声让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他抬起头,目光没有看董昭,而是转向了陆离,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与赞许:“‘带火’,未必是纵火。陆祭酒的旁注说得很有意思——‘火需引信,风未至则燥而不燃’。在我看来,此句并非是说要立刻放火,而是说,火可以作为一种‘势’来积蓄,只待风起之时,便可顺势而发。”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有力:“陆祭酒,这是否就是你前日所言,‘控龙之前,需先清野’的道理?”

“控龙清野”!

此言一出,董昭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那是陆离前几天在小范围讨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在执行核心计划前,要先用次要行动扫清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和敌方的小股干扰力量。

当时荀攸就在场,还对此大加赞赏。

陆离心中也是一怔,他没想到荀攸竟能如此精准地洞悉他的意图,甚至将他前后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观点完美地串联起来。

这位曹营的“谋主”,果然名不虚传!

他向前一步,对着荀攸深深一躬,声音沉稳而洪亮:“军师明鉴,正是此理。所谓‘带火’,火在人心,不在船头。先用火攻之势扰其心神,乱其部署,使其时刻处于草木皆兵的紧张状态,我军便可趁其疲敝,夺其先势。”

话音刚落,堂外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哈哈哈,说得好!火在人心,不在船头!”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曹操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手中赫然拿着一份一模一样的文书抄本。

显然,他已经提前看过了内容。

他走到堂中,目光如炬,在陆离和荀攸身上扫过,最后落在那份文书上,反复咀嚼着“带火”二字与那句旁注,眼中的笑意越来越浓:“陆离此子,屡出怪语,然每句怪语之中,皆藏着致命的机锋!好一个‘带火’,好一个‘风未至则燥而不燃’!这烧的不是敌人的战船,是敌人的胆气!”

他猛地一挥手,声如洪钟:“传令吕虔!今夜三更,你率一军佯动,在乌林对岸的浅滩之上,燃起三堆冲天烽火,战鼓擂鸣,号角不息!做出我军要趁夜风火攻的假象,让江东那群娃娃们好好紧张一夜!”

吕虔闻令出列,大声领命。

但在转身离去时,他心中却反复默念着“风未至则燥而不燃”那七个字,回到本部,他立刻下了一道不为外人所知的命令——将营中所有易燃的轻舟战船,全部调离迎风口,转移至后方一处隐蔽的背风港湾内,反将皮糙肉厚的主力战船锚定在了原处。

是夜,乌林北岸,火光三道,直冲天际,将半边江水都映得一片血红。

震天的鼓噪声隔着宽阔的江面,清晰地传到了南岸的东吴大营。

“警报!曹军要火攻了!”

消息如瘟疫般传开,整个江东大营瞬间炸开了锅。

宿将黄盖不敢怠慢,急忙下令将预备的火攻船队调至前沿,灌满膏油,引火待发,全军将士枕戈待旦,死死盯着对岸。

然而,一个时辰过去了,除了鼓噪声和火光,曹军主力却迟迟没有压上。

两个时辰过去了,依旧毫无动静。

直到五更天,所有人都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之时,江上的风向毫无征兆地突然逆转!

原本吹向南岸的西北风,竟猛地变成了倒灌回北岸的东南风!

东吴前沿那些早已准备就绪、紧张万分的火船队,被这突如其来的逆风一吹,几艘靠得太近的船只控制不住,引信被风中乱飞的火星意外点燃!

火苗“腾”地一下窜起,借着风势,竟反向扑回了自家的船阵!

“快!快灭火!”

惊呼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混乱之中,两艘躲闪不及的先锋艨艟被自家火船引燃,瞬间化作两团巨大的火炬,照亮了周瑜铁青的脸。

他一脚踹翻案几,怒声咆哮:“是谁下令轻动火器的?!”

而就在东吴大营自乱阵脚的同一时刻,对岸的吕虔看到敌阵火起,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当机立断,亲率早已准备好的轻舟部队,如一支离弦之箭,趁着夜色和混乱,悄无声息地突袭了南岸一处防备空虚的哨垒,一举夺下其囤积的大量粮草!

天明时分,战报传回曹营中枢。

曹操听完吕虔的汇报,一掌拍在案上,抚掌大笑:“妙!妙啊!陆离一语,可定乾坤!此‘带火’之策,远胜千军万马!”

消息传出,大营外,刚刚收到前线战果的蔡瑁,气得将手中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瓷四溅。

他怒不可遏地低吼道:“荒唐!一个写错字的竖子,也能被称作谋主?!这天下还有没有道理!”

他身后的王甫,则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有那不断颤抖的双手和满是冷汗的手心,暴露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惧。

庆功宴的喧嚣过后,夜已深沉。

陆离独自一人坐在军谋司内,就着昏黄的烛火,整理着今日的战报文书。

他拿起随身携带的那个古朴罗盘,正准备校对方位,却见罗盘黄铜边缘,一行他从未见过的青色细字,如同水银般缓缓浮现:

【变量注入成功——历史偏移率 7.3%】

【郭嘉遗计·第Ⅸ环已激活:“火需引信”概念已成功嵌入敌方核心决策模型】

陆离猛地怔住,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他死死盯着那行字,片刻之后,一股哭笑不得的情绪涌上心头,最终化为一声低沉的、压抑不住的笑声。

“所以……我不是在写军情报告,我这是在给三国写剧本?”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