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绣骨贞心 > 第一百零九章 山河路遥遥
换源:


       晨光刚漫过镇江府的客栈,姜承瑾背着布包。布包里除了她常用的绣针、丝线和那枚铜制护心镜,还多了一方赵构御赐的蜀锦——锦面上绣着缠枝莲纹,边角处用金线绣了个小小的“安”字,是临行时总管太监亲自送来的,说这是陛下的心意,盼她此去平安。

“姜小娘子,马车已备好,咱们这就出发吧。”领头的护卫姓秦,是个面容沉稳的中年汉子,腰间佩着长刀,身后跟着四名同样装束的护卫。他们是赵构特意安排的,既要护送姜承瑾前往她要去的汴京,也要暗中护她周全——自从上次姜承瑾在临安绣坊为军需赶制号服,其手艺与爱国之心被官员上奏给赵构后,这位大宋天子对留不住姜小娘子,深知她回汴京的心意已决,便索性派了护卫,免得她途中遭遇不测。

姜承瑾点点头,跟着秦护卫上了马车。马车里铺着柔软的棉垫,角落里放着一篮干粮和水囊,显然是提前备好的。她撩开车帘,看着镇江府的街景一点点后退——街边的早点铺正冒着热气,挑着担子的货郎在叫卖,孩童们追着蝴蝶跑过青石板路,这和平的景象,让她更坚定了要回汴京的决心,她要让自己的针线,护着这份安宁,不被金军的铁蹄破坏。

马车出了镇江府,朝着江淮方向驶去。起初几日,路途还算平顺,秦护卫一行人对姜承瑾颇为照顾,遇到村镇便会停下,让她下车歇息,还会帮她打探前方的军情。可走到越州境内时,一场暴雨突然袭来,山路变得泥泞难行,马车的车轮还陷进了泥坑里。

“姜小娘子,您先在车里等着,我们把车轮弄出来。”秦护卫说完,便带着其他护卫跳下车,挽起袖子用力推车。雨水打湿了他们的铠甲,泥点溅满了衣袍,可他们却丝毫不在意,喊着号子一起发力。姜承瑾坐在车里,看着他们奋力推车的背影,忽然想起扬州保卫战时百姓扛着沙袋堵城墙缺口的场景——无论是护卫、将士还是百姓,大家都在为守护大宋拼尽全力。

她实在坐不住,也跳下车,从布包里翻出几块干净的粗布,递给秦护卫:“秦大哥,你们擦把脸吧,别着凉了。”秦护卫接过粗布,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多谢姜小娘子,咱们当兵的,这点苦不算什么。”

好不容易把车轮弄出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在附近的破庙里落脚,秦护卫生起篝火,烤着湿透的衣袍,姜承瑾则拿出干粮,分给大家。夜里,外面的雨还在下,秦护卫给姜承瑾讲他当年在北方与金军作战的事,说他亲眼见过金军如何劫掠百姓,如何毁掉城池,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下去:“若不是岳将军率军抵抗,咱们大宋的百姓,还要遭更多罪。”

姜承瑾握着手里的护心镜,轻声说:“所以妾身才想回汴京,哪怕只能给将士们绣绣号服、补补铠甲,也算是尽了一份力。”篝火映着她的脸,眼神里满是坚定。

第二日清晨,雨停了,他们继续赶路。走到婺州时,遇到了一队押送粮草的宋军。领头的将领认出了秦护卫身上的制式铠甲,知道他们是宫里出来的人,便上前攀谈。当听说姜承瑾是要去江淮前线为将士们刺绣时,将领忍不住赞叹:“姜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如今江淮一带的将士们正缺绣娘,您这一去,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将领还告诉他们,最近金军的小股骑兵常在婺州周边袭扰,让他们务必小心。秦护卫当即提高警惕,让护卫们分成两队,一前一后保护马车。果然,走了不到半日,就见远处尘土飞扬,十几名金军骑兵朝着他们冲了过来。

“姜姑娘,您快进马车里躲好!”秦护卫拔刀出鞘,其他护卫也立刻做好战斗准备。金军骑兵越来越近,为首的骑兵挥舞着大刀,嘶吼着冲过来。秦护卫毫不畏惧,迎上去与金军厮杀起来。刀刃碰撞的“ clang”声、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呐喊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

姜承瑾躲在马车里,心提到了嗓子眼。她透过车帘的缝隙,看到秦护卫的手臂被金军的刀划伤,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来,可他却依旧奋力厮杀。她忽然想起自己的针线,急忙从布包里翻出绣针和金线,飞快地在一块白布上绣起来——她绣的是一面小小的“宋”字旗,她想,只要这面旗帜在,将士们就不会退缩。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那队押送粮草的宋军赶来了!金军见势不妙,不敢恋战,仓皇逃窜。秦护卫和护卫们虽然都受了伤,却没有性命之忧。姜承瑾拿着绣好的“宋”字旗,从马车里出来,走到秦护卫面前,眼眶红红的:“秦大哥,你们没事吧?这面旗帜,送给你们。”

秦护卫接过“宋”字旗,看着上面工整的针脚,心里一阵温暖:“多谢姜姑娘,有了这面旗帜,咱们就算遇到再多危险,也能守住!”

他们在婺州的军营里休整了几日,秦护卫和护卫们的伤口渐渐愈合。期间,姜承瑾也没闲着,帮军营里的将士们缝补破损的铠甲和号服。她还教军营里的妇人绣“宋”字旗,告诉她们:“这旗帜绣在衣服上,既能让将士们分清敌我,也能让他们知道,后方的百姓在等着他们平安回来。”

离开婺州后,他们继续朝着江淮前进。一路上,姜承瑾看到了不少因战乱而破败的村庄,也看到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乡勇——有的百姓拿着锄头,有的拿着菜刀,还有的拿着木棍,虽然武器简陋,却个个眼神坚定,誓要保卫自己的家园。

走到楚州境内时,他们遇到了岳飞麾下的一支军队。当士兵们听说姜承瑾是要去前线为将士们刺绣时,纷纷围了上来。一名士兵从怀里掏出一块破损的绣帕,不好意思地说:“姜姑娘,这是我娘给我绣的帕子,前些日子作战时被刀划破了,您能帮我补补吗?”

姜承瑾接过绣帕,帕上绣着一朵小小的兰花,针脚细密,显然是母亲的心意。她点点头,拿出针线,小心翼翼地补着帕子。她用金线在破损的地方绣了一圈花纹,既掩盖了裂痕,又让兰花看起来更加鲜活。士兵接过补好的帕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向姜承瑾道谢。

秦护卫看着这一幕,对姜承瑾说:“姜姑娘,您看,您的针线虽然小,却能给将士们带来这么大的鼓舞。咱们陛下派我们护送您,真是太对了!”

又走了几日,他们终于抵达了江淮宣抚使司的驻地——扬州。此时的扬州,经过两次保卫战的洗礼,虽然城墙上还留着战争的痕迹,却处处透着生机:将士们在城墙上操练,百姓们在城里摆摊做生意,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姜承瑾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这就是她想要守护的山河,想要守护的百姓。

她刚到扬州,就被江淮宣抚使司的官员请到了府衙。官员告诉她,如今扬州的将士们正需要绣娘赶制新的“岳”字旗和号服,恳请她留下来帮忙。姜承瑾欣然应允,她说:“我来这里,就是为了给将士们做事,只要能帮上忙,我就不走了。”

秦护卫见姜承瑾已经安全抵达扬州,且有了安稳的住处和事情可做,便对她说:“姜姑娘,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回临安向陛下复命了。您在这边一定要保重身体,若是遇到危险,就去找岳将军或者刘都统,他们一定会帮您的。”

姜承瑾点点头,拿出自己连夜绣的一幅《平安图》,送给秦护卫:“秦大哥,这幅图送给你们,感谢你们一路上的照顾。希望你们回临安的路上一路平安,也希望大宋的山河,永远平安。”

秦护卫接过《平安图》,眼眶有些湿润。他和护卫们向姜承瑾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了扬州。姜承瑾站在府衙门口,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有他们的护送,她或许还到不了扬州,也无法继续用自己的针线守护山河。

接下来的日子,姜承瑾在扬州的绣坊里忙碌起来。她带着一群绣娘,每天赶制“岳”字旗和号服。她把在途中看到的百姓抗金的场景、将士们英勇作战的模样,都绣进了旗帜和号服里——有的旗帜上绣着百姓扛沙袋堵城墙的图案,有的号服上绣着将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将士们看到这些旗帜和号服,士气大振,都说:“有姜姑娘和百姓们在,咱们一定能把金军彻底打跑!”

夜里,姜承瑾常常会站在绣坊的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她手里握着那枚铜制护心镜,心里暗暗发誓:她要一直留在扬州,一直用自己的针线,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大宋的山河,直到金军被彻底打跑,直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而远在临安的赵构,收到秦护卫的复命,得知姜承瑾已安全抵达扬州,且在为将士们刺绣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着窗外的景色,喃喃自语:“有这样的百姓,有这样的将士,大宋何愁不兴?扬州何愁不守?”

此时的扬州,绣坊里的烛火依旧亮着,针丝穿梭的“沙沙”声,伴着城外将士们的操练声,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山河守护图。姜承瑾知道,她的绣途还很长,她的针线,还要继续为大宋的山河,绣出更多的希望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