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刚穿越,皇帝要赐死我 > 第二十章 磨刀石
换源:


       驿道上的马蹄声惊醒了林烽。他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还攥着那封从烽燧台暗格里取出的密信。信纸已经被手心的汗水浸透,墨迹晕染开来,但腊月祭祖后处置几个字依然清晰得刺眼。帐外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比往常急促许多,靴底碾过碎石的声音像磨刀般刺耳。

将军,您没睡?周毅掀开帐帘,手里端着碗冒着热气的黍米粥。他眼底布满血丝,显然也是一夜未眠。监军那边派了三波人来问,说兵部急召您去议事。

林烽把密信凑到烛火上。火舌舔舐纸角的瞬间,他忽然想起昨日在铜镜中看到的中军帐——那面精忠报国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而旗杆下的阴影里,分明站着两个持弩的影卫。

让他们等着。林烽碾碎信纸的余烬,你先说说驿道的事。

周毅放下粥碗,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展开后是半块烧焦的竹简,边缘还沾着血迹。黑松林截下来的,送信的是个哑巴,牙齿里藏着毒囊。他指着竹简上残缺的字迹,只能认出丙寅十三和腊月二十这几个字。

帐外突然响起号角声。不是往常的晨号,而是三短一长的警讯。林烽握剑的手一紧——这是边关告急的信号,但胡人今年早该纳贡休战了。他快步走到帐门边,掀开条缝隙往外看。晨雾中,一队铁甲骑兵正穿过校场,马鞍上挂着的不是胡人的首级,而是捆扎整齐的...文书?

是兵部的传令使。周毅低声道,每人马鞍两侧各挂五封密函,看方向是要送往各营。

林烽数了数,正好十九骑。这个数字让他后背发凉——军营里品级够接兵部密令的将领,算上他自己正好十九人。铜镜暗格里的竹简也是十九卷。

去把张宇叫来。林烽突然说,让他带上《武备志》。

等周毅离开后,林烽从枕下抽出本册子。这是他从京城带来的,记录着历年武举进士的师承关系。翻到丙寅年那页,指尖顺着墨迹滑到第十三位——林烽,师从已故镇北将军陆明远。而就在他名字上方,第十二位赫然写着现任监军御史的名字。

黍米粥的热气在帐内氤氲。林烽盯着粥面上凝结的米油,忽然想起军医所起火前,老军医曾嘟囔过腊月里的黍米容易结块。当时只当是老人家的唠叨,现在想来,那分明是提醒——腊月祭祖要用新粮,而往年的陈粮都去了哪儿?

将军!张宇抱着厚厚的《武备志》闯进来,脸色煞白,出事了!他哗啦啦翻到某页,指着上面的阵法图:昨夜西营换防,新来的校尉摆的是十面埋伏阵!

林烽接过书册。这页记载的是剿匪时围困山寨的阵型,但张宇用指甲在几处要害位置划了记号——连起来正好是烽燧台俯瞰军营的视角。

帐外传来争执声。监军尖细的嗓音穿透牛皮帐幕:...林将军好大的架子!兵部六百里加急...话音突然中断,变成闷哼。接着是重物倒地的声音。

周毅冲进来时,手里提着监军的领子。那身锦袍沾满尘土,向来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也散了。这龟孙子在偷听!周毅把监军掼在地上,还带着这个!

从他怀里搜出的是面铜镜,只有巴掌大,镜框上刻着八卦纹。林烽想起烽燧台上那面大铜镜——这分明是缩小版的监视工具。

监军突然咯咯笑起来:林将军可知丙寅十三是什么意思?他嘴角溢出黑血,声音却越来越响:是磨刀石的编号啊!

林烽剑已出鞘,但监军的瞳孔已经扩散。周毅掰开他的嘴,发现后槽牙空了——毒囊早被咬破。张宇颤抖着翻开监军的袖口,小臂内侧烙着个癸字。

是死士...张宇声音发颤,癸字号,专司监视将领

林烽走到帐外。晨雾散了些,能看见点将台上摆着香案。几个文吏正在布置祭品,最显眼的位置放着把出鞘的宝剑——剑身雪亮,但剑格处隐约有暗红色锈迹。那是去年暴毙的刘参将的佩剑。

将军,现在怎么办?周毅问。他手里还攥着那面小铜镜,镜面映出林烽冷峻的侧脸。

林烽望向烽燧台。晨光中,那面大铜镜正缓缓转向中军帐。镜面反射的光斑划过校场,照亮了地上散落的密函——其中一封的火漆已经破损,露出里面猩红的纸角。

去准备祭祖用的黍米。林烽突然说,要新粮。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