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卫国推着自行车走进四合院,院子里众人的眼睛都被这一幕吸引住了。
虽说院子里三大爷和许大茂都有自行车,但三大爷那辆也不知道是几手的旧车了,不但没牌子,好多零件都换过,简直就是东拼西凑攒出来的“万国造”,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地方哪儿哪儿都响。
而许大茂那辆,是厂里为了方便他下乡带机器,特批给他用的,大部分时间还得还回厂里。
“这是你刚买的呀?得花一百五六吧。”三大爷眼睛睁得老大,围着张卫国的自行车转了一圈又一圈,说话的语气里透着一股酸味。
原本作为院子里第一个买自行车的人,三大爷每天擦车,既是爱惜,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现在张卫国这辆新车,直接把他的车比下去了,往后他的自行车再也不是院子里独一无二的亮点了。
“对,刚在东四人民市场提的,全部算下来一百五十多块。”
张卫国把自行车推到自己屋门前,停了下来。
“一百五十多?张卫国,你刚转正没多久,哪来这么多钱,还有这自行车票你是从哪搞到的?”
听到张卫国的话,跟着过来凑热闹的贾张氏大声嚷嚷起来。
“当然是攒的呀,难不成还能去大街上捡,那也捡不到自行车票啊。这自行车票是我爸妈以前的战友寄过来的,只不过之前钱一直没攒够。”
虽然张卫国压根不想搭理这个胖得像个面团似的贾张氏,但他也清楚,如果不解释清楚,院子里的人不知道会传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父母战友”这个借口,张卫国这两个月来用得得心应手,已经深深印在大院众人的心里。大家都知道,张卫国父母的好几个战友一直在资助他。
“攒的?你一个月才十八块钱工资,上班也就一年半左右,能攒这么多钱?我看你就是靠投机倒把弄来的钱。”
贾张氏依旧不依不饶地嘟囔着。
“贾大妈,您这么说可就不对了。您又不是不知道,卫国哥在咱们院子里一直都很节省,平时就吃窝头就咸菜,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钱。”
张卫国还没来得及开口,人群中传来一个女声。
听声音,张卫国就知道是何雨水。
他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女孩站在几个人身后。
刚满二十岁的何雨水,正值少女最美好的年华,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她穿着一件格子外衣,头发扎成左右两个辫子,虽然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质朴,但清秀的面容为她增色不少。再加上一米七的高挑身材,在人群中十分显眼。
张卫国实在想不明白,她怎么会和傻柱是兄妹。两人站在一起,根本没人会联想到他们是亲兄妹。
一个身材高挑,青春靓丽;另一个还不到三十岁,却长得像四十多岁的人。有时候两人走在一起,说傻柱是她爹,估计都有人信。
男人嘛,总是喜欢和漂亮女孩多说几句话,张卫国也不例外。虽然何雨水每个星期才回一次家,但张卫国每次看到她,都会主动搭话。
张卫国先跟何雨水打了个招呼,然后一脸严肃地看向贾张氏。
“贾大妈,您要是说我投机倒把,那就请拿出证据来。要是没证据,我可就告您污蔑烈属,到时候您最少得在里面待个十天半个月的,说不定还能免费吃几天公家饭呢。”
“呃……”贾张氏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昨天许大茂的事儿她可是看得真切,如果不是许大茂说要戴罪立功,说不定真会被派出所带走。
“唉,张卫国,贾张氏就是随口一说,您又不是不知道她那张嘴,没个把门的。她也是担心院子里的年轻人走弯路,咱们院子可是模范大院,邻里之间就应该相互照应。你没了家人,我们就是你的家人,得时刻给你们年轻人提个醒。”
一大爷今天没上班,正在中院,听到有人说张卫国买了辆自行车,便出来看看,刚好听到贾张氏在那吵吵。
他本来也想知道张卫国自行车的来历,所以一直在后面默默看着。现在见事情有闹大的趋势,赶忙出来打圆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