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这俩旧柜子干啥?想买柜子的话交给我,三十五块钱我能想法给你换套新的。”
庞俊青听了张卫国的要求,眉头一皱。花三十五买这俩旧玩意儿,在他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不就是木头好点、雕花好看点嘛。
要是找点杂木,起码能打造一套带床的家具了。
“青哥,我就喜欢这种有老味道的柜子,而且这木头纹理我看着特别顺眼。我也知道价格是贵了点,你们信托都能给二十五,说明这木料确实不错。可我就是看对眼了,你就帮我说说呗。”
张卫国明白自己的做法,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也没过多解释,只是态度坚决地想要买下柜子。
“行行行,我给你问问吧。”
庞俊青无奈地说道,甚至还瞥了张卫国一眼,那眼神就像看傻子一样。
有庞俊青从中牵线,高家两兄弟很痛快地把两个柜子卖给了张卫国,最终成交价是三十块。
虽说张卫国跟庞俊青说的是三十五,但庞俊青觉得这俩柜子不值这个价,直接又给砍了五块钱。
不过对于高家兄弟来说,这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信托那边才给二十五,这多出来的五块钱,起码能买三十斤白面。
要是买“丙级”生粮,起码能买五十斤,再加点野菜什么的,足够一家人勉强维持一个月。
当然,这得是在有票的情况下,要是没票,这些钱在黑市顶多能买十斤白面。
甚至高家兄弟还问了张卫国家的地址,打算帮忙把这两个柜子送过去,这样起码能省下一毛板爷的搬运费。
张卫国手里拎着一包鸭骨架,从全聚德走了出来。这一顿烤鸭吃得他满嘴留香,油光满面。
买好自行车后,他拿着所有手续径直去了派出所,交了两块钱的牌照费,车把中间便被盖上了一个钢印。
在这个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那感觉就如同八十年代初期拥有一辆小汽车一样拉风。骑着这样一辆崭新的二八自行车出门,绝对是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存在,回头率虽不敢说百分百,但羡慕的目光那是少不了的。
过了中午,张卫国骑着自行车直奔前门的烤鸭店。
这个时期的全聚德烤鸭店,才是真正传统的挂炉烤鸭店。店外的墙壁上,用白底黑字醒目地粉刷着“公私合营全聚德挂炉烤鸭”几个大字。店内选用的食材,皆是京郊产的优质白鸭,顾客还能自行挑选。就连烧火的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果木。
再看店内的陈设,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墙壁上的幌子和店规,少说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墙上还挂着不少前朝以及近现代名人的字画。
只是可惜,再过几年,这些珍贵的东西都会被破坏得一干二净。就连那块大招牌,也是历经辗转,流落各地,最后被收入宫中的仓库。
至于烤鸭的技术,在几十年后不断革新,为了追求高利润,很多传统的技艺都被遗弃在历史的长河中。到那时,只有极少数有特殊身份的人,才能品尝到传统的果木吊炉烤鸭了。
张卫国在前门附近逛了一大圈,回到四合院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下午三点。
一进胡同,骑着自行车的张卫国瞬间成为胡同里众人目光的焦点。
“哟,张卫国,这自行车从哪弄的呀?”
“张卫国,你这是买自行车啦?”
“这车子是凤凰牌的吧,真好看。”
“唉唉唉,那不是前院的张卫国嘛,居然买了辆自行车。”
“他一个临时工,怎么就买得起自行车了?”
“你这消息可太滞后了,我听他们院子里的人说,他已经转正成为正式驾驶员了,一个月能挣42块钱呢。”
“一个月42块,张卫国才二十二岁吧,是不是还没对象呢?”
“王姐,咋啦?你难道想把你家老李给甩了呀?”
“去去去,小心我撕烂你的嘴。我娘家侄女也还没对象呢,我看他俩挺般配的。”
“得了吧,你娘家侄女我见过,长得五大三粗的,起码比张卫国会大三四岁,我看悬。”
“什么五大三粗,我家侄女那是身材壮实,好生养,娶回去保准三年抱俩。而且老话说得好,女大三抱金砖,我觉得他俩正合适。”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