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 > 第444章 火亲们自己烧出个“灶联网”!
换源:


       青石板路上的麻雀刚啄完第一粒米,福来居后堂的玻璃窗就被小芳的尖叫震得嗡嗡响。

陆言正踮脚够房梁上挂的干椒串,军大衣下摆扫翻了竹筐,红亮亮的辣椒籽稀里哗啦落了满地。

陆哥你快瞧!小芳举着手机冲过来,屏光照得她鼻尖上的晨露都泛着蓝,甘肃老张发的!

说是要搞百灶联修挑战,号召各地守灶人一块儿修危灶!

陆言抹了把脸凑过去,后槽牙咬着笑:这老张头,前儿还说羊圈灶漏风愁得睡不着,今儿倒当起发起人了?他指尖划着手机,九宫格里达瓦的脸占了半屏——蒙古族汉子举着套马杆,身后是刚搭好的新灶,砖缝里还沾着新鲜的黄泥。

往下翻,山西铁匠铺的照片更扎眼,老铁匠举着烧红的炉膛,火星子溅在他灰白的眉毛上:连夜打了二十套可拆卸的,够十个村子轮着用!

广西那拨更绝。苏清欢不知何时端了铜壶进来,往各人碗里续着茉莉花茶,竹架搭的临时教学棚,竹篾编的灶模子,我昨儿还见他们在群里问糯米浆和泥是不是更黏。她眼尾微弯,茶烟里的笑意像浸了蜜,倒把咱们教的活灶法变通出花样了。

花样还在后头!小雪扛着摄像机撞开布帘,牛仔背带裤上沾着胡同口卖煎饼的芝麻,你们看这火绩榜——修一灶积十分,能换炭、换毡、换工具!

我刚数了,山西老李家修了八座,内蒙古额尔古纳村凑了二十三个积分,灯芯胡同王婶更绝!她把摄像机转向众人,屏幕里王婶系着红围裙,手里举着写满字的小黑板:温灶三步法 药膳煨锅,说能让灶火煨药不串味,周冠军!

陆言笑出了声,弯腰捡地上的辣椒籽,指腹碾着那点红:咱这火,真是烧出花来了。他忽然顿住,抬头时眼里闪着胡同口老槐树抽新芽的光,清欢,你爷爷说火无定形,因人而旺,我今儿算懂了——不是咱们教他们怎么生火,是他们教火怎么活。

可...小芳捏着手机角,指甲盖都泛白了,咱们没教过积分兑换规则,万一有人争利闹矛盾?她话音刚落,阿勇的手机就叮地响了。

这位退伍老兵摸出手机,浓眉渐渐拧成结,又慢慢松开:东北有支火援队在雪原迷路了,零下三十度,卫星电话都冻关机。他抬头时,眼尾的疤被晨光镀了层暖金,广西高脚灶的队员翻出旧视频,远程教他们用雪堆围灶、牛粪引火——熬了一夜,全活着。

后堂突然静了。

李叔不知何时挤了进来,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油饼,油渍浸了半张报纸。

他喉结动了动,抬手抹了把眼角:我老伴走那年冬天,煤炉子灭了,要不是对门张婶送了半筐炭......他吸了吸鼻子,油饼碎渣掉在青石板上,这火啊,哪是烧锅的?

是烧人心的。

小雪的摄像机一直没停,此时突然把镜头对准李叔。

老人慌忙躲,却被她笑着拦住:李叔您这话说得好,我给片子加个标题——《他们没等救,自己点着了》。她转身翻背包找磁带,牛仔兜里掉出张皱巴巴的纸,是前儿拍福来居灶火时记的台词:火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是散的,火是连的。

陆言蹲在地上,把捡好的辣椒籽装回竹筐。

阳光从窗棂斜斜切进来,在他后颈晒出层薄汗。

他望着墙上贴的火缘链图谱,红绳从福来居出发,绕过大江南北,最后又缠回胡同口的老槐树上——那是前儿张大爷特意画的,说根在这儿,火苗才旺。

小芳。他突然站起来,军大衣前襟还沾着辣椒籽,把火绩榜的后台数据导出来。

现在?小芳眨了眨眼,手指已经按向手机。

陆言没回答。

他望着窗外,胡同里的人越聚越多,王婶举着小黑板给刚买菜回来的赵奶奶讲解温灶法,达瓦的视频被老张打印出来贴在电线杆上,几个小学生踮着脚看,嘴里念叨着牛粪引火。

风卷着槐花香吹进来,捎带了隔壁酱菜铺的酱香、对门早点摊的油香——全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他摸出兜里爷爷留下的铜勺,勺柄上的包浆被磨得发亮。

那是爷爷当年在国宴厨房用的,后来跟着他隐进胡同,如今又跟着陆言,见证着这把火从福来居的灶膛,烧到了千万个灶头。

清欢。他转头看向站在茶炉边的姑娘,晨光里她旗袍上的玉兰花纹轻轻晃动,你说,要是把这些数据做成图...

苏清欢笑着递过一杯茶,杯底沉着粒枸杞,像颗未熄的星火:要画更大的火缘链?

陆言接过来,喝了一口。

茶是热的,从喉咙暖到胃里,像极了当年爷爷煮的那碗阳春面。

他望着窗外越聚越密的人群,望着手机里还在跳动的新消息——云南的茶农问能不能用茶梗引火,陕西的馍匠想教大家做耐火土坯——突然笑出了声。

不。他说,要画人心。陆言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胡同口王婶已经搬着小马扎往福来居凑,竹凳上还摞着她昨晚连夜抄的温灶三步法手抄本。

后堂茶炉咕嘟响了声,苏清欢把最后一盏茶推到他手边时,指腹轻轻碰了碰他手背——这是她惯常的安抚动作,像小时候爷爷揉他发顶的温度。

要不...先看数据?小芳把手机推过来,屏幕上火绩榜后台的折线图还在自动刷新,我昨儿半夜偷偷导了前三个月的,本来想等您忙完再说...她耳尖泛红,指尖戳了戳屏幕上最高的那根柱子,甘肃老张的积分不是靠修灶多,是他在群里回了三百七十条问题,连新疆养骆驼的问沙窝灶怎么防漏风,他都画了二十张草图发过去。

陆言的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半月前老张在群里发的语音,带着西北风沙的粗哑:陆兄弟教的活灶法好是好,可咱甘肃土硬,按图垒灶总裂——要不我把自家院子当试验田?当时他只当是个热心老头的唠叨,此刻看着数据里帮助次数那一栏,老张的十七户、达瓦的三省牧民、王婶的夜火学堂,像一把把小锤子敲在他心上。

清欢你看。他把手机转向苏清欢,茶盏在两人中间轻碰出脆响,最高分的不是手最巧的,是心最暖的。苏清欢的睫毛颤了颤,盯着屏幕里帮人值与火绩值完美重合的曲线,忽然轻笑出声:爷爷说医道在仁,原来灶道也在仁。她旗袍上的玉兰纹随着动作漾开,你总说火要活,现在看来,这活法不在砖不在泥,在人心流转。

那还等什么?陆言突然拍桌,惊得窗外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军大衣前襟的辣椒籽簌簌落进茶盏,别管那些死规则!

谁愿意点火,谁就是师傅!他抓起爷爷的铜勺在掌心颠了颠,勺柄包浆蹭过虎口的薄茧,像爷爷在拍他后背,小芳,把火绩榜改成帮人榜;小雪,今晚必须把视频剪出来——我要站在传承灶前,把爷爷的老火镰交给镜头!

小雪的摄像机咔地弹出磁带,她牛仔背带裤上的芝麻都没顾上拍,抄起三脚架就往堂屋跑:陆哥你等我十分钟!

我把前儿拍的老张教陕西娃垒灶、达瓦给吉林猎户修炕的镜头全剪进去!阿勇摸出退伍兵联络本,指节捏得咔咔响:我联系边境的战友,让他们帮忙在雪原村推广——那边冬天灶灭了能冻死人,正需要这把火。李叔把油饼往兜里一塞,油渍立刻洇透蓝布衫:我去胡同口贴告示!

王婶赵奶奶张大爷,咱们老街坊一人发动十户,给达瓦他们拉票!

苏清欢转身往药柜跑,发梢扫过陆言鼻尖,带起一缕艾草香:我去《守灶录》加火亲榜专页!

要写清楚每个守灶星帮过谁、怎么帮的,让后来人能摸着热乎气儿学。她在门框边顿住,回头时眼尾微挑,比平时多了三分锐色,陆言,你记不记得爷爷说灶是活的,得有人疼?

现在这些疼灶的人,该被疼了。

当晚,福来居的传承灶烧得噼啪响。

陆言站在跳动的火苗前,老火镰在掌心泛着暖光——那是爷爷当年在国宴厨房引灶用的,后来跟着他隐进胡同,如今要跟着千万个守灶人,烧向更远处。

小雪的镜头里,他喉结滚动两下,京片子里没了往日的痞气,倒像小时候蹲在爷爷膝头听故事:打今儿起,不叫陆师傅培训,叫火亲传火。

每省选个守灶星,不咱指派,靠火绩投票——你们自己选,自己传。

三日后,守灶星名单刚爬上福来居的黑板,后堂的手机就炸了锅。

小芳举着手机,指尖抖得按不住屏幕:甘肃老张第一!

内蒙古达瓦第二!

广西阿兰第三——她是首位女守灶星!阿勇凑过去看,浓眉皱成个结:山西老周在群里骂凭啥铁匠能当我不能,说要找老张当面比灶!

陆言却笑出了声,抄起桌上的油饼咬了口:骂吧,比吧。

前儿老张还说怕自己没文化教不好,这会儿有人逼他露真本事,倒成好事了。他话音刚落,手机叮地弹出条新视频——画面里老周扛着瓦刀,脸红得像刚出炉的烤馍:老张头!

我带着咱村二十个壮劳力,明儿就去甘肃!

输的请全村吃热饭!

系统提示音突然在陆言脑海里炸响,像当年爷爷敲灶边唤他吃饭的铜铃:【火媒人影响力溢出——千灶共鸣阵·完全体激活条件1/3达成】。

他望着窗外,胡同口不知何时聚了群人,王婶举着支持阿兰的纸牌,几个小学生举着达瓦叔叔最棒的手工画,连平时最抠门的酱菜铺老刘都搬了箱腌萝卜,说要给守灶星们送点下饭菜。

陆哥!小芳突然从里屋冲出来,手机屏幕亮得刺眼,第五天...第五天的...她话说了一半,突然被胡同口的喧闹声打断——李叔举着大喇叭喊:都来看!

广西阿兰发视频了!

说要教咱们做竹篾灶模子!

陆言望着小芳欲言又止的脸,忽然想起爷爷临终前说的话:小言啊,这灶火最妙的不是烫嘴的热,是越传越旺的暖。他摸了摸兜里的老火镰,温度透过粗布衫渗进心口。

窗外的阳光正漫过青石板,把守灶星名单上的名字照得发亮,像撒了把星星子。

小芳。他笑着把最后半块油饼塞进嘴里,第五天的消息,等会儿再说——先看阿兰的视频。

后堂的茶炉又咕嘟响了声,混着胡同里此起彼伏的快放声,像一把被风吹散的火苗,正往更远处窜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