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假如原神联动三国无双吕布传 > 第六十一章:枫丹防御增强战
换源:


       《枫丹壁垒》

枫丹的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拍打着港口的石阶,却驱不散笼罩在这座水城上空的阴霾。城墙上的守卫换岗频率比往日快了三倍,每个人的手都按在剑柄或火枪上,目光越过波光粼粼的海面,望向西北方那片被雾气缠绕的山谷——沉玉谷。

三天前,斥侯带回的消息像一块巨石砸进枫丹议政厅:袁绍军已在沉玉谷筑起营垒,三万精兵列阵谷口,各式投石机与弩车正对着枫丹的方向调试角度。这座以艺术与机械闻名的国度,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寒意。

“沉玉谷到枫丹主城不过五十里,骑兵半日可至。”大法官芙宁娜的指节叩在地图上,沉玉谷的位置被朱砂圈了三道,“我们的城防体系应对海盗尚可,面对袁绍军的重步兵方阵与攻城器械,撑不过七日。”

议事厅内的沉默持续了半盏茶的时间,直到信使带着纳塔的密信闯入——纳塔议会决定派遣首席军事工程师希诺宁,携最新防御方案驰援枫丹。

三日后,一艘挂着纳塔黑铁徽章的快船冲破晨雾,停靠在枫丹港口。跳板刚放下,一个裹着深棕色皮革外套的身影便跃了下来。希诺宁的靴子踩在潮湿的木板上,溅起的水花沾湿了裤脚,她却毫不在意,那双嵌着铜色护目镜的眼睛已经扫过城墙的垛口与水道的闸门。

“防御死角太多。”她从背包里抽出一卷图纸,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铺开,手指点向城墙中段,“这里的箭塔间距超过八十步,重步兵方阵可以从容架梯;还有水道入口,闸门的机械结构太精密,却经不起撞木冲击——纳塔的矿山里,三岁孩童都知道防御要‘宁拙勿巧’。”

枫丹的工程师们面面相觑,却没人反驳。这位来自纳塔的女性身上带着硝烟与硫磺的气息,她袖口露出的小臂上,有一道被火药灼伤的疤痕,那是比任何资历证明都更有力的勋章。

“第一步,改造箭塔。”希诺宁的铅笔在图纸上划出密集的线条,“在原有基础上加高两层,每层增设三个射击孔,内侧加装绞盘式升降梯。我带的纳塔工匠会教你们如何用铸铁加固塔基,确保能承受投石机的冲击。”

她的声音突然拔高,望向城墙外的滩涂:“还有那里,挖三道壕沟,第一道注水,第二道埋尖刺,第三道……”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意,“填上火药桶,引线接到城墙内侧的击发器上。”

接下来的十日,枫丹变成了巨大的工地。纳塔工匠带来的锻造炉日夜燃烧,赤红的铁水浇铸进模具,冷却后变成带着倒刺的壕沟盖板;枫丹的机械师们则在希诺宁的指导下,将城内闲置的齿轮与发条拆下来,改装成箭塔的升降装置。希诺宁几乎没有合眼,她的外套上沾满了铁屑与泥浆,护目镜后的眼睛却始终亮得惊人。

直到第七天,斥侯再次回报:袁绍军的前哨骑兵已出现在沉玉谷边缘,似乎在侦察路线。

“时间不够了。”希诺宁盯着地图上的红圈,突然一拳砸在桌上,“必须提前部署高射炮!”

高射炮是纳塔的秘密武器,由希诺宁亲手设计。炮管长达三丈,能以四十五度角倾斜发射,炮弹内填充的烈性火药足以在半空炸裂,形成一片覆盖范围极广的火网。但这种武器的组装极其复杂,光是校准弹道就需要三名经验丰富的工匠配合。

“把最西侧的钟楼拆了。”希诺宁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那里地势最高,视野能覆盖沉玉谷方向的整片平原。”

枫丹的居民起初反对拆钟楼——那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但当希诺宁让工匠演示了高射炮的威力,一枚炮弹在城外的荒地上炸出直径十丈的大坑时,所有反对声都消失了。

拆钟楼的工作用了两天两夜。当最后一块砖石被运走,露出的地基恰好能承载高射炮的重量。希诺宁亲自指挥组装,她的手指抚过冰冷的炮管,像是在抚摸自己的孩子。“仰角调整到四十度,装弹量减半,先试射一发。”

随着她一声令下,工匠们转动绞盘,炮身缓缓抬起,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沉玉谷的方向。填弹手将一枚裹着防潮纸的炮弹塞进炮膛,希诺宁亲自拉动了击发绳。

“轰——”

震耳欲聋的巨响让城墙都在颤抖,炮弹拖着一道白烟冲上天空,在几里外的山巅炸开。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散落的弹片甚至飞到了港口的渔船甲板上。

“弹道偏右三度。”希诺宁立刻在记录本上写下数据,“调整炮身左侧的配重块,再加两斤铅。”

就在这时,城墙上的瞭望哨突然敲响了警钟:“袁绍军动了!骑兵在前,步兵方阵在后,正向我们这边推进!”

希诺宁猛地站起身,护目镜滑到鼻尖,露出那双锐利的眼睛。她望向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黑线,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工匠们喊道:“所有人各就各位!箭塔射手准备,壕沟守卫待命——高射炮,目标敌军先锋骑兵,装实弹!”

工匠们的动作快如闪电。绞盘转动的咯吱声、炮弹入膛的闷响、士兵们拉动弓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紧张到让人窒息的交响曲。

袁绍军的先锋骑兵越来越近,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马蹄声像闷雷般滚过平原。距离城墙还有三里时,希诺宁举起了手臂。

“放!”

三发炮弹同时升空,这一次没有试射的犹豫,每一枚都装满了烈性火药。它们在骑兵方阵上方炸开,火雨倾盆而下,受惊的战马扬起前蹄,将骑手甩落在地。后续的骑兵被挡住去路,阵型瞬间混乱。

“箭塔射击!”

城墙上的箭如雨下,配合着壕沟里突然升起的尖刺,将冲在最前面的骑兵连人带马刺成了筛子。袁绍军的先锋部队溃退了,但后方的步兵方阵仍在稳步推进,他们举着巨大的盾牌,像一堵移动的墙,缓缓压向城墙。

“高射炮换霰弹,目标盾牌阵!”希诺宁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

霰弹内装着数百颗铁珠,炸开时能形成一片致命的弹幕。当三发霰弹在步兵方阵上空爆开,盾牌的碎裂声与士兵的惨叫混杂在一起,方阵的推进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夕阳西下时,袁绍军留下了上千具尸体,终于退回了沉玉谷。枫丹的城墙上,士兵们瘫坐在地,却没人敢放松警惕——他们都知道,这只是开始。

希诺宁靠在高射炮的炮身上,看着工匠们清理炮管内的硝烟residue。她从怀里掏出一个磨损的皮制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写下:“今日测试证明,高射炮对密集阵型有效,但射速需提升。明日开始改装炮闩……”

海风再次吹过城墙,这一次,带着淡淡的火药味。希诺宁抬头望向沉玉谷的方向,那里的营垒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她握紧了手中的铅笔,仿佛握住了枫丹的命运。

“明天,我们会做得更好。”她轻声说,声音被风吹散,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仍在忙碌的工匠与士兵耳中。城墙下的壕沟里,新的火药桶正在被悄悄埋下;箭塔上,射手们正在擦拭弓弦;而那尊沉默的高射炮,炮口依旧指向远方,像一只警惕的眼睛,守护着这座在战火中顽强挺立的水城。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