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科研逆袭:神豪系统开挂路 > 第七章教授的考验
换源:


       刚挂断周振国电话,手机又震动。资金到账和发货确认后,他正准备回复林雪晴,实验室门被大力推开。

“陶哲!”一个低沉却带着火气的声音响起。

陶哲抬头一看,周振国教授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四五名研究生,个个神情严肃。他心里一紧,但还是站起身迎上去:“周教授,您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搞出来的‘修复方案’。”周振国一边走进来,一边扫了一眼桌上摊开的资料,“听说你要让光刻胶通过军工认证?你是不是疯了?”

陶哲没说话,只是把笔记本推过去:“这是我根据系统数据整理出的方案。”

周振国深知这个实验的难度,但他也明白这是检验陶哲方案可行性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对陶哲能力的一次考验,所以他决定给陶哲三天时间,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潜力。

周振国接过本子,快速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他的手指停在某一页上,指着一段关于伺服电机固件后门程序的分析:“这里有问题。”

“哪块?”陶哲问。

“你只提到了如何覆盖芯片表面,却忽略了伺服电机固件本身的问题。”周振国语气严厉,“就算你用纳米陶瓷涂层封住了外部漏洞,里面的后门程序照样可以远程激活。这不叫修复,这是掩耳盗铃!”

空气瞬间安静下来。陶哲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写的方案,确实没有深入讨论这部分。他咬了咬牙,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慌。

“教授,”他抬起头,“我有个新想法。”

“说。”

陶哲调出系统界面,找到“跨学科融合建议”功能。这个功能已经很久没用了,上次用还是在光刻机故障初期。他深吸一口气,点下启动。

屏幕一闪,大量数据涌入脑海。这次比之前更复杂,涉及材料学、电子工程、甚至生物仿生学。他闭上眼,强迫自己理清思路。

“我们可以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在不影响电机性能的前提下,构建一层动态屏蔽层。”陶哲睁开眼,声音平稳,“这种材料会在检测到异常信号时自动反应,切断后门程序的运行路径。”

周振国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冷笑一声:“陶哲,你是不是用了什么‘邪门歪道’?”

陶哲心头一震,脸上却不动声色:“教授,我是科研人员,不是巫师。”

“那你告诉我,你怎么突然就能提出这么复杂的跨学科方案?”周振国步步紧逼,“你以前可没这个能力。”

陶哲沉默了几秒,然后缓缓开口:“我一直在学习,也在进步。”

“学习?”周振国嗤笑一声,“你连基础理论都没吃透,靠看论文能写出这种东西?”

陶哲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可能暴露系统,只能保持沉默。他看着周振国,眼神坚定,却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周振国也看着他,目光如炬。

气氛紧张得几乎要炸裂。

“好。”周振国终于开口,“既然你这么有把握,那就做个实验。当着我的面,验证你的方案。”

陶哲点头:“行。”

“我给你三天时间。”周振国坐下来,“如果你做不出来,我就撤资,也不会帮你推进军工认证的事。”

“没问题。”

“还有,”周振国顿了顿,“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藏什么。你要是真想走这条路,就堂堂正正地走下去。”

陶哲没说话,只是默默点头。

等周振国和学生们离开后,林雪晴才从角落里走出来:“你打算怎么做那个实验?那可是个硬骨头。”

“先调参数。”陶哲打开电脑,“我需要重新建模,把新的屏蔽层结构加进去。”

“我知道你很想完成这个实验,”林雪晴轻声道,“但你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希望你能适当休息一下,这样效率可能更高。”

“你不累吗?”陶哲看着她布满血丝的眼睛,“你已经连续工作二十多个小时了,疲惫不堪。”

“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陶哲敲击键盘的手没停,“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掉链子。”

陶哲感觉自己的眼皮沉重得快要合上,心底有个声音不断催促他休息,但想到眼前的科研挑战和肩负的责任,他狠狠掐了下自己,让自己清醒过来继续工作。

林雪晴叹了口气,转身泡了杯咖啡递给他。

“喝完继续。”

陶哲接过杯子,咕噜一口灌下去,苦味冲得他眉头都皱了起来,但也让他整个人清醒了几分。

“开工。”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实验室变成了战场。陶哲一边调整模型参数,一边测试不同材料组合的屏蔽效果。他的手边堆满了图纸与笔记。键盘敲击声不断。他的眼神在疲惫与专注之间来回切换。

林雪晴负责协调资源,她联系了几家材料供应商,确保实验所需的复合材料能及时到位。同时,她还得处理公司那边的专利诉讼问题,时不时停下来查看邮件,迅速草拟应对策略。

陈默则在一旁监控网络动向,防止国外技术团队趁虚而入。

天快亮时,第一组实验数据出来了。

“有点意思。”陶哲盯着屏幕,“屏蔽层的反应速度比预期快了15%。”

“也就是说,你的方案有可能真的可行?”林雪晴凑过来。

“至少证明方向是对的。”陶哲揉了揉脖子,“接下来就是优化细节,确保稳定性和成本控制。”

“你还真打算把这个做成标准流程?”林雪晴有些惊讶。

“为什么不?”陶哲笑了笑,“我们本来就是要打破技术封锁的人。”

话音刚落,周振国的电话打了进来。

“怎么样?”他在电话那头直接问。

“初步数据出来了,屏蔽层有效。”陶哲回答。

“很好。”周振国顿了一下,“明天上午十点,我带设备来。”

“明白。”

挂断电话后,陶哲长舒一口气。

“接下来才是关键。”他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证明方案可行,还要让它变成现实。”

林雪晴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个人变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做事的“人形记录仪”,而是真正开始掌控节奏的科研战略家。

但她没说出口,只是点了点头。

“那我们就一起把它变成现实。”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实验室,伴随着淡淡的灰尘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他们的战斗,也才刚刚拉开序幕。

陶哲坐在电脑前,双手抬起,手指悬停在键盘上方,这是起势;然后迅速落下,手指在键盘上跳跃敲击,这是轨迹;键盘发出清脆的响声,反馈着手指的力度,这是受力反馈;敲击声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荡,仿佛战鼓一般激励着大家,这是环境影响。

然而,就在陶哲准备继续深入优化方案时,一封匿名邮件发到了他的邮箱,邮件里只有一句话:‘你们的实验已经被盯上了,小心后果’,这让陶哲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摸了摸冰冷的电脑机箱,感受到金属的凉意透过掌心传来,不禁打了个寒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