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穿到六零当团宠 > 第七十二章 议亲
换源:


       当然,江靖川也没忘宋小满交给他的任务。

在哪儿看书不是看?

厨房的共墙底下看书,光线还不是一样的?

稍微拉长一下耳朵,隔壁的动静不要听得太清楚。

高巧春“白捡”了一个儿媳妇,恨不得立刻马上就把这事儿给坐实。

只是生产队里多少眼睛盯着她屁股下面那个位置,半路偷溜出去救人也就算了,真要一整天都不在岗,这饭碗她也不用端了。

到底是结婚这种大事儿,高巧春既怕宋志宏年纪轻搞不清楚,又怕宋大德那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性子,把事情办砸了。

高巧春只能把她那“准儿媳妇”给拉到大猪圈这边,“娘俩”当面锣对面鼓的“商量”了起来。

一整个下午,江靖川耳边都回荡着高巧春和罗彩儿讨价还价的声音,跟菜买菜一个样。

罗彩儿漫天要价,高巧春落地还钱。

于是乎,坐在共墙边听墙角的江靖川,对宋志宏那个“未婚妻”,了解得比宋志宏本人可能都要透彻。

准新娘叫罗彩儿,今年十八岁,爹死娘改嫁,对方嫌弃她这个拖油瓶,干脆给她填了自愿下乡的报名表,一劳永逸。

虽然娘家没了人,又情况特殊,但别的新嫁娘要的东西,罗彩儿可一样没少要。

一张大团结,两身新衣服,三十六条腿,可都是必须得摆在了罗彩儿面前的。

另外还得请媒人,办酒席。

高巧春嘴皮子都磨破了,也只把三十六条腿的新旧程度往下划拉了一下,其他的罗彩儿可是寸步不让。

但罗彩儿也是还算地道,要了十块钱、新衣服和三十六条腿,愣是一点都没有提三大件的事儿。

毕竟,那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不仅仅是价格昂贵,还需要工业券。

那可不是高巧春家那种泥腿子拿的出来的。

高巧春家里三个人赚工分,条件可不差,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和一张床还是准备得起的。

就是这婚结得急,这新旧程度,还真不好统一。

照理说,罗彩儿要了彩礼,也得准备嫁妆。

可这丫的也是个狠人,当着高巧春的面,直接把那彩礼钱揣进了自己的荷包,捂得严严实实的。

一看那架势,明摆着就是:

进了她荷包的东西,就是她罗彩儿的,她可不会再拿出来。

嫁妆?

不可能!

根本不可能!

“娘俩”谈拢以后,宋大德立刻马不停蹄的去向阳村请宋志宏的大舅妈当“媒人”,而宋志宏则兴高采烈的张罗起了三天后的酒席。

看着他们一家子兴高采烈那模样,江靖川心里一阵好笑。

这么精明一个女孩子,什么都考虑到了,怎么就没有考虑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宋志宏长得人模狗样,家庭条件也不错,为什么会拖到这把年纪了还没有结婚?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总有一天,罗彩儿会知道宋志宏大龄未婚真相。

想必,高巧春家那一天,一定很热闹!

不仅仅是江靖川这么想,宋南星一家子上上下下也都是这么觉得的。

本以为这事儿,他们“一家子”就这么内部解决了,谁知道宋志宏居然上门邀请他们家去吃席。

据说,这还是“准新娘”罗彩儿的提议。

合着,救人不收钱还犯错了,还得交“罚款”?

还是说,罗彩儿有什么图谋?

算计到他们家头上,宋向文和宋南星可忍不了。

他们虽然不知道高巧春和罗彩儿婆媳俩有什么盘算,但宋向文和宋南星却知道自己心里的盘算。

爷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搞事情的兴奋之情。

只是,爷俩许久都没有在村里吃过席,要想吃上这席,还得跟周围人打听打听。

虽然大家的说法不一,但宋向文统计下来发现,现如今这青年男女结婚的聘金,通常只要4元钱。

罗彩儿那十块的彩礼,可谓是天价了。

要不是宋志宏情况特殊,高巧春那个人精,绝没有答应的道理。

至于参加农村的婚宴,吃一顿有白菜猪肉的“半荤素酒席”,“礼金”往往是四五毛钱就可以。

只不过,宋苗和宋大德之间沾了亲,照理说是要带肉去吃席的。

宋向文回来和宋大志一合计。就高巧春和宋苗那微妙的关系,这带肉也不是不成,可猪肉高巧春就别想了。

至于是带兔子、野鸡还是小鱼、小虾、螃蟹,就要看宋小满这几天都是运气了。

对于宋向文和宋大志这番安排,宋苗一点异议都没有。

甚至,还主动提出,要是这些都搞不到,那就摸点河蚌和螺蛳,多少也算肉。

这话,就品,就细品。

宋小满那满脸的严肃瞬间荡然无存,每天天一亮就往大峰山上跑,还巴巴的选了个离翠云观最近的山头居高临下。

至于给高巧春家准备贺礼的事儿,宋小满直接交到了宋立夏的手上。

但宋小满好像顺便也把他“欧皇”的手气也交给了宋立夏。

这不,短短两天,宋立夏就打了三只兔子、两只鸡,外带一条大乌鱼(黑鱼)。

那兔子和鸡一拎回来,宋苗就立马拾掇了。

两只野鸡直接送去了供销社换钱,三只兔子分成三顿,红烧兔、尖椒兔、姜丝兔轮流着端上了餐桌。

唯一没动的,也就是那条大乌鱼了。

虽然乌鱼也是肉,但乌鱼因产卵期母鱼失明后,小鱼会主动游入母鱼口中供其食用,被民间称为“孝鱼”。

不管是结婚还是清明,黑鱼都上不得“正席”。

宋苗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把两家不和的事情摆到台面上来。

宋向文和宋南星都没有想到,他们家最先搞事儿的,居然是脾气最好的宋苗。

不过,他们家和高巧春一家的关系已经成那样了,也不差宋苗这一条黑鱼的事儿。

全家上上下下全当没看见,象征性拦一下子的都没有。

于是,宋家村十来户人家,几十号人,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宋苗用草绳拎着那条活蹦乱跳的乌鱼,掐着饭点去了翠云观。

人群里先是一静,等宋苗的身影越走越远,大家伙才像是回过神来,把两家结仇始末,又翻来覆去的拿出来再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