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当我踏入密林深处 > 第三天 第二十九章 又有一人失踪
换源:


       临澜江丽素族自治州,曦崖山海拔三千二百米处,林线之上。曲静瘫坐在木屋警戒线外的一块空地上,嚎啕大哭。

她伏身在地,衣衫沾满尘土,一边捶地,一边悲恸痛哭:“晓天啊晓天,你死得好惨!是谁把你害成了这个模样?到底为什么啊?你妻女的尸骨还没有找到,你怎么能走呢?这让你在九泉之下,如何闭眼哪?”说完她无力地趴倒在地,泣不成声。

苍岭救援队的周大勇和几位队员围在她身边,听到这句话,全都绷不住了,一齐蹲下,抹着眼泪,放声大哭。

周大勇擦了眼泪走上前,拿了一个黑色折叠椅放在地上,扶着曲静的肩膀,哽咽道:“晓天的事,我们替他办。地上凉,你先起来!”

曲静被他搀扶着坐到椅子上。眼泪哭干,哀嚎变成啜泣,说话声有气无力:“昨天晓天还说,等搜山结束,要下到听音湖的湖底再去找找。谁想到,一转眼,他人就没了……“

姜斌正在安排现场勘查的收尾工作,听到动静,心中纳闷:“谁哭得这么伤心?”他把周宇叫到身边问了问,才知道放声大哭的女人叫曲静,苍岭救援队的队员,也是郑晓天的同事。他心中一动,直觉告诉他,这里头有线索。

他放下挽起的袖子,拍了拍外套和裤腿上的灰尘,走到警戒线外,驱散众人,蹲到曲静身边低声道:“曲姐,是吗?”

曲静看到有人搭话,连忙擦了擦眼泪,理了理额前的头发,站起身来问道:“你是?”

“我是公安局刑侦队的姜斌。”

“哦,原来是姜警官!你们查出什么了吗?”曲静焦急地问。

“还没有。现在只是搜集现场物证。不过……我们在晓天队长的遗体旁,发现了一件护林员的衣服。”

“是王森的?”曲静脱口而出,但立即后悔了。但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

姜斌微微一笑,追问:“你怎么知道?”

曲静吞吞吐吐,不愿再说。

姜斌干脆直接问:“你见过王森?”

曲静沉默。

姜斌道:“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想抓住凶手。现在没有说这事是王森干的,但那件衣服很可能是他的。这是目前唯一的线索。我如果能找他问清楚,不是能尽快破案吗?”

曲静想了想,觉得有理。晓天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协助警方抓到真凶才是大事。她点头道:“我其实刚从岑凯镇回来。王森和屠小姐是晓天托我送走的。”

“他们去了岑凯镇?”

“对。他们去找一位叫小军的朋友。”

”他们找这个小军做什么?“

曲静摇头:“不知道。“她暗自想道,虽然知道他们二人是去取东西的,但确实不知道详细情况。只要警方找到王森,其他的就没必要节外生枝了。

姜斌立即找到周宇:“马上联系岑凯边境派出所,让他们协助我们定位王森的位置。另外,王森有一位朋友叫小军,去查查全名。他和屠坤去岑凯镇找这个小军了。”

周宇刚一跑开,姜斌又想起一件事:“哎,回来!联系一下陶大队,跟他报备,就说我们在老李的住处也搜到了一包疑似毒品的东西。”

“陶队请假了。”

“请假?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下午。他们队里的人说,陶队的儿子在浴室摔了一跤,伤得挺重,估计这几天都来不了了。”

姜斌知道陶鸣有一个脑瘫的儿子,二十五、六岁了,生活不能自理。陶鸣从不忌讳这件事,也从不吝啬找同事帮忙。所以通常家里一出事,局里上上下下都会传个遍,这次倒安静?而且,昨天晚上还约好今天要在局里说一下毒品的事,电话里陶鸣并没有说自己休假了。

勘察现场正乱,姜斌没再多想,他正准备返回去再盯一盯,忽然在木屋西侧瞥见一个黑影正在翻越警戒线。

“难道是王森偷跑回来了?”他立刻快步跑了过去,一看顿时失望。从那人的装扮就能看出,那只是一个初出茅庐想抢独家新闻的年轻记者。

姜斌满脸不耐,走过去喊:“哎哎哎,你是哪家媒体?”

那人抬头一看,认出眼前这位正是市局刑侦队队长姜斌。

“啊,你好,我是《城市新闻报》的记者吴利德。”这位吴记者笑嘻嘻地,装着不慌不忙的样子答道。

姜斌走近一看,才发现不是年轻记者,而是一位头发灰白,五十多岁的老记者。他立刻收起先前的鲁莽语气:“哦,我记得,屠柊杨失踪的那两篇报道就是你写的。不过……吴大记者,我们今天都封锁消息了,你是怎么找过来的?”

吴记者笑笑:“直升机轰隆隆地飞了两天,消息怎么可能锁得住。”

“我明白了。看来我们局里,有你的熟人。算了,我也不打听了。怎么样?今天拍到什么好照片了吗?”

吴记者依然笑嘻嘻地:“没有姜队的允许,我不会乱拍的。规矩我懂。”

“天快黑了,快下山吧。”姜斌想尽快结束谈话。

“有什么能报的吗?”吴记者追问。

“如果有,我们会通知媒体。现在什么都还不清楚,我也不能乱说。还请你理解。”姜斌正准备走,又补了一句:“对了,如果你在这里发现了任何可疑的东西,不要碰。把它留在原地,然后通知现场干警。”

“好的好的。我也没什么发现,我这就下山。”记者边说边摆手,转身离开了。

打发走记者,姜斌查看完现场的收尾工作,匆匆离开。连续跋山涉水,他整个人几乎虚脱。他行至风雪垭口,在保护站吃了口东西,便驱车下山。

车开了不到一公里,他看见路上有个人。于是放慢车速,摇下车窗一看,正是刚才那位吴记者。

吴记者见到他,依然是一副自来熟的样子,笑嘻嘻地打招呼。这是多年采访养成的职业习惯。

“您是特意在这儿等我吧?”天色渐暗,夜路难行,姜斌不得不打开车门,邀请吴记者上车。

吴记者装出一副惭愧的样子:“什么都瞒不了姜队!”

“说吧,你想要什么?”姜斌开门见山。

吴记者也很快进入正题:“我之前跑的是民生线,最近刚调到刑侦。没想到一过来,就遇到屠柊杨的案子。我负责跟踪报道,这几天查到了些消息,先说给姜队听听,帮忙核实下?毕竟媒体也不能瞎报。再有就是……也希望姜队能透露一些关于王森、护林员老李,还有苍岭救援队郑晓天被害的情况。”

“你想让我当你的线人?”

“是这个意思。”吴记者嘿嘿一笑。

“不是我不肯,而是也许就不让报。何必白费力气?”

“你刚才在山上也说了,现在什么都还不明朗。如果能报,我必须要做这个独家。如果不能,姜队你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反而我还能给你送些消息。”

姜斌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理:“我能信你吗?”

吴记者用手扫了扫自己额前的头发:“你看看我,头发都花白了,在这行干了一辈子,像狗一样到处嗅,到处闻。养家糊口而已,没有其他目的。”

“案情要是泄漏出去……”

“姜队放心,我不是大嘴巴。刚才你问我怎么摸到山上去的,我不也什么都没说吗。”

姜斌笑了起来:“吴记者这埋伏打得好啊!行吧,你先说说查到了些什么?”

“你们这几天被接二连三的凶杀案缠得分不开身,我正好去屠柊杨在岭西市和辛平显的住处看了看。”

姜斌立刻追问:“有什么发现?”

“据屠柊杨两个住处的邻居说,三月十一号晚上,他的职工宿舍以及辛平的家里,动静很大。好像乒铃咣当翻箱倒柜的声音。足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三月十一号?也就是他休假后的第一天?”

“对。”

“两个地方同一时间?”

“是,都是十一号晚上。”

“那像是有团伙分头在他的住处找什么东西?”

“没错。”

“有人报警吗?”

“没有。邻居只听到有动静,没看到人。当晚他们只觉得奇怪,因为通常屠柊杨家里都很安静,也没什么人去,就是个睡觉的住处。但过了一段时间,邻居就觉得不对劲。因为那晚过后,就再也没见过屠柊杨。所以我一问起来,大家都回想起那天晚上的情形了。”

吴记者前前后后说得详细,姜斌点点头,继续问:“找屠柊杨的学生问过情况吗?”

“找过。他学生说,屠柊杨离开岭西之前,说是要去玄岚猿的栖息地。”

“玄岚猿?”

“对。这是一种全身毛色近乎为黑色的猿猴,仅在曦崖山西段接近边境的地区有分布。”

“曦崖山西段?那就是这片了?”

吴记者摇头:“不是。那个地方要再偏西一些,在栖马镇那个位置。”

姜斌思想了想:“看来有必要专门跑一趟。”

“嗯,玄岚猿数量极少,据说总共也不超过两百只,群居,范围很容易框定。”

“这个信息太重要了!如果真的有第三个现场,那么它就能证明我们的一个推测——山上木屋的犯罪现场,是伪造的。至少,不是第一案发地。”

“伪造的?”

“对。但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要等鉴定结果。”姜斌顿了顿,“你知道屠柊杨在学校和辛平以外,还认识什么人吗?”

“这个不太清楚。我那次去,沁南大学的校领导出去开会了,我只跟他几个学生了解了些情况。屠柊杨在辛平的邻居对他的了解更少,他要么是在野外工作,要么在岭西,很少跟邻里打交道。”

“嗯……跟我们掌握的情况差不多。从你的第一篇报道开始,我们就觉得他失踪的时间很蹊跷。但要继续查下去很难,他固定的社会关系很少。”

二人正谈着,姜斌的电话响了,是周宇打来的。他立刻接起:“怎么样?”

“没查到王森和屠坤在岑凯镇的任何消息。酒店、交通、消费记录,什么都没有。但我查到了那个小军的身份。”

“说。”

“他叫沈百军,是一名树医生。据他同事说,今天他本该全天都在山里工作,但接近中午的时候,他说要去见两个朋友,下午两、三点会返回工作地点。但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找不到沈百军的人,手机也不通。姜队……沈百军很可能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