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穿越铁道游击队刘洪是我哥 > 第八十五章 铁道兵工学校
换源:


       核心实验室里,残留着电磁炮极限发射后淡淡的臭氧味,与冰冷的金属气息混合在一起。陈玄指尖划过控制台冰凉的表面,战争结束的狂喜正在褪去,一种更深沉、更厚重的情绪沉淀下来。

他以为随着最后一发炮弹的发射,系统的使命已经终结。可脑海中那道璀璨的、仿佛用熔融的黄金浇筑而成的任务标题,却让他明白,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终极任务开启:为往圣继绝学——培育新中国的第一代军工人才。】

往圣?绝学?陈玄咀嚼着这四个字,心脏不受控制地猛烈跳动起来。他瞬间明白了自己留在这个时代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当一个战术外挂,赢得一场战争,更是要将他脑海中那跨越百年的知识,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这片刚刚获得新生的贫瘠土地上。

他不是来送鱼的,他是来教这片土地上的人,如何织网,如何远航!

第二天一早,一份加急报告就从鲁南兵工厂的电台,发向了延安。报告的内容石破天惊——请求将现有的鲁南兵工厂,改组为“新中国第一铁道兵工学校”!

报告的核心思想只有一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陈玄,只能造出一门电磁炮,但千百个掌握了科学与工程的“陈玄”,就能撑起整个国家的钢铁脊梁!

回电来得比想象中更快,仅仅半天之后,电报员就用一种近乎吼出来的、带着狂喜的语调,念出了延安的批复:“同意!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全国范围内,只要是识字的、肯学的、根正苗红的好青年,都优先往你那里送!陈玄同志,未来,就拜托你了!”

学校的名字,就叫“铁道兵工学校”。没有像样的校舍,这根本不是问题。陈玄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在战争中缴获的、遍体鳞伤的日军火车车厢。

命令下达,整个兵工厂的工人们,用修复坦克的标准,来修复这些未来的教室。弹孔被焊死、打磨,破损的车窗换上了崭新的玻璃,车厢内部被彻底清空,刷上了明亮的白漆。一面面用铁板和特殊涂料制成的黑板被固定在车厢一头,一排排坚固耐用的长条木桌和板凳,由兵工厂的木工师傅们连夜赶制出来,牢牢地钉在车厢地板上。

于是,世界军事教育史上最奇特的一幕出现了。一间间由火车车厢改造的移动教室,停靠在兵工厂的备用铁轨上。铁轨修到哪里,课堂就开到哪里。这所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这个国家的大动脉——铁路,血脉相连。

开学第一天。广场上,站着三百多名从各个根据地挑选出来的第一批学员。他们之中,有的是百战余生的战斗英雄,手上还满是握枪的老茧;有的是兵工厂里聪敏好学的青年工人,对机器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还有几个,是刚刚放下书本,眼神清澈的学生。

他们以为开学第一课,会是校长讲话,会是思想动员。

然而,陈玄什么都没说,只是带着他们,走到了那座如山峦般静卧在铁轨尽头的庞然大物——电磁炮前。

“今天,第一堂课,我只教你们一件事。”

陈玄的声音在秋日清冽的空气中回荡,他亲自坐上了那个熟悉的控制台,屏幕上的数据流再次亮起。

所有学员都屏住了呼吸,敬畏地看着那门曾在天空中写下“降”字的“神罚之器”。

“看好了。”

陈玄没有进行复杂的充能,只是进行了一次低功率的快速充能。当能量槽抵达一个安全值时,他平静地按下了发射钮。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声仿佛布匹被撕裂的尖锐嘶鸣。一道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银色轨迹,从炮口一闪而逝!

几秒钟后,远处山头上,一块足有卡车大小的孤零零的巨石,在所有人震撼的目光中,无声无息地、极其突兀地——炸成了漫天齑粉!

那不是被炮弹炸开,而是被一种无法理解的伟力,从内部彻底瓦解!

学员们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惊叹和议论。

“我的天……就这么一下?”

“那石头……碎得比豆腐还烂!”

在所有学员都被这神迹般的伟力震撼得无以复加时,陈玄走下了控制台,来到车厢教室门口临时架起的一块大黑板前。他拿起一根粉笔,没有解释武器的威力,也没有吹嘘战绩,只是转身,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下了一个在场所有人都不认识,却注定将铭刻在他们灵魂深处的公式。

E=mc2

“我知道,你们看不懂。”陈玄的目光扫过一张张茫然又激动的脸,“但你们要记住,刚才你们看到的,不是神迹,不是魔法,而是它。”

他的粉笔,重重地点在那个公式上。

“它的名字,叫科学!”

“所谓炮弹,不过是能量的载体。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将电能,最高效地转化为炮弹的动能。而能量,是守恒的。它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电,就是一种形式。速度,是另一种形式。爆炸,是最终呈现的形式!”

他用最质朴的语言,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地喂给这些几乎连牛顿三大定律都没听过的年轻人。

在他们震惊的目光中,那个“宛若神明”的传说,被陈玄亲手拉下神坛,变成了一套可以被理解、被学习、被掌握的规律和知识。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跨时代的知识传播,深度触及科学底层逻辑!】

【终极任务“为往圣继绝学”第一阶段完成!】

【恭喜宿主,解锁光辉称号——“人民教师”!】

【人民教师:佩戴该称号进行授课时,知识传授效率提升200%,学员整体领悟能力临时提升50%!你所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将更容易生根发芽!】

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他们面前轰然打开。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造枪造炮背后,有这么多“道理”!一个名叫王小明的年轻学员,曾经是游击队里的文化教员,此刻,他正趴在第一排,用铅笔头在粗糙的草纸上疯狂地记录着,眼睛里闪烁着的光芒,是对知识最原始、最纯粹的渴望。

就在课堂气氛达到顶峰时,一个洪亮的大嗓门不合时宜地从教室后面传来。

“嘿!我说陈玄老弟,你讲的那些个鸟玩意儿,什么鸡啊爱慕西的,俺老李一个字儿也听不懂!”

众人回头,只见李云龙不知道什么时候溜了进来,正靠在车厢门边,手里还拎着个酒瓶。他没理会众人,径直走到电磁炮旁边,用粗糙的大手摸着那冰冷光滑的炮身,眼神里却满是喜爱。

“但是俺知道,”他拧开酒瓶,灌了一大口,咂咂嘴,“这玩意儿,能让小鬼子服气,以后也能让美国佬害怕!你小子就给俺使劲教!多教出几个你这样的徒弟来,以后谁敢在咱们家门口呲牙,咱们就把炮弹塞他嘴里去!”

陈玄笑了。李云龙的话,虽然粗俗,却道出了最根本的真理。

接下来的日子,陈玄完全沉浸在了“人民教师”这个新角色里。他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课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基础数学、应用物理、工程化学、材料学、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这套完全参照了后世顶尖工科大学的课程体系,又紧密结合兵工厂实践的教学模式,让所有学员痛并快乐着。

就在第一批学员逐渐入门,开始能看懂最基础的图纸时,一封来自延安的加密电报和嘉奖令,同时送到了陈玄的桌上。

嘉奖令表彰了他创办学校的功绩,而那封电报的内容,却让陈玄的眉头微微皱起。

电报内容很简单:苏联方面,即将派遣一支由高级工程师和军事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前来援助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听闻了鲁南根据地在战争中创造的“技术奇迹”后,苏方点名,要来参观考察鲁南兵工厂。

陈玄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老大哥”要来了。

他们是来取经,还是来“指导”?是带着善意,还是带着傲慢?这场新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第一次尖端技术碰撞,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