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穿越铁道游击队刘洪是我哥 > 第八十六章 李云龙的勋章
换源:


       兵工厂的广场上,秋风卷着尘土,吹过那道坦克履带碾出的巨大“罪”字,带来一丝萧瑟的凉意。今天,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学员的操练,只有一种肃穆的庄重。

延安派来的代表,一位身形笔挺、脸上带着风霜之色的中年干部,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红布包裹的木盒。他站在陈玄面前,身后是三百多名铁道兵工学校的第一批学员,他们屏息凝神,目光汇聚在那个木盒上,比当初看电磁炮发射还要专注。

“陈玄同志,”代表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经中央研究决定,为表彰您在抗日战争期间,以超凡的智慧与不屈的意志,为我军军工事业做出的颠覆性、决定性贡献,特授予您——‘特等军工英雄’勋章!”

话音落下,红布揭开,一枚纯金打造的勋章在秋日的阳光下,迸射出夺目的光芒。勋章的主体是一座巍峨的高炉,炉火熊熊,铁水奔流;高炉之后,是一柄交叉的铁锤与巨大的齿轮,象征着工业的力量;而最顶端,一颗闪亮的五角星,照耀着这一切。

在所有人崇敬的注视下,代表郑重地将这枚分量十足的勋章,佩戴在陈玄胸前。

然而,就在这庄严的仪式即将完成的瞬间,一个炸雷般的大嗓门毫无征兆地从人群后方滚了过来。

“嘿!我说老陈!你小子戴勋章,怎么不喊上俺老李?不够意思啊!这玩意儿,怎么着也得分俺一半吧?!”

众人愕然回头,只见李云龙大步流星地挤开人群,那张标志性的黑脸膛上写满了“不服气”,手里没拎酒瓶子,却揣着一股子蛮不讲理的霸道劲儿。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台前,一把就拉住了陈玄的胳膊,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延安代表的脸上了。

“我说代表同志,你评评理!没我独立团给他陈玄当保安,没我李云龙带兵在前面跟鬼子拼命,他这兵工厂能安安稳稳地造炮?我跟你们说,这功劳,有他的一半,就得有我的一半!”

延安代表被他这通抢白搞得哭笑不得,这李云龙,真是走哪儿都得搅起三分浪。

学员们更是憋着笑,他们早就听闻过这位独立团团长的赫赫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抢功”都抢到特等英雄头上了!

陈玄却一点也不恼,反而笑了起来。他太了解李云龙了,这家伙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祝贺和亲近。

李云龙见陈玄在笑,更来劲了。他极为珍重地从胸前最贴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用手帕层层包裹的东西。打开手帕,露出来的,竟是一块巴掌大小、黑乎乎、边缘狰狞的金属碎片!

“看见没?”李云龙把那铁片举到众人面前,像是在炫耀什么绝世珍宝,“这玩意儿,可是你那电磁炮打碎鬼子铁王八,崩到老子阵地前的一块!我冒着枪林弹雨把它捡回来的!这!就是俺老李的军功章!比你那金疙瘩可实在多了!”

那块不起眼的铁片,在阳光下泛着幽暗的冷光,上面似乎还残留着炮火与硝烟的气息。

看着李云龙那副得意洋洋、视若珍宝的模样,全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这才是李云龙!他的军功章,不是金的,不是银的,是战场上最滚烫、最真实的一块弹片!

陈玄脸上的笑容愈发真切。他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转身对代表说了声“稍等”,便快步走回了核心车间。

不到五分钟,陈玄回来了。他摊开手掌,一枚小巧玲珑、黄铜打造的勋章静静地躺在他的掌心。那勋章的造型,赫然是一台栩栩如生的蒸汽火车头,车轮、烟囱、连杆,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闪烁着温润的金属光泽。

“老哥,你说得对。”陈玄将这枚独特的勋章递到李云龙面前,“功劳确实有你的一半。这枚‘火车头’,是你的份子。咱们这叫‘铁道兵工’,铁道是根,兵工是魂,铁路修到哪,炮弹就跟到哪。咱俩,谁也离不开谁。”

李云龙的咋呼声瞬间没了,他愣愣地看着那枚精致的火车头勋章,粗糙的大手有些不知所措地搓了搓,才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

他把那小火车头捧在手心,翻来覆去地看,眼睛里是毫不掩饰的喜爱和宝贝。那神情,比刚才炫耀弹片时还要得意一百倍!

“嘿嘿嘿……”李云龙咧开大嘴,傻笑起来,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举动。

他拿着这枚小巧的火车头勋章,径直跑到了广场边上,他那门从意大利人手里缴获来的、视若生命的75毫米山炮旁边。然后,他直接将那枚黄铜火车头,用一根红绳,仔仔细细地系在了那根乌黑狰狞的炮管上!

巨大的意大利炮,挂上了一枚小小的火车头勋章。这画面,违和又滑稽,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豪迈与和谐。

“看见没有!”李云龙得意地拍了拍炮管,震得那小火车头叮当作响,“这叫什么?这叫强强联合!以后谁他娘的敢惹我李云龙,先问问我这‘火车头大炮’同不同意!”

“咔嚓!”

人群中,那名随军记者再次举起了他的莱卡相机,将这充满戏剧性的一幕永远地定格。

照片上,李云龙豪迈地拍着挂有火车头勋章的意大利炮,笑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陈玄站在一旁,脸上是无奈又温暖的微笑;背景里,是肃立的学员和那巨大的“罪”字。这张照片,后来被命名为《钢铁的友谊》,与那张《审判与新生》一起,成为了记录那个时代的经典。

送走了心满意足、揣着“新军功章”的李云龙,广场上的气氛重新变得严肃。

延安代表将陈玄请进了兵工厂的办公室,关上门后,他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神情变得凝重。

“陈玄同志,这次来,除了授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通气。”代表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加密电报的译文,“苏联方面,即将派遣一支由高级工程师和军事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前来援助我们的工业建设。他们听说了你在鲁南创造的‘技术奇迹’,点名要来参观考察我们的铁道兵工学校。”

陈玄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叩叩”声。来了,终究还是来了。

“代表同志,请继续说。”

代表的眉头微微皱起:“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这支代表团里,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坦克设计师,叫伊万诺夫。此人是苏联新一代坦克设计的领军人物,但他为人极其高傲,对我们‘小米加步枪’的战斗方式,以及‘土法炼钢’的工业基础,颇有微词。他在莫斯科就曾放言,说中国的技术奇迹,恐怕只是在矮子里面拔高个,是被东方夸张的宣传神化了。”

办公室里的空气,似乎瞬间冷了几分。

傲慢。这是“老大哥”常有的姿态。他们是来援助,但更是来“指导”和“审视”的。

陈玄的嘴角,却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他知道,对付这种技术上的傲慢,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你必须拿出一样东西,一样能瞬间击碎他所有优越感、让他从心底感到震撼甚至恐惧的东西。

他需要赢得的,不是辩论,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我明白了。”陈玄的眼神平静如水,却深不见底,“请回复延安,我们热烈欢迎苏联同志的到来。”

代表走后,陈玄独自一人回到了核心实验室。他没有去看电磁炮的图纸,也没有去翻阅那些常规武器的资料。他的目光,落在了系统数据库中,一份他从未触碰过,标记着“1955年”时间戳的尘封蓝图上。

他迅速浏览着,最终,指尖停在了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技术含量高到恐怖的精密零件图纸上。

图纸的标题写着——“东方红”卫星,自旋稳定陀螺仪。

夜幕降临,陈玄召集了所有学员,来到了那间灯火通明的火车车厢教室里。

王小明等一众最优秀的学生坐在前排,手里拿着铅笔和草纸,以为又是一堂烧脑的理论课。

然而,陈玄却走上讲台,微笑着对所有人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物理课,也不上化学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困惑的脸,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今天,我们来玩个新东西。”

“我们要用几颗缴获来的自行车滚珠,几根旧钟表里的游丝,再加上我们自己熔炼的铜,造一个能永远指向宇宙深处的……”

陈玄看着学生们愈发迷茫的眼神,一字一顿地说道:

“‘指南针’。”

整个教室死一般的寂静。

自行车滚珠?钟表游丝?指向宇宙的指南针?

这都什么跟什么?

所有学生都听得一头雾水,脑子里像塞进了一团乱麻,完全不明白他们这位神一样的总工、校长,到底要做什么。只有王小明,隐约从老师那平静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即将撼动世界的疯狂与自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