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还残留着淡淡的皂角香和草药味,但阳光已经穿透窗棂,将一切都染上了温暖的金色。芳林嫂靠在床头,脸色虽仍有些苍白,但眼神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与温柔。
她看着陈玄眼下那片浓重的青黑,心疼地伸出手,想抚平他紧锁的眉头,却被他一把抓住。那只曾挥斥方遒、绘制无数杀器蓝图的手,此刻握着她,掌心温热,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颤抖。
“玄哥,你该去看看你的学生们了。”芳林嫂的笑容里,藏着一丝洞悉一切的狡黠,“他们憋着劲儿,说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陈玄走出病房,初秋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他连日来的疲惫与恐慌。整个兵工厂,像一台重新上紧了发条的巨大机器,再次充满了震耳欲聋的喧嚣。铁锤敲击钢板的叮当声,车床切削金属的嘶鸣声,远处试验场传来的沉闷轰鸣,交织成一曲粗犷而充满生命力的交响乐。
他沿着那条被无数胶轮车和工人草鞋踩得无比坚实的土路,走向最核心的总装车间。那曾是几个破败仓库拼接起来的棚子,如今,已经扩建成了一座足以容纳火车头进出的巨大厂房,墙壁上用石灰刷着醒目的标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当陈玄推开那扇沉重的铁门时,厂房内原本鼎沸的喧嚣,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瞬间安静下来。数百双混杂着汗水与油污的眼睛,齐刷刷地望了过来。那目光里,有敬畏,有激动,还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他们的视线中心,矗立着一个被巨大帆布严密遮盖的庞然大物,轮廓峥嵘,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
王小明从人群中快步走出。这个当年跟在他身后,连螺丝都拧不明白的少年,如今已经褪去了所有的青涩。他的身姿挺拔如松,脸上被机油和弧光染上了沧桑,眼神却亮得惊人,仿佛淬炼过的精钢。
“老师!”王小明的声音洪亮而有力,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他对着身后一挥手,几个年轻的技术员立刻拉住帆布的绳索,猛地向两边扯去!
“哗啦——”
帆布如退潮般滑落,露出了底下那东西的真容。
陈玄的呼吸,在这一瞬间,彻底停滞了。
那不是什么新式大炮,也不是什么装甲车辆。那是一艘船!一艘用钢板、铆钉和无数心血焊接而成的……航空母舰的模型!
它静静地停泊在巨大的木质底座上,按照1:10的比例建造,却依旧庞大到令人窒息。平直的甲板,高耸的舰岛,舷侧密布的炮座雏形,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冰冷的、属于工业时代的力量感。阳光从厂房顶部的天窗洒下,在那灰色的钢铁舰身上,流淌着一层梦幻般的光泽。
陈玄的脑子“嗡”的一声,像是被一枚重磅炸弹直接命中。
他设想过无数种“惊喜”,唯独没有想到这个!他从未给过他们一张完整的航母图纸,只是在平日的教学和闲聊中,零星地提过“海上移动的钢铁平台”、“能让飞机在海上起降的浮动机场”这些概念。
“老师……”王小明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指着那艘巨大的模型,像是在介绍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孩子,“这是我们……根据您留下的所有笔记、草图,结合我们从苏联专家那里‘借鉴’来的部分舰船资料,自行设计的……龙国,第一代国产航空母舰,‘先行者’号概念模型!”
“先行者”……
陈玄的目光缓缓扫过模型,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王小明像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指着旁边一排排铺满了巨大图纸的长条桌,大声汇报道:“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动员了厂里所有识字的技术员和学徒,成立了‘舰船设计攻关小组’!我们用您教的微积分和结构力学,手摇了超过二十万次计算机,废掉了三百多斤草纸,才初步完成了这艘航母的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位的应力分布模拟!”
手摇计算机清脆的“咔哒”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陈玄的思绪却在瞬间被拉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对比镜头】
昏暗的窑洞里,一盏用墨水瓶改造的油灯,豆大的火苗被寒风吹得摇曳不定,将他佝偻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他裹着一件破旧的棉袄,正就着那微弱的光,拨动着一把从账房先生那里借来的、盘得包浆的旧算盘。
算珠撞击木框,发出的“噼啪”声,是那死寂夜晚里唯一的声响。他在计算,计算一发75毫米迫击炮弹,在逆风三级的环境下,所需要的射击仰角和提前量。煤油的气味,混杂着泥土的腥气,钻入鼻腔。屋外,是日军巡逻队皮靴踩在雪地里的“嘎吱”声。
而现在……
明亮的厂房里,十几台手摇计算机并排摆放,上百个年轻的面孔,正围着铺满整个墙壁的巨大蓝图激烈地讨论着。他们争论的,是“飞行甲板在舰载机满载起降时,结构钢的金属疲劳极限”,是“水下爆炸冲击波对龙骨的剪切力影响”。
“老师,您当年用几根铁轨,就能给我们造出打鬼子的‘没良心炮’。”王小明走到陈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眼眶泛红,“今天,我们这群您的学生,也想用您教给我们的这点本事,为您,为这个国家,造一艘……能保卫我们万里海疆的航母!”
陈玄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不是被这艘模型本身所震撼,而是被模型背后所代表的,那种一脉相承的、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所击中!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
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觉醒!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那艘巨大的模型上,像一位最挑剔的考官,审视着学生交上的答卷。突然,他的视线凝固在了飞行甲板的前端。
那里,有两条平行的、浅浅的凹槽,从甲板中段一直延伸到最前端。凹槽的边缘,隐约能看到一丝黄铜的色泽。
陈玄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几步冲到模型前,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那两条熟悉的凹槽。脑海中,电磁炮发射时那道无形的闪电,与眼前这结构,瞬间重合!
“这是……”
“电磁弹射器!”王小明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像是献宝一样,“老师您之前说过,电磁力不仅能把炮弹推出去,理论上也能把更重的东西,比如飞机,用更快的速度推出去!我们小组研究了很久,觉得把它用在航母上,能让我们的飞机带更多的炸弹,飞得更远!”
他们……他们竟然自己想到了这一步!
陈玄只教了他们如何制造一柄锋利的矛,他们却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为这柄矛,插上可以翱翔天际的翅膀!
这一刻,陈玄心中最后的一丝顾虑、一丝属于穿越者的孤独感,彻底烟消云散。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播火者,在他身后,已经站起了一整片愿意继承这火焰,并将其燃烧得更旺的森林!
老怀甚慰!
他转身,回到自己的实验室,从一个上锁的铁皮柜最深处,取出了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文件夹。
当他再次回到王小明面前时,他郑重地打开了文件夹。里面,是一叠已经微微泛黄的图纸。上面用炭笔和彩铅,绘制着无数复杂的电路、天线阵列和能量波形图。
“这是我最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关于……如何让我们的‘眼睛’,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甚至能同时盯住天上几百个目标。”
王小明只是看了一眼图纸的标题,呼吸就瞬间变得急促起来——《高功率相控阵雷达技术草案》。
他双手颤抖着,仿佛那不是一叠图纸,而是一份足以改变未来战争格局的圣旨。他猛地抬头,看着陈玄,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狂喜。
陈玄将图纸,亲手交到了他的手里。
“小明,我老了。”陈玄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释然与欣慰,“未来的天空和大海,是你们的了。”
王小明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图纸,如获至宝般紧紧抱在怀里。他猛地并拢双脚,挺直了胸膛,对着陈玄,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请老师放心!”他的声音响彻整个厂房,带着金石般的铿锵与决绝,“保证完成任务!”
在巨大的航母模型旁,在数百名未来军工脊梁的注视下,一老一少,两代军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那掌心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和一个工业强国崛起的梦想。
————
数十年后,2025年,东海。
一艘线条流畅、充满科幻感的庞然巨物,如同一座移动的钢铁岛屿,正破开万顷碧波,进行首次远洋海试。它,就是龙国第一艘搭载了全电推进与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陈玄”号!
舰桥上,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透过巨大的舷窗,注视着辽阔的海面。他,正是这艘航母的总设计师,王小明。
“报告总师!”一名年轻军官快步走来,敬礼道,“‘世纪’主炮系统自检完毕,请求进行首次全功率试射!”
王小明的目光,投向了航母甲板最前端。在那里,一门闪烁着金属冷光的巨大舰炮,正缓缓抬起炮口,直指苍穹。那狰狞的轮廓,依稀还能看到当年“卫士一号”的影子。
王小明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笑容,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轻地呢喃着。
“老师,您看到了吗?我们……把天上的苍蝇,都打下来了。现在,轮到我们……去看看那片更远的大洋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