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80:钓鱼发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第69章 对对对,他放屁都是香的
换源:


       苏明成因为接受不了父亲对自己的态度,也躺床上生闷气。

苏家二老也不惯着他!

都多大了,还是小孩子一样需要哄着吗?

王大爷吃了苏长河的包子,再看自家儿子带的清汤寡水的病号饭,瞬间感觉落差太大了,板着脸赌气不肯吃饭。

他儿子在旁边苦心劝:“爸,你就吃点吧,饿坏了怎么办……”

就在这时,苏长河拎着饭盒推门进来。

苏老栓大喜,撂下筷子站起身说:“长河,你咋来了?”

苏长河扬了扬手里的饭盒,笑着说:“我做了骨头汤送来。”

王大爷儿子正因为王大爷吃了包子后,闹着不肯吃饭,这时候苏长河来了,正好撞在王大爷儿子枪口上,忍不住冷声道:“就这小饭盒?够塞牙缝的不?我说苏叔,你儿子也太抠了,给病人补身子,好歹拎个大瓦罐啊。”

王大爷也凑过来看,摸了摸饭盒,不烫,咂咂嘴:“这也太轻了,能炖啥好汤?别也是清汤寡水的糊弄人吧。”

苏明成瞥了眼饭盒,心里还憋着气,哼了声:“我就说吧,还是翠兰送的饭实在。”

苏长河没理会这些话,笑着把饭盒往床头柜上放,揭开盖子,一股淳厚的香气就钻了出来,像长了腿似的,慢悠悠地往病房每个角落窜。那不是寻常肉汤的腥香,是带着骨髓甜的淳厚,混着点姜片的暖,熨帖得人心里发酥。

等苏长河把盒盖全掀开,满病房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奶白色的汤面上,浮着层极薄的油花,轻轻晃一下,油花便顺着汤纹散开,露出底下更稠的汤底。筒骨被剁得方方正正,断面处能看见凝脂似的骨髓,仿佛再炖一会儿就要化在汤里。

“知道大嫂会来送饭,我就没做太多。”他拿起勺子,轻轻撇去油花:“专门去肉联厂挑的筒骨,都是骨髓,回来先焯水,去掉血沫,再慢炖四个钟头,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汤就浑,火小了骨髓化不了。就这一小盒,得用三斤骨头。”

苏老栓刚才见饭盒小,脸色确实沉了沉,这会儿听儿子一说,眉头又舒展开。

王大爷最先忍不住,往前凑了半步,喉结明显滚了滚:“乖乖……这汤……这汤炖得闻着就香,比我前儿喝的羊肉汤还得劲……”

王大爷儿子站在旁边,刚想撇嘴说“不过是碗骨头汤”,可那香气飘进嘴里,他忍不住也咽了咽唾沫,心里头那点不服气顿时弱了半截。

他面子上又过不去,只能嘴硬:“看着花哨,指不定放了啥东西……”话没说完,喉结又滚了滚,视线不由自主地黏在那碗汤上。

苏老栓立马瞪回去,护犊子的劲儿上来了:“你不懂胡咧咧啥,看我儿子做的包子就知道,我儿子做的汤,一滴顶你家大锅煮的十碗!”

王大爷儿子被噎得脸通红,刚想反驳,被王大爷拉住了。

王大爷咂着嘴,盯着那碗汤,叹道:“老苏说的是。我家老婆子以前也炖过,总嫌费火,大火烧开就关火,肉炖的柴,汤淡得跟水似的,啃骨头还得用牙使劲拽,后来就不做了。”

他凑近了些,眼睛发亮:“也就咱这不懂行的,觉得汤多就好。真正懂吃的,就认这小火吊出来的,骨髓化在汤里,抿一口,满嘴都是香的,骨头缝里的肉轻轻一抿就下来,这才叫补。”

苏老妈已经盛了小半碗,递到苏明成嘴边:“尝尝?闻着就香,大补!”

苏明成本想别过脸,可那股香气钻得人心里发痒,犹豫了下,还是张嘴喝了一口。

汤滑进喉咙,带着点微甜,骨髓的香混着肉香在嘴里散开,不腻不腥,比他以前喝过的任何骨头汤都淳厚。

他没说话,却不由自主地又喝了一口。

苏老妈见状,犹豫着也给自己乘了一勺。

刚滑进喉咙,先是暖,接着是骨髓的绵甜,混着肉香在舌尖炸开,一点不腥,也不腻,像含了块化开的蜜糖,顺着嗓子眼往下淌,熨帖得五脏六腑都舒展开。

王大爷真跟狗见骨头似的,死气白咧非要喝:“老苏,匀我一勺尝尝?就一勺,我给你钱!”

王大爷儿子也忍不住了,梗着脖子道:“我也尝尝,倒要看看是不是真有那么神……”

苏老栓不愿意,老鹰护小鸡似的挡在两人面前:“你儿子刚才还说我儿子炖的汤不好呢,有能耐,你们自家炖汤喝,我们自家还不够喝呢。”

苏长河看着父亲护着汤的样子,又看了看大哥喝汤的神情,嘴角悄悄扬了扬。

他盛了碗汤往父亲面前推了推:“爸,您也喝点,补补。”

苏老栓美滋滋地喝一口,那神情,比吃包子时还满足,羡慕的王大爷脸色都变了。

“哎呀!老苏,你咋恁小气呢?你看那饭盒里还有小半碗,你就分我一口尝尝吧,我给你钱,一块钱够不够?”

“啥?爸!就为了一口汤你花一块钱……太败家!”王大爷儿子不理解王大爷的做法,也不打算尊重,气急败坏地说:“你等着,我现在就去国营饭店给你买份大骨汤回来,保证能压过他。”

王大爷拦住儿子,撇撇嘴说:“你瞎掺和啥?忘了你爸我是干啥的?我就是开饭馆的,还是掌勺的大厨,县城那些大大小小饭店我都吃遍了,就没见过炖汤能这么让人一闻难忘的,你一边去,别添乱……”

见王大爷老小孩似的,为了口汤训斥自家儿子,转头又到苏老栓这舔着笑脸要喝汤。

苏老栓还想护着,被苏长河按住了。他笑着往两个空碗里各舀了一勺:“尝尝吧,本来就是给大家分着喝的。”

王大爷接过碗,跟捧着宝贝似的,小口小口抿着,眼睛眯成了缝,嘴里不停念叨:“鲜!真鲜!这骨髓化在汤里,比吃肉还香……”

王大爷儿子喝得最快,一碗汤下肚,咂咂嘴,脸有点红,却还是嘴硬:“还行吧,比我家那锅是强点。”

可他攥着空碗的手,却没松开,显然还想再来点。

病房里的消毒水味早被肉汤的香气盖了过去,连小护士路过都探头看了眼,笑着说:“大爷们喝啥呢?香得我们护士站都闻见了!”

苏明成店铺斜对面,新开的饭馆叫“福来馆”,从开业开始生意火得能把门槛踩破。馆子不大,就三间门面,却总排着队,蒸笼里的肉包、灶上的炖菜香,能飘到半条街外。

其实这里的地段按后来人的说法就是‘黄金街段’。往东是集贸市场,往西是汽车站,南来北往的人都得从这儿过,摆摊的、赶车的、上学的……一天无论什么时候都人来人往,总有人想找个地方歇脚,吃口热乎的。

苏明成当初盘下铺面时,地段选得没错,苏老栓也是点过头的。这儿人多,正经开饭店的却少,只要实在经营,不愁没生意。

败就败在苏明成那性子上:虚荣,好面子,把饭馆装修得富丽堂皇,做出来的饭难吃又难看。饭馆没有好的掌勺厨师,自己想学城里的精致吃食,又学得四不像,不是甜得发腻,就是酸得掉牙。最要命的是他沉不住气,客人催得紧了,他往灶台前一站就手忙脚乱,炒出来的菜半生不熟是常事。

福来馆的老板叫赵老四,是邻村的,以前在生产队时就跟苏老栓不对付。当年苏老栓当大队长,分地时按规矩把一块涝洼地划给了赵老四,他记恨至今,总说苏老栓“公报私仇”。

苏明成的店没黄跟黄了也差不多,赵老四却瞅准了空子,盘下斜对面的空铺子开了福来馆。

他原是在镇集上摆地摊的,见街口缺个像样的馆子,赶紧盘下苏老大隔壁的空铺子,挂起“福来馆”的招牌。

这赵老四嘴甜,能吹,站在门口就吆喝:“咱这包子,面是头天晚上发的老面,肉是凌晨现杀的猪前腿,馅里拌的是自家腌的酱菜,比对面强十倍!”

他故意把“关门”两字说得响亮,路过的人听见,再对比两家客流量,都爱往他家这人多的地方钻。

眼看仇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马上支撑不下去。赵老四得意地晃到苏老栓面前,手里把玩着算盘,阴阳怪气地笑:“苏老哥,你家老大这店,还没我家灶台热乎得久呢?也是,做买卖得有那机灵劲儿,不是光有膀子力气就行,不如把铺面盘给我,我给你添两斤肉钱,也算给你留个面子。”

苏明成正好撞见,气得脸通红,攥着拳头就冲上去:“你他妈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