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 第72章 莫斯科,我们来了
换源:


       箱子里,没有一克环保试剂。装满的,是数千瓶“东方神韵”香水,和上万套“未来美妆”的精华液套装。

这些在华夏国内已经卖到脱销的抢手货,即将作为敲开红色帝国大门的“糖衣炮弹”,踏上它们的征程。

飞机巨大的引擎开始轰鸣,缓缓滑向跑道。

透过舷窗,陈昂看着下方越来越小的土地,目光深邃。

他知道,此行绝不会一帆风顺。八十年代的苏联,是一个矛盾、混乱而又危险的集合体。那里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也有最僵化的官僚;有最强大的武力,也有最匮乏的物资。

他们这支小小的“代表团”,就像是闯入巨人国的三只蚂蚁,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碾得粉身碎骨。

但他的心中,没有畏惧,只有期待。

因为他知道,在那片冰冷的土地上,在那座即将崩塌的科技宝库里,埋藏着太多太多能够让华夏工业提前崛起二十年的“神剑”与“铠甲”。

而他,就是那个带着藏宝图的寻宝人。

飞机刺破云层,向着北方的苍穹飞去。

莫斯科,我们来了。

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当伊尔62客机沉重的机轮接触到跑道,发出一声绵长的嘶鸣时,方华仁下意识地抓紧了扶手。他透过舷窗向外望去,天空是铅灰色的,看不到一丝阳光,广袤的停机坪上,停放着一排排涂着红色五角星和CCCP字样的飞机,它们像一群沉默的钢铁巨兽,在阴冷的天气里散发着森然的气息。

这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个在他们这代人心中,既是“老大哥”,又是“修正主义”,情感复杂到难以言喻的国度。

与国内南方那种热火朝天、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不同,莫斯科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凝滞而沉重的味道。宏伟的建筑,宽阔的街道,无不彰显着一个超级大国昔日的荣光。但街上行人的表情,大多是严肃而麻木的,商店橱窗里的商品稀稀拉拉,色彩单调,队伍排得很长,人们的衣着干净却款式老旧。

这是一个巨人,一个肌肉依然强壮,但血液循环已经开始出现问题的巨人。陈昂在心里默默地给出了评价。

前来接机的是苏联国家环保委员会的一位副处长,名叫安德烈·彼得罗夫。一个典型的苏联中层官员,年近五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一身熨烫平整的深色西装,表情严肃,不苟言笑。

“欢迎你们,来自华夏的同志们。”彼得罗夫的欢迎词,就像教科书一样标准,握手时力道十足,但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审视和疏离。

孙建业立刻挂上了他那招牌式的、能融化冰山的笑容,热情地握住对方的手:“彼得罗夫同志,见到您太高兴了!我们可是盼着这一天很久了!早就听说苏联的环保技术,尤其是重工业污染治理,是世界顶尖水平,我们这次来,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取真经的!”

一番高帽送上,彼得罗夫的表情却没什么变化,只是公式化地点点头:“华夏同志谦虚了。我们已经为代表团安排好了行程,今天先去酒店休息,明天,我们会安排大家参观莫斯科第一城市污水处理厂。”

官方的渠道,果然是一堵密不透风的墙。陈昂对此早有预料。

接下来的两天,彼得罗夫带着他们,按部就班地参观了污水处理厂、一个大气监测站,甚至还安排了一场与莫斯科大学环境科学系老教授的座谈会。一切都显得那么“友好”而“开放”,但陈昂和方华仁都看得分明,这些展示出来的东西,技术水平最多只相当于国内最先进的水平,甚至在某些自动化控制领域还有所不如。

他们就像是被领着参观了主人的客厅和花园,而那些真正存放着宝藏的书房和密室,连门都看不到。

孙建业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跟彼得罗夫拉近关系。他聊伏特加,聊契诃夫,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然而彼得罗夫就像一块涂了油的石头,滑不溜手,客气而坚定地将话题一次次拉回到“环保”这个主题上。

私下里,孙建业愁得直薅头发:“陈总,这老毛子油盐不进啊!我感觉我对着克里姆林宫的墙笑,那墙都比他有反应。再这么‘交流’下去,咱们回去的时候,除了能带几瓶伏特加和一肚子黑面包,啥也捞不着。”

“别急。”陈昂依旧气定神闲,“鱼还没闻到腥味,当然不会上钩。今晚的欢迎晚宴,才是重头戏。”

当晚,在莫斯科一家涉外酒店的宴会厅里,苏联环保委员会为“华夏环保科技友好代表团”举行了正式的欢迎晚宴。彼得罗夫的上司,委员会的副主任,一位名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的微胖官员也出席了。

宴会气氛沉闷,祝酒词冗长而空洞。就在众人觉得这又是一场乏味的官方应酬时,陈昂站了起来。

“为了感谢苏维埃同志们的热情招待,我们也从华夏带来了一些小小的礼物,不成敬意。”

孙建业心领神会,立刻提着两个精致的礼品袋走了上来。

陈昂亲自将其中一个更大的礼品袋,递给了副主任瓦西里:“瓦西里主任,这是我们未来科技集团旗下的一点民用产品,送给您的夫人,希望她能喜欢。”

瓦西里有些意外,但还是客气地接了过来。在苏联,官员之间送礼并不罕见,但通常都是些书籍、纪念章或者伏特加。当着众人的面,他有些好奇地打开了礼品袋。

袋子里,是一个丝绸内衬的精美礼盒。打开礼盒,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套完整的“未来美妆”高端护肤品,和一瓶设计如同艺术品的“东方神韵”香水。

瞬间,整个宴会厅的光线,仿佛都聚焦在了那个小小的礼盒上。

不只是瓦西里,在场所有的苏联官员,包括一直板着脸的彼得罗夫,眼睛都直了。他们或许看不懂那些瓶瓶罐罐上印着的英文和法文,但那种晶莹剔透的质地,那种优雅奢华的包装,那种超越了他们对日用品认知极限的精致感,带来的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坐在末席的几位女翻译和女性工作人员,更是下意识地捂住了嘴,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瓦西里的妻子,一位体态丰腴的俄罗斯大婶,此刻也在场。她一把从丈夫手里“抢”过礼盒,小心翼翼地拿起那瓶“东方神韵”香水,轻轻打开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