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 第73章 朋友之间,不谈贵重
换源:


       一缕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馥郁芬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不是他们熟悉的、浓烈刺鼻的古龙水味,而是一种层次丰富、优雅而神秘的香气,前调是清新的柑橘,中调是婉约的茉莉与白兰,尾调则是沉静的檀香与麝香。

它像一首无声的诗,一幅流动的画,瞬间俘获了在场所有女性的嗅觉。瓦西里夫人的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她看着那瓶香水,就像看着一件稀世珍宝。

孙建业趁热打铁,将另一个小一点的礼品袋递给彼得罗夫,里面是同样的一套产品,只是规格略小。他凑过去,压低声音,用一种分享秘密的语气说:“彼得罗夫同志,这玩意儿,在巴黎的老佛爷百货,一瓶能卖到一百美元。我们自己人,内部价。”

一百美元!

彼得罗夫的手猛地一抖。这个数字对他来说,几乎是他好几个月的工资。他看着手里这个小小的礼盒,感觉到的不再是精致,而是沉甸甸的重量。他再看向陈昂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那不再是审视和疏离,而是带上了一丝……敬畏和好奇。

晚宴的气氛,从此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宴会结束后,代表团的翻译,一个名叫德米特里的年轻人,在送陈昂他们回酒店的路上,态度明显热络了许多。

“陈先生,你们的‘样品’,真是太了不起了。”德米特里一边开车,一边忍不住赞叹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如此美好的东西。”

“如果德米特里同志喜欢,我们车上还有一些,可以送给你和你的家人。”孙建业立刻接话。

德米特里的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不不不,那太贵重了。”

“朋友之间,谈不上贵重。”陈昂淡淡地开口,他的目光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夜景,话却是对德米特里说的,“我们这次来,是真心想和苏联的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只可惜,我们看到的一些技术,似乎……有些陈旧了。我们听说,苏联真正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在材料科学和精密加工领域,都掌握在军工体系的研究所里。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机会,能和那些真正的专家,进行一些‘纯粹的学术探讨’呢?”

陈昂特意加重了“纯粹的学术探讨”这几个字。

德米特里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他沉默了片刻。作为一个常年为外事部门工作的翻译,他瞬间就听懂了陈昂的弦外之音。换做平时,他会立刻义正言辞地拒绝,并上报领导。

但今天,那缕“东方神韵”的香气,和他口袋里刚刚被孙建业悄悄塞进来的两张崭新的十美元钞票,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剧烈的斗争。

车子在酒店门口停下。德米特里没有立刻熄火,他犹豫了很久,最终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陈先生,”他没有回头,声音压得很低,“莫斯科郊外的绿城,有一个‘钢铁与合金研究所’,他们以前是研究坦克装甲的。我听说……我只是听说,因为国家削减经费,他们现在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研究所的副所长,叫伊万·尼古拉耶维奇·沃尔科夫,是个老科学家,很固执,但也很爱护他的研究所。”

说完,他便不再言语,迅速下车为他们打开了车门,仿佛刚才那段话根本不是他说的。

陈昂和孙建业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笑意。

鱼儿,开始咬钩了。西伯利亚的寒风虽然凛冽,但只要找对了地方,总能挖到埋在冻土之下的火种。

绿城,一个听起来充满诗意,实际上却是苏联军工体系神经末梢的保密城镇。它不出现在任何公开发行的地图上,镇上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都在各种代号的研究所或工厂里工作。

官方的行程表上,第三天是“自由活动”。彼得罗夫很“体贴”地表示,代表团的同志们可以去红场、古姆百货逛一逛,领略一下莫斯科的风情。

然而,陈昂的“猎人小队”却悄然脱离了大部队。

德米特里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一整箱“东方神韵”和三百美元“翻译补助”的诱惑。他找了个“生病”的借口,开着一辆不起眼的拉达轿车,载着陈昂、孙建业和方华仁,驶向了莫斯科郊外那片神秘的区域。

“沃尔科夫副所长,脾气很不好。”路上,德米特里一边紧张地看着后视镜,一边向他们介绍情况,“他瞧不起商人,更瞧不起官僚。他唯一的信仰就是他的实验室。前段时间,因为供电局要拉闸,他直接抱着一捆炸药模型坐到了变电站门口,才把电给保住。你们……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孙建业听得直乐:“嘿,我就喜欢跟这种有脾气的专家打交道。说明他有真本事,有宝贝。要是碰上个笑眯眯谁都不得罪的,那才叫麻烦。”

所谓的“钢铁与合金研究所”,坐落在一片白桦林的深处。一栋栋斯大林式的黄砖建筑,看起来庄严而陈旧。大门口没有招牌,只有两个持枪的哨兵,和一个写着“237号信箱”的简单铁牌。

他们没有直接上门,而是根据德米特里打探到的情报,在研究所附近一家名为“白桦”的咖啡馆里等着。据说,沃尔科夫每天下午四点,都会雷打不动地来这里喝一杯廉价的速溶咖啡,吃一块黑面包。

下午四点整,一个高大的身影推开了咖啡馆的门。他看起来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但腰板挺得笔直。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工作服,脸上布满了被岁月和辛劳刻下的皱纹,眼神锐利得像鹰。他径直走到吧台,用几个硬币换了咖啡和面包,就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默默地吃着,眼神放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难题。

“就是他。”德米特里小声说。

“老孙,看你的了。”陈昂端起自己的咖啡,轻轻抿了一口。

孙建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领带,深吸一口气,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端着两杯刚买的、香气浓郁的现磨咖啡走了过去。

“您好,沃尔科夫所长?”孙建业的俄语说得磕磕巴巴,但脸上的笑容足以弥补一切语言的障碍。

沃尔科夫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眼神冷淡:“我不认识你。”

“没关系,现在认识了!”孙建业自来熟地在他对面坐下,将一杯现磨咖啡推到他面前,“我叫孙建业,来自华夏。我尝了尝您喝的咖啡,那味道……对您这样的大科学家来说,太委屈了。尝尝这个,我特意让朋友从维也纳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