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荆州开始一统江山 > 11,果然狡猾!
换源:


       刘磐闻讯赶来劝阻:“襄阳局势未稳,蔡氏余党尚多,将军不宜轻出,孙策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刘琦笑道:“有汉升将军护卫,定能保我周全。”

刘磐坚持道:“究竟是何要事?不如由末将代劳。”

“事关重大,必须我亲自走一趟。”刘琦嘱咐刘磐严守城池,随即策马出城。

有刘磐坐镇军中,加上文聘、王威、魏延等将领维持秩序,纵使荆州境内偶有动荡,只要刘表尚在、蔡氏已被控制,便不会出大乱子。

刘琦带着黄忠快马加鞭直奔南漳水镜山庄。此行既为招揽贤才,更为树立声望。

刘表父子的声望还不足以吸引贤才投奔,光靠一纸招贤令远远不够,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诚意。

明知此行或有风险,但正是这种危急时刻亲自追访徐庶,才能彰显求贤若渴的真心。

水镜山庄作为荆州人才聚集地,堪比颍川太丘书院。多位当世大才都与这里有渊源,走一趟既能寻人又能结识名士,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沿途询问乡野村民,正午时分抵达山庄。刘琦在庄前下马通报名号,静候时隐约听见悠扬琴声。

须臾间,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迎出。只见他白发童颜,身形清瘦,拱手道: “大公子亲临寒舍,老朽未能远迎,实在失礼。”

刘琦回礼道: “是在下唐突造访。为寻单福而来,不知他可还在庄中?”

司马徽面露讶色,引客入内时问道: “公子怎知单福会来此处?”

刘琦笑道: “久闻水镜山庄乃贤士云集之地,因病未能早日前来拜访。单福离开襄阳无处可去,想必会来此地。即便扑空,能得见先生尊颜,也是三生有幸!”

“公子过誉了!”司马徽摇头轻笑。落座后说道: “单福确实来过,但只停留一日便前往新野拜访刘皇叔了。”

“去新野?”刘琦神色骤变,直视司马徽。

刘备已死的消息他岂会不知?莫非是在试探?

这老狐狸果然狡猾!

心念急转间,立即换上悲痛神情: “先生有所不知,皇叔昨日在襄阳已遭蔡瑁毒手。”

“竟有此事?”司马徽震惊失态,手中酒杯跌落,演技堪称影帝级别。

刘琦沉痛颔首: “虽已为叔父报仇,但失去他镇守南阳,曹操必会趁机进犯。自忖难敌曹军,特发榜招贤共保疆土。见单福留书辞别,急忙追赶,终究还是迟了一步。”

司马徽怔忡良久,叹息道: “刘皇叔素有仁德之名,立志匡扶汉室,不想竟遭奸人所害。”

刘琦正色道: “愿继承叔父遗志,铲除奸佞振兴汉室。只恨才疏学浅,恳请先生指点。”

司马徽捋须沉吟: “公子可听过建安初年流传的童谣?‘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刘琦恭敬作揖: “愿闻其详。”

司马徽解释道: “建安八年,公子丧母遭蔡氏欺凌,正应‘始欲衰’之兆。‘无孑遗’预示令尊将不久于人世,文武凋零。而‘天命有归’、‘龙向天飞’,正应在公子身上!”

刘琦佯装惊喜: “在下岂敢当此大任,惟愿保住荆州,辅佐汉室。”

司马徽意味深长道: “襄阳确有经天纬地之才。伏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定天下。”

刘琦坦言: “不瞒先生,已派人去请孔明、庞统。此次专程为寻访单福而来。”

“嗯?”司马徽原本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听到这话明显怔住了:“阁下竟识得此二人?”

刘琦摇头叹息:“我自幼在荆州长大,岂会不知天下英才?只是蔡氏专权,令我束手束脚罢了。”

“妙极,妙极!”司马徽见装腔作势不成,转而拍手大笑,开始打起圆场。

刘琦面露惋惜之色:“贤才错失实在可惜,不知可否题诗一首,以待后世知音?”

既然徐庶已然离去,总不能任由这老头独占风头,这可是扬名立万的好时机。

“甚好!”司马徽含笑应允,吩咐书童备好文房四宝。

刘琦提笔蘸墨,笔锋游走如行云流水:

蛟龙怎会困浅滩, 风云际会便腾空。 九天龙啸震寰宇, 涤荡烽火复汉邦。

“妙哉!字好诗更佳!”司马徽初时神色淡然,待看完后勃然变色,感叹道:“公子真乃潜龙在渊。”

虽然刘琦在政事上表现欠佳,但毕竟是汉室宗亲,又得刘表这般文坛泰斗栽培,文学功底颇为深厚。

尤其来到襄阳后,受诸多名士指点,书法师从邯郸淳,在篆、草、隶三体上已小有成就。

“先生谬赞了!”刘琦起身拱手:“荆州战事一触即发,独善其身已非良策。巢倾卵覆,岂能幸免?在下还需赶往新野稳定军心,就此告辞。”

司马徽沉吟片刻,开口道:“单福今晨骑驴西去,想必尚未离开襄阳地界。公子若快马加鞭,或能赶上。”

刘琦喜出望外:“不知他走的是哪条道?”

司马徽答道:“往西北方向进荆山,有条小路直达中卢,单福打算从此处渡江北去。”

“多谢先生指点!”问清徐庶的衣着特征后,刘琦匆匆告辞,出庄后立即策马追赶。

司马徽望着刘琦毫不犹豫进山的背影,捋须微笑。

“荆州未靖,先生却指引大公子孤身入山,若有闪失,岂非酿成大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