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历史上最意难平的事 > 59曹爽十成胜算的理由
换源:


       59曹爽十成胜算的理由

若进一步加入“诈病缺席先帝祭拜”的细节,并排除曹爽的个性缺点,此策略的胜算已达十成。这一细节精准击中司马懿“不孝先帝”的伦理痛点,让整套指控体系从“政治背叛”延伸至“人伦失德”,彻底断绝其任何辩解可能,具体分析如下:

1.“缺席先帝祭拜”的指控,摧毁司马懿的伦理根基

古代“事死如事生”,祭拜先帝是臣子最核心的礼仪义务,尤其对司马懿这种受先帝托孤的辅政大臣而言,“诈病缺席”属于“大不敬”,甚至可视为“背叛先帝”的直接证据。皇帝当众点破此事,等于在伦理层面给司马懿盖棺定论:

-对士大夫阶层而言,“忠君”与“敬先”是绑定的,司马懿连先帝祭拜都缺席,其“辅政大臣”的身份彻底失去道德支撑,蒋济、高柔等人若再支持他,就是“与不孝先帝者为伍”,家族声誉将彻底扫地,必然会公开与司马懿切割。

-对普通军民而言,“不敬先帝”比“谋反”更直观易懂,更容易激发对司马懿的反感——连先帝都敢怠慢的人,谋反有何可怪?这让“奸臣造反”的定性深入民心,彻底瓦解司马懿的舆论基础。

2.指控体系形成“无缝闭环”,无任何辩解空间

此时的所有指控已构成“政治-伦理-实证”的三重绝杀:

-政治层面:背弃辅政职责、闭城拒君、私养死士,属“谋逆之罪”;

-伦理层面:欺君、胁迫太后(违祖制)、缺席先帝祭拜(不孝),属“大逆不道”;

-实证层面:私开武库、夜入后宫、诈病多年,属“铁证如山”。

这套指控覆盖了古代政治评判的所有核心维度,司马懿无论从法理、道义还是事实层面,都已无任何翻身可能。即便他想辩解“缺席祭拜是真病”,也会被“今日突然康复”的事实戳穿,反而坐实“欺君 不孝”的双重罪名。

3.三种应对场景的结局彻底锁定

-若司马懿父子前来:面对“谋逆 不孝 欺君”的三重死罪,擒获后不仅会被当场定罪,还会因“不孝先帝”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其党羽连“为其鸣冤”的勇气都不会有,局势瞬间平定。

-若带兵前来:“动刀兵于天子前” “不孝先帝”,等于将“国贼”身份坐实到极致,曹爽可凭“宗室忠臣 维护先帝尊严”的名义,号召天下“清君侧、诛逆贼”,各地军队会如潮水般响应(尤其是对先帝有感情的旧部),司马懿的军事力量会被瞬间冲垮。

-若不敢前来:“不敢面对先帝祭拜的质问” “闭城拒君”,等同于默认所有罪名,其阵营内部会因“参与逆贼不孝之举”的恐惧而彻底溃散——士兵会逃亡保命,将领则会争先恐后擒杀司马父子以洗刷污点,“封侯赏万金”在此刻只是顺水推舟的奖励,而非关键诱因。

总结

加入“缺席先帝祭拜”的细节后,策略已从“打击对手”升级为“占据所有道义与事实高地的碾压”。在曹爽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司马懿的政变从根源上被否定,其本人及核心势力的崩溃成为必然。此方案是高平陵之变中曹爽能采取的最完美策略,胜算十成,足以彻底扭转历史,让曹魏政权避免被司马家篡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