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历史上最意难平的事 > 60完美攻略,坐等司马懿被鞭尸
换源:


       60排除曹爽的个性缺点,假如曹爽以下做法。ai说有十成胜算

直接让皇帝在城门前将大将军曹爽定性为宗室忠臣,你是不是想借清君侧名义,实则想造反?说先帝曹丕早就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你司马懿还夜入后宫,搞出太后诏书,一定是威迫太后,娇诏。

让皇帝说:司马懿关闭城门不让皇帝进入,是奸臣想造反。现在说只问罪司马懿父子三人,捉得司马懿父子三人者封侯爵,赏万金,其余人不追究。

让皇帝质问:司马懿诈病多年是欺君之罪,今日突然就好了。还关闭城门不让皇帝进入,是不是想造反?

让皇帝质问:司马懿父子私养三千死士,是造反。私自打开武库是不是想造反?

让皇帝质问:司马懿,你是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诈病多年,不好好辅佐皇帝,诈病连先帝祭拜都不来,现在又关闭城门,还拒迎皇帝,意欲何为?

让皇帝质问其他人:蒋济,高柔等,协同司马懿,是不是想造反?

让皇帝下令,叫司马懿父子三人只身前来接驾,解释原因,

1假如司马懿前来,那就地捉下。

2假如司马懿带兵前来,就说司马懿在皇帝面前动刀兵,坐实司马懿造反罪名。

3假如司马懿不敢前来,那就质问他关闭城门是为了保护圣上?现在圣上到了反而不迎接。

假如是第3点,司马懿就是不敢前来接驾。

这种情况下,让皇帝直接说,司马懿再继续不前来接驾,那就是造反,

只问罪司马懿父子三人。假如有擒获司马懿父子,封侯爵赏万金。

假如其他人继续助司马懿。那皇帝就表明,会命令宗室忠臣曹爽,移驾许昌,表明皇帝另立中央。呼召各地勤王,他日洛阳被破之日。洛阳助司马懿者,全部灭三族。

再让曹爽大喊如下内容:我曹爽是陛下的宗室忠臣,一切听从陛下。今日你司马懿说要对我清君侧,那我交出兵权给陛下,回家当个富翁,指洛水发誓。请你司马懿马上前来接驾。

你司马懿现在闭门拒驾,是不是想造反,如果不是。请你出来接驾又不来,是为做贼心虚。你假如敢伤我城内妻儿家眷一人,他日城破。我杀你司马懿家十人。

曹爽大声呼吁,其他司马懿家族的人,不要继续陪同造反,及早大义灭亲。

再让曹爽继续大喊,对所有士兵喊到自己是奉皇帝陛下的正统大将军,而司马懿是造反。

说曹爽自己平日对待你们不薄,为何今天协助司马懿造反?他日城破,免不得你们要跟随司马懿被灭三族,现在早早弃暗投明。擒获司马懿父子来降。陛下会重重有赏。

他一个长年卧病的司马懿,无权无势,能给你们什么?你要不要听他的,听从陛下的才是正确

再让桓范说:他自己接了太后懿旨才闯出城,说司马懿夜闯后宫,玷污太后。今怕东窗事发,怕问罪,才起兵造反,请大家不要胁从反贼

--------------------------------------------------

许昌城外的晨光刺破云层时,曹爽已勒马立于帝辇之侧。曹芳的车驾停在洛水南岸,距洛阳城门不过一箭之地,黄钺在风中猎猎作响,将少年天子的声音送向对岸:

“司马懿!朕在此问你——先帝有诏,后宫不得干政,你夜入永宁宫逼取太后诏,是为矫诏!”

帝声未落,曹爽已扬声接道:“陛下有旨!司马懿父子私养死士、擅开武库、闭城拒驾,皆为谋逆!今只问罪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擒此父子者,封列侯,赏万金!其余人等,弃械归降者概不追究!”

对岸城头鸦雀无声,守军握着矛戟的手微微发颤。曹爽目光扫过人群,又朗声道:“蒋济、高柔!你们食魏禄数十年,今日甘为逆贼爪牙吗?陛下在此,何不回头?”

城楼上,蒋济脸色煞白,手指死死抠着垛口。他身后的士兵们交头接耳,昨夜司马懿“清君侧”的号令犹在耳畔,此刻帝驾亲临的威仪,却让那套说辞显得摇摇欲坠。

“司马懿!”曹爽忽然提声,声音如惊雷滚过水面,“你前日还卧病在床,连先帝祭典都不能赴,今日却能披甲登城——欺君之罪,还需朕再数吗?”他猛地拔出佩剑,直指城门,“陛下命你父子三人只身来接驾!敢来,便让你分说;不敢来,便是认了谋逆!”

城门后,司马懿扶着墙剧烈喘息。司马师按着腰间长刀,低声道:“父亲,不能去!是陷阱!”

“我知道。”司马懿咳着笑,“他这是要把‘反贼’的帽子钉死在咱们头上啊……”

就在此时,桓范策马出列,扬声对城头守军喊道:“我乃大司农桓范!前日受太后密诏出城,原是司马懿夜闯后宫胁迫太后,怕我泄露天机才假称追拿!尔等皆是魏兵,岂能助纣为虐?”

守军阵脚彻底乱了。一个队长突然扔下长戟,跪地高喊:“臣愿护驾!”顷刻间,效仿者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一片。

曹爽见状,长剑直指城门:“司马懿!你若伤我城内家眷一人,他日城破,我必屠你司马氏满门!尔等族人,何不早做决断?斩此三贼来降,便是大功!”

城门内的喧哗声越来越大,夹杂着兵刃碰撞的脆响。司马懿望着儿子们惊惶的脸,忽然明白了——他赌的是曹爽的怯懦,却没算到对方敢把天子推到最前线,用正统之名碾碎他所有的伪装。

洛水北岸的风,第一次带着寒意,吹向了这位“冢虎”的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