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很多人认为曹爽即使不投降最后也会失败。
其实真正的情况就是,假如曹爽不投降或者迟迟几天投降。
司马懿就会被灭三族。
因为司马懿赢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诈骗,让曹爽马上投降。
或许曹爽真的是军事草包,其他人不说。但是,就直接在曹爽身边啊,就有两个人,一个是桓范,另一个是鲁芝,就让这两个人去跟司马懿打。
相持下去。最终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就是司马懿被他的部下反水。杀了司马懿来请赏。
第二个就是司马懿坚持不了一年半载,过劳而死。
不认识鲁芝的,自己可以去百度一下这个人
-------------------------------------------------------------------
暮春的夜风裹着寒意,卷过高平陵外的营帐,烛火被吹得噼啪作响。曹爽坐在案前,手指反复摩挲着司马懿派人送来的劝降信,信纸边缘已被汗水浸得发皱。帐外传来甲胄碰撞的轻响,他抬头便见桓范提着衣袍快步进来,大司农印信在腰间晃出冷光。
“大将军!”桓范将一封竹简重重拍在案上,烛火映得他鬓角白发格外刺眼,“许昌粮道已通,鲁芝将军已清点出三千禁军,再加上沿途收拢的部曲,明日便可护驾前往旧都!”
曹爽喉结滚动,目光却黏在劝降信上“仅免官爵,保汝宗族”八个字上。他想起洛阳城内的娇妻幼子,指尖微微发颤:“仲达……他素来言出必行,若我归降,或许真能保全家人。”
“糊涂!”桓范猛地揪住他的衣袖,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司马懿老贼以‘清君侧’为名政变,却扣着郭太后作幌子,天下人谁不知他狼子野心?您手握天子,背靠许昌,还有鲁芝这样的宿将,怎会落得任人宰割的境地!”
正说着,帐帘被掀开,鲁芝带着一身寒气走进来,甲胄上还沾着夜露。他单膝跪地,双手捧上兵符:“将军,末将已安排好哨探,洛阳方向暂无异动。但司马懿老奸巨猾,若再迟疑,恐生变数。明日清晨,末将愿率军为先锋,护陛下前往许昌。”
曹爽看着眼前二人,一个手握粮草命脉,一个掌控兵马调度,可他心中的怯懦却像藤蔓般疯长。他想起自己平日里养尊处优,从未经历过阵前厮杀,而司马懿却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桓范见他犹豫,长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卷地图,在案上铺开:“将军请看,许昌距此不过三百里,三日便可抵达。那里有武库粮仓,更有前朝旧臣拱卫。只要陛下在许昌下诏勤王,淮南的王凌、雍州的郭淮,哪个不是曹氏旧部?他们必会起兵响应,到时候司马懿腹背受敌,纵有天大本事也回天乏术!”
鲁芝也附和道:“末将早年随曹真大将军镇守西北时,曾与司马懿有过交锋。此人虽用兵狡诈,但如今已是七十高龄,常年卧病,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只要我们与他相持,不出半年,他必因积劳成疾垮掉。到时候他那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威望资历皆不及他,根本无法掌控局势,政变集团不攻自破。”
曹爽的心动了,他伸手抚上地图上许昌的位置,仿佛已看到勤王兵马云集的盛况。可就在这时,他又想起司马懿劝降信中的承诺,想起洛阳城内的家人,心中再次摇摆不定。
“可……可仲达若真对我家人下手怎么办?”曹爽声音发颤。
桓范闻言,气得直跺脚:“将军!如今是生死存亡之际,若您投降,司马懿必会斩草除根,您和您的家人,还有我们这些追随您的人,都难逃一死!只有奋起反抗,才有一线生机啊!”
鲁芝也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曹爽:“将军,末将愿以性命担保,定会护得陛下与将军家眷周全。只要我们挺过这一关,司马家族必遭灭族之祸,曹魏江山也能重回正轨!”
夜渐渐深了,帐内的烛火依旧摇曳。曹爽看着桓范与鲁芝恳切的眼神,又看了看案上的劝降信与兵符,心中的天平终于开始倾斜。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攥紧拳头:“好!明日清晨,我们启程前往许昌!”
次日天还未亮,高平陵外便响起了兵马调动的声音。鲁芝率领先锋部队开路,桓范紧随其后调度粮草,曹爽则护着少帝曹芳,登上了前往许昌的马车。消息很快传到洛阳,司马懿得知后,气得当场咳血,瘫倒在座椅上。他知道,自己唯一的胜算便是曹爽迅速投降,如今曹爽选择抵抗,他部下那些原本就心存疑虑的将领,恐怕很快就会反水。而他年事已高,身体根本无法支撑长期对峙,灭族之祸,似乎已近在眼前。
马车行驶在清晨的官道上,曹爽掀开车帘,看着前方整齐的队伍,心中既有忐忑,也有一丝久违的坚定。他不知道这场对峙最终会走向何方,但他明白,自己终于不再是那个只会退缩的懦夫,而是选择为曹魏江山,也为自己的命运,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