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南汉复兴:天师佐汉 > 第十五章 战火烽烟,初展锋芒
换源:


       第十五章战火烽烟,初展锋芒

夜风卷着尘土,打在张陵脸上生疼。胯下的战马是从陈留带出来的劣马,此刻却似通人性,四蹄翻飞,将酸枣的灯火甩在身后。赵烈率五十乡勇紧随其后,桑木矛的矛尖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先生,陈猛他们能赶到吗?”赵烈的吼声被风声撕碎。

张陵勒马远眺,西边方向隐约有火光冲天,空气中飘来淡淡的硝烟味。他指尖凝起一丝灵力,往眉心一点——这是“望气术”的简易用法,能模糊感知方圆十里的人气流动。西北方向,一股混乱的人气正在溃散,正是曹操败军的方向;而东南处,一股隐蔽的人气正缩在山坳里,正是袁绍派去的伏兵。

“陈猛比咱们快。”张陵调转马头,“绕左边的芦苇荡,别碰山坳里的人。”

芦苇荡里积水没过马蹄,惊起一片水鸟。张陵忽然抬手示意停步,指着前方一处土坡:“李忠该在那。”话音刚落,土坡上果然传来一声低哨,正是李忠约定的信号。

李忠从芦苇丛里钻出来,箭囊已空了一半:“先生,曹操残军被追着往这边跑,离此不到三里。陈将军带的人已摸到山坳后,就等您的令。”

张陵点头,从怀中摸出三张黄符,指尖灵力催动,符纸无火自燃,化为三道青芒融入风中。“告诉陈猛,等董卓的骑兵过了河,就把上游的堤坝掘开。”他对李忠道,“你再射三箭,把敌将的注意力引向山坳——让他以为伏兵是来抢功的。”

李忠应声而去,片刻后,三声清脆的箭啸划破夜空。追兵果然骚动起来,火把的洪流转向了山坳。张陵冷笑一声,这正是他要的——让袁绍的伏兵和董卓的追兵先狗咬狗。

“赵烈,带二十人去河边,把芦苇捆成束,等会儿用来堵路。”张陵翻身下马,从行囊里掏出《太平要术》残卷——穿越时唯一跟着他的东西,此刻书页上的符文正隐隐发光。他咬破指尖,将血点在“风”字符文上,“剩下的人随我列阵,听我号令。”

乡勇们虽不知先生要做什么,却个个挺直了腰板。他们见过先生让荒田生苗,见过桑枝绕营,早已将这看似文弱的书生视作天人。

不到一炷香,曹操身后跟着不足百人的残兵,个个带伤,连夏侯惇都瞎了一只眼,正用布巾捂着伤口怒吼:“跟他们拼了!”

就在此时,上游忽然传来轰隆巨响——陈猛掘开了堤坝!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而下,瞬间漫过河床,徐荣的骑兵陷入泥泞,前进不得。

“就是现在!”张陵高举残卷,灵力灌注全身,“起风!”

刹那间,芦苇荡里卷起一阵狂风,竟带着哨音扑向河对岸。敌军被吹得睁不开眼,阵型顿时散乱。更奇的是,风中夹杂着无数芦苇叶,像小刀似的割在人脸上,疼得他们纷纷捂脸。

“这是……妖术?”敌将失声惊呼。

曹操在对岸看得目瞪口呆,他忽然想起张陵帐中那个淡青色的印记,又想起陈留传闻中“能让桑田生金”的奇人,脱口道:“是张先生!”

“将军,冲吗?”夏侯惇急问。

“不!”曹操死死盯着对岸,“看张先生的意思。”

张陵并未乘胜追击,只是让风势维持在让敌军难以前进的程度。他对赵烈使个眼色,赵烈立刻带人将捆好的芦苇束推入河中,搭成一道简易浮桥。

“曹将军,速过!”张陵扬声喊道,声音竟被风吹得清清楚楚。

曹操再不犹豫,率先踏上浮桥。残兵们紧随其后,个个对河对岸那个白衣身影充满敬畏。等最后一人踏上陆地,张陵才收了法术,风势骤歇。

董卓军刚要追,山坳里忽然冲出袁绍的伏兵——他们被李忠的箭引出来,见敌军混乱,竟想趁机抢夺战利品。两边瞬间厮杀起来,河水被染得更红。

“先生大恩!”曹操跪倒在地,身后残兵纷纷效仿。

张陵扶起他,目光落在夏侯惇的伤口上,从行囊里掏出个小瓷瓶:“这是止血生肌的药膏,敷上吧。”又对曹操道,“此处不宜久留,我等护送将军回陈留。”

归途上,曹操问起那阵怪风,张陵只说是“懂些观风望气的小术,碰巧今日风势合宜”。曹操虽不信,却知对方不愿多谈,便不再追问,只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路过一处残破的村落时,刘志带着孙勇等人已在此等候——张陵早派快马送信,让他们备好干粮饮水。刘志见曹操狼狈,主动递上一个麦饼:“曹将军,先垫垫。”

曹操接过麦饼,见这少年虽衣衫朴素,却举止有度,想起酸枣营中他腰悬的玉璋,心中暗叹:张陵不仅有奇术,更会识人。

夜渐深,众人在废弃的民房里歇息。张陵独自坐在院中,看着残卷上渐渐暗淡的符文。这次强行催动“呼风”术,耗了他不少灵力,此刻头晕目眩。

“师父。”刘志端来一碗热水,“您脸色不好。”

张陵接过碗,笑道:“没事。记住今夜之事——乱世之中,光有勇不行,得有谋;光有谋也不行,还得有护得住自己人的本事。”

刘志点头,望着远处仍有火光的荥阳方向,轻声道:“弟子记住了。”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王虎带回消息:袁绍的伏兵被灭了大半,对方也折了不少人手,已退回洛阳。酸枣的诸侯们还在宴饮,没人知道城外发生了怎样的逆转。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