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南汉复兴:天师佐汉 > 第十六章 酸枣营垒,潜龙在渊
换源:


       第16章酸枣营垒,潜龙在渊

返回酸枣联军大营的路,比来时沉重了许多。曹操的残兵们裹着伤,沉默地走在尘埃里,偶尔传来压抑的咳嗽声。张陵与曹操并辔而行,胯下的劣马似乎也体谅主人的疲惫,步伐沉稳。

“先生那阵‘风’,当真是观风望气所得?”曹操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他脸上的血污已擦去,露出那双锐利的眼睛,此刻正带着探究看向张陵。

张陵笑了笑,抬手拂去鬓边的尘土:“不过是碰巧罢了。兵法有云‘上兵伐谋’,真正退敌的,是将军您的坚韧,是赵烈他们的勇悍,也是袁本初那队‘伏兵’的‘相助’。”他把话题引向袁绍的伏兵,既点明了联军的龌龊,也避开了法术的深究。

曹操何等精明,闻言哈哈一笑:“先生倒是会说话。也罢,不管是风是谋,这份恩情,操记下了。”他勒住马,看向远处连绵的营寨,“前面就是酸枣了,先生打算如何安置?”

“仍回张邈太守麾下。”张陵道,“我等本就是来投奔讨董的,如今大战未竟,自然要守着本分。”

曹操深深看了他一眼,点头道:“也好。张孟卓虽无雄才,却也算忠厚。先生在他麾下,暂可安稳。”他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只是这联军大营,水深得很,先生多留个心眼。”

两人在营前分道扬镳。曹操带着残兵回了自己的营垒,那里虽简陋,却透着一股与周遭不同的肃杀之气。张陵则带着队伍,往张邈的营地走去。

刚到营门,就见张邈的从事刘达带着几个兵卒候在那里,脸上堆着程式化的笑:“张先生,刘殿下,太守听说你们回来了,特意让在下过来看看。”他的目光扫过张陵身后的乡勇,见他们虽面带倦色,却个个腰杆挺直,眼神锐利,不由得暗暗心惊。

“有劳刘从事。”张陵拱手,“我等侥幸从荥阳脱险,还需先安顿下来,再向太守复命。”

刘达眼珠一转,笑道:“太守已在营中给先生划拨了新的区域,离主营稍远些,清净。只是……”他话锋一转,“昨日袁盟主帐下淳于琼将军来问,说先生营中有种粮的法子,想借些种子和农匠过去,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这是来试探虚实了。张陵心中了然,淡淡道:“种子和法子都可共享,毕竟是为了联军粮草。只是农匠多是流民出身,刚经历战乱,怕是经不起折腾。不如我让孙勇整理一份农时图谱,送与淳于琼将军?”

刘达碰了个软钉子,不好再强求,只得讪讪应下,引着他们往新营区去。

新营地果然偏僻,紧挨着一片荒滩,营垒的栅栏都是旧的,显然是之前弃用的区域。赵烈见状怒了:“这是把咱们当弃子扔啊!俺去找张邈理论!”

“坐下。”张陵喝住他,指着那片荒滩,“这里好得很。”

众人不解,张陵却对孙勇道:“你看这滩涂,虽贫瘠,却离水源近。让人清理出来,翻土晒田,施些草木灰,种上速生的粟米,不出两月就能收获。”又对陈猛道,“营垒栅栏旧了,正好拆掉重筑,按咱们在陈留的法子,夯土为墙,外植荆棘。”

他转向王虎和李忠:“你们两个,一个去绘制联军各营的布防图,标注出粮仓、水源和要道;一个去周边侦查,看看有没有散兵游勇或匪患。”最后看向刘志,“你跟我来,咱们收拾出一间帐房,继续读书。”

五将虽仍有气,却对张陵的安排向来信服,当即领命而去。

刘志跟着张陵走进临时搭起的主帐,见里面只有一张破旧的案几和几张草席,忍不住道:“师父,他们分明是欺负咱们。”

张陵正在擦拭案几上的尘土,闻言笑道:“欺负?这是给咱们机会。你看这营区偏僻,正好避开是非;这荒滩虽废,正好用来屯田养兵。”他从行囊里取出一卷竹简,“联军里的诸侯,个个盯着盟主之位、地盘之利,谁会在意咱们这几百乡勇、一个落魄宗室?正好,咱们可以安心积蓄力量。”

他把竹简递给刘志:“这是《商君书》,你先看着,不懂的标记出来。记住,乱世之中,能让人立足的,从来不是别人的脸色,而是自己的实力。”

刘志接过竹简,指尖触到冰凉的竹片,再看师父从容的侧脸,心中的委屈渐渐散去,涌起一股劲头。他点点头,走到角落里,借着帐外透进来的光,认真看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酸枣大营依旧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袁绍的帐里日日宴饮,丝竹声能传到数里外;袁术忙着清点从各地搜刮来的粮草,对西进讨董之事绝口不提;其他诸侯也各自拉拢势力,明争暗斗。

唯有张陵的营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孙勇带着乡勇和流民,在荒滩上开垦出一片片田地。张陵偶尔趁夜去“巡视”,指尖灵力悄然渗入土壤,那些播下的粟米种子便以肉眼难察的速度发芽、生长。不过十日,竟冒出了寸许高的绿苗,看得孙勇和农人们啧啧称奇,只当是“张先生带来的吉兆”。

陈猛则将五百乡勇编练成队,每日天不亮就开始操练。他把从董卓军中学来的队列之法,与张陵教的一些强身健体的法子结合起来,再配上赵烈的实战演练,乡勇们的精气神日渐不同,队列整齐,出拳有力。

王虎和李忠则成了营区的“影子”。王虎绘制的布防图越来越详细,标注出袁绍帐下有多少甲士、袁术的粮仓在哪处、哪个诸侯的卫兵最松懈;李忠则带回了更惊人的消息——他在巡逻时,撞见袁绍的人偷偷往曹操的粮水里掺东西,被他一箭射穿了手,才没让计谋得逞。

“这群狗东西!”赵烈听了李忠的汇报,气得把桑木矛往地上一顿,“要不要俺带些人,去掀了他们的帐子?”

“不可。”张陵摇头,“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李忠做得好,暗中阻止即可。王虎,把这事透给曹操那边,不用明说,让他们自己提防。”

他不想过早卷入诸侯的内斗,但也不能看着曹操这个唯一还有讨董之心的人被阴死。

刘志每日除了读书,便跟着张陵处理营中事务。他学着给流民分粮,看着他们感激的眼神;学着检查田垄,听孙勇讲解墒情;甚至学着调解乡勇间的争执,用张陵教他的道理,让人心服口服。少年的眉宇间,渐渐褪去了稚气,多了几分沉稳。

这日午后,曹操派人送来一坛酒,说是“谢连日照拂”。张陵知道,这是感谢他们暗中提醒粮水之事。他让人打开酒坛,分给五将和刘志,自己也浅酌了一口。

酒液辛辣,入喉却化作一股暖意。张陵看向帐外,孙勇正带着人给粟苗浇水,绿油油的一片望不到头;远处的联军大营里,隐约传来丝竹宴饮之声。

“先生,您说这讨董之战,还能成吗?”刘志捧着小小的酒碗,轻声问道。

张陵望着少年清澈的眼睛,沉默片刻,道:“成不成,不在于他们,而在于我们。”他指向那片粟苗,“你看这些庄稼,不管外面多热闹,它们只专心扎根、生长。等成熟了,自能填饱肚子。咱们也一样,在这酸枣营里,不争虚名,不凑热闹,只把根扎深了,把兵练强了,把粮食种足了……总有派上用场的那天。”

刘志似懂非懂,却把这话刻在了心里。他低头看着碗里的酒,忽然觉得,这乱世的滋味,除了苦涩,似乎还有一丝等待的甘甜。

夕阳西下,给整个营区镀上了一层金辉。张陵站在帐前,望着远处诸侯大营的灯火次第亮起,又看了看自己营中那片安静生长的粟田,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潜龙在渊,不急于腾跃。这酸枣营垒,便是他们的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