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粮田风波,锋芒微露
夏末的风带着燥热,吹过张陵营区外的荒滩。曾经的盐碱地,如今已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粟田。孙勇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饱满的谷穗,笑得合不拢嘴:“先生,您看这粟米,长得比陈留的还好!再过十日,就能收割了,至少能收五千石!”
周围的农人们也跟着欢呼起来。这些大多是从洛阳逃出来的流民,曾以为这辈子再无安稳日子,没想到在这片荒滩上,竟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看向张陵的眼神,越发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张陵站在田边,看着随风起伏的绿浪,心中稍安。这几日,他每晚都悄悄以灵力滋养禾苗,虽耗损些精神,却换来了丰收的希望。有了粮食,人心就稳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孙勇,组织人手准备收割。”张陵叮嘱道,“另外,分出一半的粮食,按户分给流民,让他们存起来过冬。剩下的,入库封存,派专人看守。”
“是!”孙勇响亮地应道,转身去安排了。
刘志跟在张陵身后,手里也攥着一株粟穗,感受着沉甸甸的分量:“师父,有了这些粮食,大家就不用挨饿了。”
“不止是不挨饿。”张陵道,“有了粮,就能吸引更多流民来归附;人多了,就能开垦更多的田,练更多的兵。这才是咱们的根基。”
正说着,王虎匆匆从营门方向赶来,脸色有些凝重:“先生,袁绍帐下的淳于琼,带着一队亲兵来了,说是‘巡查’,实则直奔咱们的粟田而来。”
“来得正好。”张陵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我就知道,这丰收的粮食,总会引来饿狼。”
赵烈一听,立刻握紧了腰间的铁矛(那是荥阳之战后,曹操特意让人送来的):“先生,让俺去会会他!看他敢动咱们一粒粮食!”
“稍安勿躁。”张陵按住他,“淳于琼是袁绍的亲信,骄横跋扈,却没什么脑子。咱们正好借他,让联军里的人看看,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他对陈猛道:“让营里的乡勇做好准备,刀出鞘,弓上弦,但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动手。”又对李忠道,“你去制高点,搭弓警戒,不用真射,威慑即可。”
安排妥当,张陵带着刘志和王虎,迎向淳于琼。
只见淳于琼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后跟着百十来个盔明甲亮的亲兵,耀武扬威地站在粟田边,正用马鞭指着田垄,对身边的人说着什么,脸上满是不屑。
“这就是张陵那小子种的田?看起来倒还不错,可惜啊,种错了地方。”淳于琼看到张陵过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张先生,这田是在联军大营范围内吧?按规矩,营中产出,当由盟主统一调配。这粟米,我看就先拉到袁盟主帐下,充作军粮吧。”
这话一出,周围的农人们顿时慌了,纷纷看向张陵。这可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粮食,怎么能被人说抢就抢?
赵烈按捺不住,往前一步:“你敢!这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凭什么给你们!”
淳于琼斜睨了赵烈一眼,冷哼道:“哪来的野夫,也敢跟本将军说话?来人,把他给我拿下!”
几个亲兵立刻就要上前,却见李忠不知何时已站在不远处的土坡上,一张长弓拉得满圆,箭尖正对着淳于琼的咽喉,虽未放箭,那凌厉的气势却让亲兵们不敢再动。
“淳于将军好大的威风。”张陵淡淡开口,“这粟田是我等开垦的荒滩,种子是我们自带的,农人是我们收留的流民。不知这‘联军规矩’,哪一条规定,可以抢夺流民的口粮?”
“你……”淳于琼被噎了一下,随即怒道,“我是为了讨董大业!军粮紧张,征用你一些粮食,是看得起你!”
“讨董大业?”张陵笑了,“淳于将军若真心为了讨董,就该督促袁盟主下令进兵,而不是在这里抢夺百姓的口粮。”他提高了声音,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我等投奔联军,是为匡扶汉室,讨伐董卓。可如今,董卓未灭,却有人要抢百姓的救命粮——这与董卓的乱兵,又有何异?”
这话掷地有声,不仅让淳于琼的亲兵们面露愧色,连远处闻讯赶来围观的其他诸侯的士兵,也纷纷议论起来。
淳于琼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张陵如此伶牙俐齿,还把事情上升到“与董卓无异”的高度。若是传出去,对袁绍的名声可大大不利。
“你少在这里妖言惑众!”淳于琼色厉内荏地吼道,“我看你是不想在联军里待了!”
“待不待,不在于将军。”张陵目光平静地看着他,“但这粮食,一粒也不能动。若是将军硬抢,那也得问问我身后的弟兄们答应不答应。”
话音刚落,陈猛带着五百乡勇列阵而来,虽然衣甲简陋,却个个眼神坚定,握着兵器的手稳如磐石。那股悍勇之气,竟让淳于琼的亲兵们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淳于琼看着这阵势,知道硬抢是讨不到好的。他恨恨地瞪了张陵一眼:“好!好你个张陵!咱们走着瞧!”说罢,调转马头,灰溜溜地带着人走了。
“吁——”农人们和乡勇们都松了一口气,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张先生威武!”
“谁敢抢咱们的粮食,就跟他拼了!”
刘志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激荡。他终于明白,师父说的“实力”是什么意思。不是一味忍让,也不是鲁莽冲动,而是有守护自己东西的勇气和能力。
“师父,他们会不会报复?”刘志有些担心地问。
“会。”张陵点头,“但至少他们知道,咱们不好惹。短期内,不敢再来找麻烦了。”他看向赵烈等人,“这只是开始。淳于琼回去,肯定会向袁绍告状。咱们要更加小心,加强戒备,同时加快收割粮食,确保万无一失。”
众人领命而去。
傍晚时分,曹操派人送来一些布匹和药材,说是“慰问乡勇”。来使悄悄告诉张陵:“曹将军说,淳于琼在袁绍帐里告了状,袁盟主虽未发作,但心里怕是记下了。先生多加小心。”
张陵谢过使者,心中了然。曹操这是在示好,也是在提醒。
帐内,张陵看着地图,对刘志道:“你看,这联军大营就像一个大泥潭,谁陷进去,谁就会被拖垮。淳于琼抢粮不成,袁绍定会记恨;而我们,也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那我们还要待在这里吗?”刘志问。
“暂时还要待。”张陵道,“但不能再被动了。孙勇的粮食收上来后,王虎,你带些人手,悄悄去联络那些不满袁绍、袁术的小股势力和流民首领,告诉他们,若在联军里待不下去,可来投奔我们。”
他要开始主动布局了。与其在泥潭里挣扎,不如趁乱吸纳力量,为将来脱离联军做准备。
夜色渐深,张陵的营区里,依旧灯火通明。乡勇们在巡逻,农人们在整理收割的农具,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与不远处袁绍帐里的宴饮声相比,这里的灯火,或许微弱,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张陵站在帐外,望着星空,知道平静的日子不会太久。但他心中无惧,因为他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已经扎下了坚实的根。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