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添了几分肃杀。
公安城的寒风卷着江畔的湿气,钻入府衙的每一个缝隙。
案头堆积的竹简散发着陈年墨香,也压着一股无形的沉重——来自北方的曹操虽暂敛锋芒,但荆襄之地的归属,依旧如悬在头顶的利剑。
这一日,一骑快马自东而来,蹄声踏碎清晨的寂静,带来一个足以震动整个荆州、甚至改变天下格局的消息:
江东大都督、雄姿英发的周瑜周公瑾,病逝于巴丘军营!
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公安城府衙内炸开。
厅堂之内:
刘备手持帛书,神色复杂。
他与周瑜,既是盟友,又是潜在的对手。
赤壁并肩抗曹的豪情犹在眼前,南郡争锋的暗斗也历历在目。
周瑜之才,他深知;周瑜之志(吞并荆州),他亦明。
如今这劲敌猝然陨落,心中一时竟说不出是悲是喜,唯余一声长长的叹息:
“公瑾…英年早逝,天妒英才啊!”
叹息中,是对一位当世豪杰陨落的惋惜,亦是对骤然改变的江东格局的警惕。
诸葛亮端坐一旁,羽扇在听闻消息的瞬间,骤然停住。
他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眸中,瞬息间掠过无数光影:赤壁火攻的默契配合,南郡城下的智谋角力,以及周瑜那永远带着锐气与傲然的年轻面庞…最终,所有情绪都沉淀为一片深沉的静默。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喑哑:
“周都督…去了。”
这四个字,重若千钧。
他深知,江东的擎天巨柱崩塌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权力格局的剧变,以及孙刘联盟走向的重新洗牌。
厅堂内文武,或惊愕,或唏嘘,或窃窃私语,气氛凝重而微妙。
荆州士族代表们交换着眼神,心思难测;关羽面无表情,丹凤眼中精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张飞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嘀咕:
“周郎…死了?”
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偏厅之隅:
糜夫人抱着刚满两岁不久、已能踉跄走几步并咿呀学语的刘禅(陈昊),正轻声细语地教他认布老虎上的花纹。
外面的喧哗和凝重的气氛,不可避免地传了进来。
“瑜…周瑜…”“巴丘…卒…”
零星的词汇飘入刘禅的耳中。
“周瑜死了!”*
陈昊的灵魂猛地一震。历史的关键节点!
那个在赤壁力挽狂澜、在南郡与诸葛亮明争暗斗、设下美人计的江东美周郎,真的在巴丘陨落了!
鲁肃即将上位,孙刘联盟将迎来短暂的“蜜月期”,这也是谋取荆南、甚至西图益州的最佳窗口!
他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微小的推动,也要让父亲和相父立刻意识到这一点!
一名侍从匆匆进来,脸上带着震惊与急迫,向糜夫人禀报:
“夫人,外面…外面传来消息,江东周都督…病逝巴丘了!”
糜夫人闻言,也是一惊,下意识地搂紧了怀中的儿子。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摆弄布老虎的刘禅,仿佛被“周都督”这个称呼触动了什么记忆。
他抬起小脑袋,乌溜溜的大眼睛望向母亲,又仿佛透过母亲看向外面喧闹的方向,小脸上露出一丝努力回忆的神情。
他清晰地记得,在之前的议事中,有人提到过“周都督”时,语气中带着敬畏,也带着一丝…“凶”?
于是,在糜夫人和侍从都未及反应的瞬间,一个带着浓浓奶音、咬字尚不清晰、却异常响亮的童音,在偏厅内清脆地响起:
“那个…很凶的伯伯?”
刘禅歪着小脑袋,小眉头努力地皱着,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小手还比划了一下,
“不…不在啦?”
稚嫩的童声,如同投入死水潭中的一颗石子,瞬间打破了偏厅的寂静,也穿透了隔断,清晰地传入了外面气氛凝重的议事厅堂!
“!!!”
厅堂之内,所有的议论声、叹息声戛然而止!
刘备脸上的复杂表情瞬间凝固,他猛地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偏厅门口,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
一个两岁多的稚子,怎会知道“周都督”?
怎会用“很凶的伯伯”来形容周瑜?
又怎会在第一时间、如此精准地点出“不在了”?!
诸葛亮手中刚刚恢复摇动的羽扇,再次骤然停顿!
他那双深邃如星海的眼眸中,第一次清晰地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不再是之前的探究和若有所思,而是真真切切的震动!
这声“童言”,时机太过精准,指向太过明确!
“很凶的伯伯”——这绝非寻常孩童能对周瑜产生的印象,这更像是…某种对周瑜强势作风的直观总结!
而“不在啦”三个字,更是直指核心!
这绝非巧合!
刘备霍然起身,大步走向偏厅门口。
诸葛亮紧随其后,步履依旧沉稳,但眼神却锐利如鹰隼,牢牢锁定了糜夫人怀中那个正一脸“天真无邪”、仿佛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大实话的小小身影。
“阿斗?”
刘备蹲下身,尽量放柔声音,但眼中的惊疑未消,!!
“你…方才说什么?什么‘很凶的伯伯’?”
刘禅仿佛被父亲突然的靠近“吓到”了,小身子往母亲怀里缩了缩,小嘴一瘪,乌溜溜的大眼睛眨巴着,带着点小委屈,奶声奶气地重复了一遍,还带着点告状的意味:
“凶…凶伯伯…不凶阿斗…不在了!”
仿佛在说:那个以前可能吓唬过我的坏叔叔,现在不见啦!
他故意说得含糊,逻辑不通,但核心信息无比清晰:
周瑜,那个“凶”的,死了。
诸葛亮站在刘备身后,目光沉沉地看着刘禅。
他没有再追问孩子,而是转向刘备,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清朗与冷静,却蕴含着更深的力量:
“主公,小公子此言…虽为童稚之语,却如惊雷贯耳,点明要害。”
他羽扇轻指东方:
“周都督新丧,江东震动。其继任者,依亮观之,必是主张‘联刘抗曹’的鲁肃鲁子敬!
此人敦厚长于谋国,远非周公瑾之鹰扬进取可比。
此乃天赐良机!”
诸葛亮的思路被这声“童言”瞬间点透,变得无比清晰和急切:
“目前,江东内部权力更迭,鲁肃立足未稳,急需稳固联盟以抗曹操,对我等索求必有所让步!‘借荆州’之事,或可趁此落定!”
“而周瑜既去,江东短期内再无大举西进、与我争夺荆襄之力!我军可全力北御曹操,西图…”
他顿了顿,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刘禅,将“益州”二字暂时咽下,转而道:
“…稳固根基!”
“另外,孙刘联盟,因鲁肃之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期!主公,此乃我辈喘息、布局、壮大之绝佳时机!切不可失!”
刘备听着诸葛亮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的惊愕渐渐被巨大的机遇感所取代。
他再次看向儿子阿斗,眼神已从惊疑变成了深深的探究与一种难以言喻的震动。
这孩子又一次!
长坂坡的依赖,对诸葛亮那声模糊的“相呼”,对关张赵的奇异亲近,还有今日这石破天惊的“童言”
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和“聪慧”吗?
他伸出手,粗糙的大掌轻轻抚过儿子细嫩的脸颊,声音低沉而复杂:
“阿斗啊阿斗…你这小脑袋里,究竟装着什么?”
刘禅则继续扮演着懵懂孩童,伸出小手抓住了父亲的一根手指,咧开小嘴,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纯真的笑容。
心中却在大喊:
“爹!相父!别愣着了!
周瑜挂了,鲁肃上台,快趁机去把‘借荆州’的合同签了啊!
晚了孙权那碧眼儿回过神来就不好办了!”
诸葛亮的目光在刘备父子身上停留片刻,最终落回东方。
周瑜的死讯带来的震动,已被阿斗那声“童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惊异和紧迫感所取代。
他心中那个关于幼主的谜团,愈发深邃。
但此刻,更重要的是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遇!
“主公,”
诸葛亮的声音斩钉截铁,
“亮请即刻修书鲁子敬,并准备厚礼,遣使赴吴吊唁周都督,同时…重议盟好及荆州事宜!”
他的眼神锐利如出鞘之剑,指向了因周瑜之死而豁然开朗的、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而阿斗那声“很凶的伯伯不在了”,如同一个奇异的起点,再次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朝着一个未知而微妙的方向加速滚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