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也当一把阿斗 > 第二十六章刘备入西蜀
换源:


       建安十六年的深秋,公安城的码头上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江水滔滔,拍打着停泊的巨大战船。

刘备一身戎装,立于船头,目光如炬,望向西方那云雾缭绕、群山叠嶂之处——益州。

在他身后,是军师中郎将庞统——那位与卧龙齐名的凤雏。

这位力主西进的谋士,眼中正燃烧着建功立业的炽热火焰,而此番随军出征的机会,正是他费尽心力争取而来的。

还有黄忠、魏延等一批精兵强将,他们的脸上混合着对未知的忐忑与对新征程的渴望。

码头上,送行的人群肃立。诸葛亮羽扇纶巾,身姿挺拔如松,神情沉静,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紧紧追随着即将远航的主公,蕴含着无尽的嘱托与忧虑。

关羽、张飞、赵云等元从重将,则分立诸葛亮两侧,面色凝重。

此去西川,凶险莫测,主公将庞统带在身边,却将最核心的基业——荆州,以及最重要的“未来”——幼主刘禅,托付给了他们。

“军师,荆州,就托付于你了!云长、翼德、子龙,家中诸事,劳烦费心!”

众人纷纷抱拳应承。

在稍远一些、由亲卫隔开的安全地带,糜夫人一身素净衣裙,牵着年仅四岁的刘禅(陈昊)。

她怀中还抱着次子刘永。

糜夫人的脸色依旧带着一丝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努力挺直脊背,不让离别的愁绪流露太多。

她知道,此刻她不仅是刘备的妻子,更是荆州后方家眷的主心骨。

刘禅仰着小脸,望着船头上那个高大的、被甲胄包裹的父亲身影。

江风吹动他柔软的额发,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没有寻常孩童面对父亲远行时的大哭大闹,反而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的凝视。

他小小的手被母亲紧紧握着,能感受到母亲手心微微的汗意和不易察觉的颤抖。

“爹走了…带着庞统军师去搏一个未来。荆州,这个家,现在要靠相父、二叔、三叔和赵叔守着了。”

陈昊的灵魂清晰地认知着这个重大的转折点。

他心里清楚历史会怎么走:

开头肯定不顺利。

庞统会死在落凤坡,他爹得在益州打好多硬仗,最后才能当上皇帝。

想提醒吧,可咋说呢?

真是让人犯愁。

可现在,他就是个四岁的小孩儿,被留在后方,暂时离那些乱糟糟的事儿远点儿而已。

“阿斗,”

刘备的目光穿过人群,最终落在了幼子身上。

他招了招手。

糜夫人会意,牵着刘禅的手,走到离船更近些的地方。

刘备俯下身,隔着船舷,粗糙的大手轻轻抚过儿子细嫩的脸颊,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不舍:

“阿斗,在家要听母亲和军师的话,好好吃饭,莫要淘气。爹爹…去去就回。”

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

刘禅看着父亲近在咫尺的脸庞,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和即将离别的气息。

他脑子忽然灵光一闪:该提醒的还是得提醒,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

可怎么才能把“小心落凤坡”这几个字传出去呢?

他伸出小手,抓住了父亲的一根手指,用力握了握,然后用清晰、稚嫩却异常认真的童音说道:

“爹爹……小心……有坡……路滑……慢慢走呀……”

他使劲回想着前几日自己骑木马时说过的话,憋了半天,才又挤出一句:

“……别……别摔跤啦!”

这充满童真却又仿佛意有所指的叮嘱,让刘备心头一暖,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他重重地点头:

“好!爹爹记下了!慢慢走,不摔跤!”

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妻子和两个儿子,尤其是那双沉静得不像孩童的眸子,毅然转身,大手一挥:

“起航!”

号角长鸣,战船缓缓离岸,驶向烟波浩渺的江心,最终消失在西方天际的层云之中。

刘备大军西去,荆州的重担完全落在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肩上。

糜夫人作为主母,承担起了照料家眷、安抚内宅的责任。

她将府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幼子刘禅和襁褓中的刘永倾注了全部的母爱。

她时常抱着刘永,牵着刘禅,在府衙后园散步。

秋日的阳光洒在庭院里,落叶铺金,景色静谧。

然而,糜夫人的眉宇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那是为远在蜀道艰难征途中的丈夫,也为这看似平静却暗流汹涌的荆州。

刘禅(陈昊)则开始了他的“留守”生涯。

他每日的生活看似简单:晨起向母亲请安,然后由侍女或赵云带着在安全的范围内玩耍;

下午有时会被允许在诸葛亮处理不太紧要的公务时,在一旁的软垫上安静地待一会儿,当然,大部分时间在玩鲁肃送的彩球或小木马;傍晚听母亲讲故事,然后早早入睡。

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下,陈昊的灵魂从未停止观察和思考:

对刘永,刘禅也时常摆出“兄长”的架势,指着地图(他缠着赵云给他画了个简易的)奶声奶气地“教导”:

“永弟…看,这是荆州…爹爹…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打坏人…我们有相父…有二叔三叔赵叔…不怕!”

日子在等待与担忧中一天天过去。

西川的消息时断时续,有捷报,也有受阻的传闻。

荆州的天,在诸葛亮等人的支撑下,暂时还算稳固。

秋意渐浓,庭院里的菊花开了又谢。

刘禅在母亲温暖的怀抱和长辈们或威严或慈爱的目光中,在这看似平静却牵系着天下风云的荆州后方,悄然成长。

他像一株稚嫩的幼苗,扎根于这乱世的土壤,一面汲取着亲情的养分,一面以其孩童特有的、不被设防的方式,默默感知着这方天地的每一次脉动,为未来积蓄着力量。

他知道,父亲在西蜀的征程只是开始,而他在这荆州的“留守”,同样是一场无声的历练。

只是他不知道,这场历练的平静表象下,正有一道关乎命运的暗流,已在不远处悄然涌动——

那封即将送达荆州的加急军报,会将他卷入怎样的漩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