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牧府邸的回廊与偏院,是青年才俊们初露头角、处理繁杂庶务的地方。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新晒竹简的气息,以及年轻人特有的、带着些许抱负与谨慎的活力。
在这群青年属吏中,费祎(字文伟)与董允(字休昭)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
他们虽职位不高,或为书佐、或为记室,但举止沉稳,应对机敏,处理文书条理分明,言谈间已见不凡器宇。
诸葛亮在荆州时便已留意到这两块璞玉,只是时机未至,尚未大用。
刘禅那双看似懵懂的眼睛,早已锁定了这两位未来丞相的左膀右臂。
他深知,在关羽刚愎、糜芳可疑、潘濬怨怼的荆州,这些尚未被派系倾轧完全浸染、且被相父看好的青年,是难得的“清流”和潜在的盟友。
他需要在他们心中种下种子,赢得好感,建立一种超越年龄的、未来可期的信任。
于是,“好学”的少主刘禅,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
刘禅抱着他那本蒙学用的《急就篇》或几片写满大字的竹简,迈着小短腿,“跌跌撞撞”地出现在费祎或董允当值的书案旁。
“文伟哥哥!”
声音清脆,带着孩童特有的仰慕,
“这个字先生昨日教过,阿斗又忘啦!
先生念它像‘山’字多一横,可阿斗看着像……像个小房子?文伟哥哥最聪明了,再教教阿斗好不好?”
他踮着脚,指着竹简上一个“岳”字,眼神纯净而充满求知欲。
费祎性格宽和,见少主如此“勤学好问”,自然含笑耐心讲解,不仅释其形,更简述其义,言语深入浅出,风度翩翩。
刘禅则“恍然大悟”,拍着小手,毫不吝啬地送上崇拜的目光:
“文伟哥哥懂得真多!比……比那个总板着脸的潘先生讲得清楚多啦!”
这看似无心的童言对比,既捧了费祎,又微妙地传递了对潘濬压抑氛围的“不喜”。
“休昭哥哥!”
刘禅有时会“苦恼”地托着小下巴,
“先生今日讲‘信’,说‘人无信不立’。
可是阿斗看见有人明明答应了娘亲早些回来,却总是很晚才到,还带着怪味道……这算不算‘无信’呀?”
他眨着大眼睛,抛出充满生活气息却又隐含深意的问题。
董允以方正严谨著称,闻言神色一肃,认真道:
“少主所见极是。‘信’乃立身之本,纵有万般理由,失约失信,终非君子所为。”
刘禅立刻“受教”般点头:“嗯!阿斗要做讲信用的人!休昭哥哥是君子,阿斗要跟你学!”
他会“缠着”费祎:
“文伟哥哥,听说你是从北方来的?北方的山真的比我们这里的还高吗?
有神仙住在上面吗?
曹操……是不是长得像故事里的大妖怪?”
他故意将严肃的地理、人物话题引向孩童感兴趣的奇幻方向。
费祎哭笑不得,却也乐于借此讲述些见闻,描绘山河壮丽。
间或夹杂如曹操势大但非不可抗的议记,语言生动有趣。
刘禅听得“津津有味”,适时发出
“哇!”、“真的吗?”的惊叹,
让费祎的讲述欲得到极大满足,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对董允,他则“请教”故事里的道理:
“休昭哥哥,先生讲‘将相和’,廉颇大将军好威风,可为什么要背荆条向蔺相如请罪呀?
关二叔也很威风,他要是……嗯……要是对别人凶了,也要请罪吗?”
这个问题看似天真,实则如一根细针,精准地刺向关羽刚愎的核心。
董允闻听涉及关羽,神色顿时谨慎,但面对少主纯真的眼神,又不好不答。
他斟酌着字句:“廉颇将军负荆请罪,乃知错能改,真豪杰也。为将者,勇武固然重要,然……”
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最安全的措辞,
“然虚怀若谷,明辨是非,方为统帅之德。关将军神威盖世,自有其威严之道。”
刘禅立刻“抓住”了前半句,拍手道:
“阿斗懂了!做错了就要认错,这才是大英雄!就像休昭哥哥说的!”
他巧妙地回避了对关羽的直接评价,却把董允话语中隐含的“为将需谦和明理”的核心点提炼出来,并归功于董允的教导。
这让董允既感无奈又隐隐觉得这孩童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理解力。
在建立了初步的亲近和信任后,刘禅开始小心翼翼地释放他真正想传递的信号。
他选择在“听故事”后看似随意的闲聊,或“请教”完问题后依偎在旁的放松时刻。
“文伟哥哥,”
刘禅会缩缩脖子,做出害怕的样子,
“关二叔训人的时候,声音好大,像打雷一样!
阿斗……阿斗有点怕。
上次有个小兵哥哥只是不小心摔了东西,就被打得好惨……二叔为什么总是这么凶呀?
他要是能像爹爹(刘备)那样笑眯眯的,或者像文伟哥哥这样温温和和地说话,该多好。”
费祎闻言,眼神微动,轻轻拍了拍刘禅的小手,温言道:
“关将军治军严谨,是为军纪如山,震慑宵小。然……少主仁厚之心,亦属难得。”
他没有反驳刘禅对关羽“凶”的观感,反而肯定了刘禅的“仁厚”,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流露。
刘禅有时会摆弄着费祎案上的镇纸(或董允的笔架),状似天真地问:
“休昭哥哥,江东那边的人,是不是都住在水边上?跟我们一样吃饭睡觉吗?
先生总说他们是‘吴狗’,
可是……可是阿斗听故事里说,远亲不如近邻呀?
我们家和他们家离得这么近,为什么不能像好邻居一样,互相借借盐巴、柴火呢?
非要天天拿着棍子比划,多累呀。”
这番“邻居论”,用孩童最朴素的邻里相处之道,消解了官方灌输的“吴狗”污名化,直指孙刘联盟的本质——地理相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董允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深深看了刘禅一眼。
他没想到一个孩童竟能说出如此通透的话,尽管用词幼稚。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少主此言……颇有深意。睦邻之道,确为上策。然邻居亦有善恶,需以诚待之,亦需有备无患。”
他没有否定刘禅的“理想”,而是补充了现实的复杂性,但话语中已透露出对联盟基础价值的认可。
每一次这样的“童言”之后,刘禅都会仔细观察费祎或董允的反应。
他捕捉到了费祎眼中一闪而过的忧虑和无奈,董允那方正脸庞上掠过的一丝深思和不易察觉的认同。
他知道,自己这些看似无心、甚至带着孩童“幼稚”的话语,如同细小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池水,已经在这些聪慧敏锐的青年才俊心中激起了涟漪。
他们或许此刻无力改变什么,但这些关于关羽刚愎隐患、关于孙刘联盟本质的“童言”,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他们心底。
待他日风云际会,这些种子就可能破土而出,成长为支撑他、匡扶蜀汉的力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