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也当一把阿斗 > 第三十六章七巧板与时疲
换源:


       建安十八年的荆州,暗流汹涌的表象之下,一股关于少主的、带着惊奇与期许的微风,开始在府邸内外悄然吹拂。

刘禅深知,在权力结构的缝隙中生存,仅凭暗中观察和影响母亲是远远不够的。

他需要更“光明正大”的筹码,需要让父亲刘备远在成都也能听到关于“嗣子聪慧”的佳音。

需要让荆州上下,尤其是那些手握实权却未必将他放在眼里的重臣,意识到这个孩童并非庸碌之辈。

他需要属于自己的“祥瑞”与“功绩”,哪怕它们披着童稚的外衣。

一日,刘禅在府中工匠处“玩耍”,看到匠人正在切割打磨用于制作窗棂的薄木片,边角料散落一地。

他蹲在地上,捡起几块不同形状的木片(三角形、方形、菱形),好奇地摆弄着,嘴里嘟囔着:

“像山……像小船……拼在一起像只小鸟?”

工匠们只当孩童嬉戏,笑着由他去。

刘禅却“玩”得兴起,他要求工匠将这些边角料按他的意思再切割、打磨得更光滑些,并染上鲜艳的色彩。

他“指挥”着:“这个要太阳红!那个要叶子绿!”。

.几天后,一套色彩斑斓、由七种不同几何形状木片组成的玩具出现在刘禅手中。

他兴致勃勃地在糜夫人面前、在费祎董允当值的书案旁,甚至在潘濬处理公务的间隙,“发明”了各种玩法:

拼出房屋、车马、飞鸟,甚至能拼出简单的文字轮廓。

孩童对这种色彩鲜艳、变化无穷的玩具天然没有抵抗力。

很快,这套被刘禅称为“七巧板”的玩具,通过侍女、小厮之口,风靡了整个荆州牧府邸,继而传入城中官宦、富商之家,成为孩童间最时髦的玩物。

侍女们私下议论:“少主真是天降灵慧!

随手摆弄的木片,竟能变幻万千,比那些只会吃喝玩乐的孩童强百倍!”

一些属吏对费祎、董允感叹:

“少主此物,看似简单,实含天地至理,方圆曲直,变化无穷。

此非天授之慧乎?”

费祎、董允看着案头刘禅“遗落”的几片七巧板,拼出的赫然是一个端正的“智”字轮廓,心中惊异更甚。

消息传到治中从事潘濬耳中。

潘濬起初不以为意,但某日刘禅“献宝”似的在他面前用七巧板迅速拼出“荆州”二字。

潘濬眼中精光一闪。

他拿起几片,尝试拼凑,竟发现其中蕴含着空间与逻辑的趣味,远非普通玩具可比。

他抚须沉吟:

“此物……确有启智之效。少主……竟有如此巧思?”

他对刘禅的看法,悄然发生了改变。

潘濬甚至主动提出,可将此物用于蒙童启智,并亲自命名为“七巧玲珑板”。

“少主聪颖,天授七巧玲珑心”的传言,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这套小小的玩具,传遍了荆州,最终也传到了成都刘备的耳中。

刘备闻讯,大为高兴,对群臣叹道:

“阿斗虽幼,已显慧根,此天佑我汉室之兆也!”

对儿子的挂念与期许,在千里之外化作了更深的欣慰与肯定。

刘禅在父亲心中的分量,无形中又重了几分。

“祥瑞”的光环尚未褪去,一场不大不小的考验降临江陵。

城中部分区域及军营外围,爆发了时疫,虽未大规模蔓延,但也病倒了不少士卒和百姓,人心惶惶。

更棘手的是,疫区附近的粮仓调度也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前方军需与后方救济的平衡难以把握。

关羽坐镇中军,焦躁地听着属下报告,幕僚们争论不休:

有人主张严密封锁疫区,不顾一切;有人担心军心民心生变,主张宽松;粮秣分配更是众说纷纭。

就在这略显混乱的当口,刘禅“恰好”被糜夫人带着,在相对安全的内府回廊上“散步”,远远看到几个幕僚行色匆匆,面带忧色。

刘禅“好奇”地仰头问糜夫人:

“娘亲,那些伯伯们怎么都皱着眉头呀?是不是有人生病了?”

糜夫人叹了口气,简单解释道:

“是啊,城里有些人生病了,像小兔子病了要分开一样,大家正想办法呢。粮食也要分着吃,挺麻烦的。”

刘禅眨着大眼睛,仿佛在努力理解,然后突然“灵光一闪”,用清脆的童音大声说道:

.

“啊!阿斗知道啦!生病的小兔子要关在不一样的笼子里,不然其他小兔子也会打喷嚏!

就像上次花园里的小黄狗生病了,阿斗把它抱到柴房旁边的小屋里,它就慢慢好啦,其他狗狗也没事!”

“还有粮食!”

他小手比划着,

“守城的叔叔们最重要啦!他们要拿着长矛保护我们!

就像爹爹说的,打仗的时候,有力气的叔叔要吃饱饱的才能打坏人!

生病的人吃少一点,等病好了再多吃点补回来嘛!

先把粮食给守城的叔叔和给生病的人煮粥的伯伯!阿斗也可以少吃一块糕糕!”

这番充满孩童逻辑的话,清晰直白:

路过的幕僚中,恰好有以务实著称的马良(字季常)!

他原本行色匆匆,听到刘禅这番话,脚步猛地一顿,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孩童的话幼稚,却直指核心,避开了复杂的派系之争和利益权衡,给出了最直接有效的行动方案:

严格隔离、保障军需与医疗核心、号召节约。

这恰恰是当前最可行、最能稳定局面的策略!

.马良深吸一口气,对糜夫人和刘禅郑重一揖:

“夫人,少主!良受教了!”

说完,他不再犹豫,转身疾步走向关羽的议事厅,将刘禅这番“童言”稍加整理,作为自己的方略,力陈于关羽面前。

关羽正被幕僚们的争吵弄得心烦意乱。

马良的方案清晰、果断、切中要害。

“就依季常之言!速办!”

他甚至难得地追问了一句:

“此策……甚合吾意,季常如何想到?”

马良坦然回答:

“实乃少主适才于回廊之上,天真之语启发了良。”

关羽闻言,虎目微睁,望向内府方向,捋髯的手停顿了一下,最终只沉声“唔”了一声,但眼神中那惯常的疏离,似乎融化了一丝极细微的涟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