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转,恍若白驹过隙。莫沉在“敬春秋“酒馆中养伤已近十日。
这一日清晨,天光未大亮,莫沉便已醒来。他依着往日习惯,盘膝坐起,尝试运转那早已停滞的功法。然而丹田依旧空空如也,四周天地灵气稀薄得令人绝望。他轻叹一声,正欲放弃,却忽觉体内似有异样。
一股暖流自四肢百骸中悄然滋生,并非灵力,而是源于肉身本身的气血之力。这力量温和而坚韧,正缓缓流淌过受损的经脉与丹田,所过之处,那撕裂般的剧痛竟减轻了几分。
莫沉心中一动,想起自己修炼《歠炎决》的功法有不俗的炼体效果,虽然此地没有灵气,但试着默念口诀运转一下,说不定能促进肉身的伤势恢复。
于是莫沉凝神内视,心中默念口诀,果然发现那早已停滞的锻体功法,竟在肉身本能的驱使下自行缓缓运转,调动着潜藏的气血,修复着损伤。虽然速度远不及灵力疗伤,但在这没有灵气的凡人聚居之处,已是意外之喜。
莫沉尝试下床走动,发现昨日还需扶墙而行的身体,今日已能自行站稳,虽仍虚弱,但气力明显恢复了许多。他推开房门,走到院中,迎着晨风舒展筋骨,动作虽缓,却已无大碍。
恰逢陈晋提着一条刚钓上的鲜鱼从江边归来,霍玉瓷正端着簸箕在院中拣选草药。两人见莫沉独自立于院中,行动间虽仍见滞涩,但与前几日奄奄一息的模样已是天壤之别,不由得都怔住了。
霍玉瓷手中的簸箕微微一倾,几株草药掉落在地,她却恍若未觉,只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道:“这...这怎么可能?昨日你还需人搀扶,今日竟...“
陈晋目光如电,在莫沉身上扫过,那双古井无波的眼中也掠过一丝惊异。他放下鱼篓,走到莫沉近前,伸出两根手指搭在莫沉腕脉之上。
片刻后,陈晋收回手,眼中惊异之色更浓,喃喃道:“古怪...当真古怪。经脉之伤未愈,丹田依旧枯竭,但肉身气血却旺盛异常,筋骨损伤竟自行愈合了七七八八...“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看来老夫倒是小瞧你了。“
霍玉瓷回过神来,喜道:“这是大好事!身体能快些好起来,比什么都强。“她连忙上前,拉着莫沉细细打量,口中连声道,“快让婆婆看看...嗯,气色是好了不少,眼神也有光了。好,好!“
自这一日起,莫沉的恢复速度一日快过一日。不过五六日光景,他已能自如行走,甚至能帮着霍玉瓷做些劈柴、挑水的轻省活计。只是灵力依旧全无,储物袋也无法开启。
陈晋日常观察着莫沉,见他虽身处绝境,眉宇间却无太多颓丧之色。做起杂活来认真踏实,闲暇时常静坐沉思,或是凝望远方山峦,眼神清澈而坚定,不见半点浑浊迷茫。
这一日,陈晋在院中劈柴。他手法娴熟,柴刀起落间隐含某种奇异的韵律,每一刀都恰到好处,劈开的木柴大小均匀,断面光滑。
莫沉在一旁看着,只觉陈晋的动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奥妙,不由得看得出神。
陈晋劈完最后一根柴,将柴刀随手一抛,那柴刀便稳稳嵌入一旁的木墩中。他拿起汗巾擦了擦手,状似随意地对莫沉道:“小子,看你恢复得不错,整日在这院中无所事事也不是办法。“
莫沉恭敬道:“但凭陈老伯吩咐。“
陈晋目光扫过莫沉,淡淡道:“此地灵气稀薄,你的仙路暂时是断了。但人身本就是小天地,未必不能自求生机。你若愿暂时抛开仙家念头,随老夫习些强身健体的剑术把式,或许能以武锻体,进一步滋养你这身伤势。至少,能让你像个真正的武人般活动自如,而非如今日这般空有气力却不知运用。如何?“
莫沉闻言,心中一震。这几日他早已看出陈晋绝非凡人,那日轻描淡写间“打发“五名炼气修士的手段,更是深不可测。如今竟愿传授武艺,这无疑是绝境中的一线生机!
莫沉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躬身长揖:“若蒙老伯不弃,晚辈愿拜您为师,潜心习剑,绝不懈怠!“
陈晋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既如此,便行拜师礼吧。山野之地,不必太过拘礼,但该有的规矩不能废。“
霍玉瓷闻声从厨下走出,闻言笑道:“这是正理。老头子你一身本事,一只也不愿收徒,今日总算找到个看得上的,是该郑重些。“她忙去堂屋搬来一张椅子,放在院中梨树下。
陈晋端坐椅上,神色肃然。莫沉整了整衣衫,依着凡间拜师古礼,奉上一杯清茶,向陈晋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弟子莫沉,今日拜入师父门下,愿潜心习武,尊师重道,恪守规矩。“莫沉郑重道。
陈晋接过茶盏,饮了一口,沉声道:“既入我门,当知剑道一途,贵在专恒,心性为重,天赋次之。须勤勉不辍,更需明辨是非,持身以正。若仗技欺人,为非作歹,莫怪为师清理门户。“
“弟子谨遵师父教诲!“
陈晋颔首,从椅旁取出一柄早已准备好的木剑,递给莫沉:“此为你入门之器,何时能以此木剑领悟'劲'之运用,何时再换铁剑。“
莫沉双手接过木剑。这木剑材质似梨木,打磨得十分光滑,入手微沉,长短与真剑相仿。
拜师礼成,陈晋便开始为莫沉阐述武道理念。
“你们仙家借天地之力,吾辈修自身之劲。“陈晋负手而立,声音沉稳,“劲非蛮力,生于呼吸,发于脚踵,贯于腰马,达于指尖,最终附于剑上。练至精深处,一草一木皆可为剑,飞花摘叶亦可伤人。“
莫沉凝神静听,只觉这番理论与修仙之道大相径庭,却另有一番天地。
“你既有炼体根基,感知应当敏锐。“陈晋道,“今日便先从站桩开始。“
陈晋演示了一个名为“青山桩“的站姿:双脚与肩同宽,微微下蹲,脊背挺直如松,双臂虚抱于前,如环抱山岳。
“此桩功乃《青山不动剑》之根基。要求稳如磐石,呼吸悠长,意念沉入丹田,感受气血流转。“陈晋道,“站桩非是枯站,需在静中求动,体会劲的滋生,从丹田的滋生。“
莫沉依言照做。初时只觉得姿势别扭,不过半柱香时间,便觉双腿酸软,浑身不适。但莫沉心志坚韧,咬牙坚持,回想《戳炎决》中锤炼肉身的法门和诀窍,都是要忍住肉身剧痛。
于是莫沉调整呼吸,渐渐沉浸其中。
陈晋在一旁看着,眼中再次闪过惊异之色。寻常人初站此桩,能坚持一盏茶功夫已是难得,莫沉却竟能迅速入定,呼吸渐趋悠长,身形虽仍有微晃,却已初具沉稳气象。
“此子果然非凡。“陈晋心中暗赞,“炼体根基是一方面,这份心性更是难得。“
自此,莫沉开始了艰苦的练剑生涯。
每日天未亮,他便起身站桩,最初只能坚持半个时辰,后来渐能站上一两个时辰而不摇不晃。站桩之后,便是学习握剑、步法等基础。陈晋要求极为严苛,一个简单的握剑姿势,便让莫沉反复练习了三天,直到“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握剑如臂使指,方算合格。
最基础的直刺动作“滴水刺“,莫沉每日要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陈晋要求他意念集中,力透剑尖,如滴水穿石,专注一点,连绵不绝。
“剑道之初,在于纯一。“陈晋时常告诫,“一招练至极致,胜于百招稀松。“
莫沉发现,这般高强度的身体训练,虽不涉及灵力,却能与《戳炎诀》炼体效果相辅相成。气血在一次次挥剑中愈发旺盛,肉身在站桩中愈发沉稳,经脉的隐痛进一步减轻,连筋脉上的裂痕似乎都被旺盛的气血暂时温养,不再恶化。
一个月后,莫沉已能将《滴水穿石剑》的几式基础剑招演练得颇有模样。木剑刺出时已能带起微弱风声,那是初步掌握“劲“之运用的表现。
这一日,陈晋将莫沉叫到院中,道:“你进展之速,超乎为师预料。今日便与你讲讲《青山不动剑》的化劲之理。”
陈晋取过莫沉手中的木剑,随意立了个架势:“《青山不动剑》重防御、重沉稳、重岿然不动。其精义在于'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任对手攻势如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如何做到?“陈晋手腕微转,木剑在空中划出半个圆弧,“关键在于'化'字。非是硬挡硬格,而是感知来力,引导其势,泄其力,转其向。“
陈晋让莫沉持木剑攻来。莫沉凝神刺出一剑,虽无灵力加持,但数月苦练,这一剑已颇具速度与力量。
然而陈晋的木剑只是轻轻一搭一引,莫沉便觉一股柔韧的劲道传来,自己这一剑的力道竟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整个人还不由自主地向前踉跄了一步。
“此乃'引'劲。“陈晋淡淡道,“感知你的力,顺势引导,泄之于无形。“
陈晋又让莫沉全力劈砍。这次陈晋的木剑以某个巧妙的角度迎上,两剑相触的瞬间,陈晋手腕极细微地一抖一转,莫沉只觉一股旋转的劲道传来,劈砍之力竟被带偏,木剑险些脱手。
“此乃'转'劲。“陈晋道,“接触瞬间,以旋转化直力,改变其方向。“
最后,陈晋演示了“卸“劲。他让莫沉连续快攻,只见陈晋身形微动,木剑或格或挡,每一次接触都极为短暂,一触即分。莫沉的力道仿佛打在空处,又仿佛被一点点卸开,无法形成有效的冲击。
“防御非是硬抗,而是智慧的较量。“陈晋收剑而立,“须洞察先机,以最小之力,化解最强之功。这需要你细腻感知、沉稳的心境和精准的控制。“
莫沉看得心驰神往。这套理论与他所知的修仙者斗法截然不同,不依赖灵力护罩或法宝硬抗,而是以一种同样精妙的方式化解危机。
“多谢师父指点!“莫沉由衷道。
陈晋颔首:“你好生体会。待你小成,便可开始修习《青山不动剑》的防御架势。“
接下来的时日,莫沉更加刻苦修炼。白天练剑站桩,晚上则以《戳炎决》调和气血,修复伤体。
莫沉偶尔也会随陈晋或霍玉瓷下山,到鸿丰村镇采购些日用之物。
这一日,恰逢镇上市集,莫沉跟着霍玉瓷前去采买。镇子不大,但很是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贩卖着各式山货、药材、布匹和日常用具。镇民们熙来攘往,见面互相打招呼,笑语喧哗,充满了生机勃勃的烟火气。
莫沉一身粗布衣裳,气质虽仍与寻常镇民不同,但已不那么扎眼。他帮着霍玉瓷拎东西,偶尔有相熟的摊主与霍玉瓷打招呼,也会好奇地打量莫沉几眼。
“陈婆婆,这是你家亲戚?以前没见过哩。“一个卖山货的老汉笑问。
霍玉瓷笑道:“是远房的侄孙,来住些时日,帮衬帮衬。”
“好俊的后生,看着就踏实。“老汉赞道,顺手往莫沉筐里多塞了几个山梨,“尝尝,刚摘的,甜着呢。“
莫沉连忙道谢。这种简单而真挚的善意,让他在修仙界勾心斗角、弱肉强食的环境中历练出来的心防,微微松动了几分。
回去的路上,霍玉瓷与莫沉聊起镇上琐事:谁家娃儿考中了秀才,哪家媳妇生了双胞胎,后山的茶树今年长势好...这些凡尘俗事,莫沉初时听得无趣,但渐渐品出其中蕴含的生活滋味与人情温暖。
“修仙修仙,修得久了,反倒忘了人最初是怎么活着的。”霍玉瓷似是感慨,似是点拨,“这人间烟火,才是根基啊。“
莫沉默然不语,心中却有所触动。
三个月时光匆匆而过。
莫沉的伤势已大为好转,虽道基之伤仍未痊愈,灵力全无,但肉身强健远胜从前,一套《滴水穿石剑》已能流畅打出。
这一日,他正在院中练剑,忽见陈晋负手而来。
“停下吧。“陈晋道,“你进展不俗,基础已固。明日开始,为师传你《惊鸿照影剑》的第一式。“
莫沉收剑而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他持剑向陈晋躬身行礼:“多谢师父!“
陈晋看着他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前,留下一句:“晚间来我书房,与你讲讲千剑阁的往事。“
莫沉怔在原地,千剑阁?这是他第一次听师父提起这个名字。
夕阳西下,将莫沉的影子拉得很长。
莫沉望向远方层峦叠嶂的鸿丰山,眼中已不再是迷茫与绝望,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
仙路虽断,武道方兴。前路漫漫,吾将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