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大型翻脸现场”:皇帝护真爱狂怼前妻,宸妃上位全家飞升
正宫的膳桌上,气氛比腊月的冰窖还冷。王皇后和萧淑妃难得同框,像两只抱团取暖的小兽,对着高宗你一言我一语:“陛下可得管管武贵妃啊,再让她这么搞下去,后宫都要姓武了!”
高宗手里的玉筷“啪”地拍在桌上,火气比火锅还旺,指着萧淑妃的鼻子就骂:“你个毒妇还好意思说!前几天皇后还跟朕吐槽你想害太子,今天倒组团来黑武贵妃?明摆着是你挑事!”
他越说越气,唾沫星子溅了萧淑妃一脸:“武贵妃早就让朕把你赶出去,是朕念旧情留着你!现在还敢作妖,真是给脸不要脸!”喊着就要叫内侍把人拖走。
萧淑妃吓得魂飞魄散,抱着高宗的龙袍下摆就哭:“万岁爷看在素节的面子上,饶了臣妾吧!”王皇后也跟着下跪求情:“她好歹生了皇子,真赶出去太丢人了!”高宗这才悻悻然摆手:“滚回去待着,听候发落!”
第二天圣旨一到,萧淑妃直接从“后宫顶流”贬成“冷宫素人”,娘家亲戚全被打包发配到岭南——这波操作,比现代公司裁员还狠。
没过多久,武贵妃就生下个大胖小子,高宗抱着孩子笑得像中了五百万,取名李弘。为了讨美人欢心,皇帝大手一挥创造了个“宸妃”头衔,给武氏戴上,地位直逼皇后,车马仪仗就差没直接用龙纹了。
更夸张的是武家的“飞升速度”:老爹武士彟蹦到司徒高位,哥哥元庆、元爽分获宗正少卿、少府少监,侄儿惟良、怀远也混上卫尉少卿、太常卿。连八竿子打不着的族侄武承嗣,都空降成荆州都督——这哪是外戚,分明是全家组团进中央。
王皇后看着武宸妃的排场,心里的酸水比醋缸还满。按规矩妃嫔得给皇后请安,武宸妃偏不,倒常喊皇后去她宫里唠嗑,张口闭口“姐姐”,把尊卑次序踩在脚下摩擦。
高宗还特吃这一套,退朝就扎进宸妃宫里,连国家大事都跟她唠:“今天那几个老臣又跟朕抬杠,你说这事该咋整?”武宸妃翘着兰花指分析得头头是道,皇帝听得连连点头:“还是你懂朕!真是女中豪杰!”
可怜的王皇后彻底成了后宫“背景板”,看着武宸妃把皇帝拿捏得死死的,只能天天对着铜镜叹气——她哪想到,自己亲手引进宫的“救兵”,最后竟成了把自己逼上绝路的“阎王”。这场宫斗大戏,显然已经进入“武氏主场”模式了。
唐宫“垂帘听政”前传:宸妃撒娇要上班,皇后躺枪背黑锅
武宸妃被高宗夸“女中丈夫”,尾巴差点翘到天上去。她摇着皇帝的胳膊撒娇:“陛下带臣妾上殿听政嘛~人家也想看看大臣们吵架是什么样的~”高宗被缠得没办法,大手一挥传旨:“给太和殿挂个帘子,让宸妃在里面当旁听生!”
第二天早朝,武宸妃穿着半套皇后礼服,坐着宝辇跟皇帝并排上殿,活像去参加颁奖典礼的顶流女星。百官看着帘内那道倩影,下巴都快惊掉了——这操作搁整个唐朝都是相当炸裂的。偏偏高宗还觉得挺时髦,大臣奏事他拿不定主意时,就转头对着帘子喊:“阿武你说咋办?”武宸妃在里面嘀嘀咕咕几句,皇帝立马鹦鹉学舌般传旨,搞得满朝文武心里直骂娘。
王皇后在后宫听得直拍桌子,终于忍不住在宫门口拦驾,捧着奏折跪地死谏:“陛下忘了文德皇后说的‘母鸡打鸣家宅不宁’吗?女人干政要不得啊!”高宗看着奏折上“牝鸡司晨”四个字,突然有点怂,竟真把武宸妃的“上班资格”给吊销了。
武宸妃气得摔了一整套茶具,心里把王皇后骂了一千遍。想当年她从尼姑庵一路逆袭,挤走刘贵妃、斗垮萧淑妃,好不容易摸到权力的边儿,居然被这个老太婆坏了好事!她咬着银牙发誓:“姓王的,老娘不把你拉下马,就不姓武!”
机会很快就来了。王皇后老爹去世,她哭得梨花带雨,高宗心软允许丈母娘柳氏进宫探亲。武宸妃眼睛一亮,立马花钱买通宫门监,演了出“巫蛊大戏”——柳氏出宫时,门监“恰好”捡到一张写着高宗生辰八字的黄纸,上头还扎着根绣花针。
“这是想咒死陛下啊!”武宸妃拿着黄纸在皇帝面前哭唧唧,演技比戏台子上的花旦还逼真。高宗气得差点掀桌子,当场下令禁止柳氏进宫,连正宫都懒得踏进一步。王皇后还蒙在鼓里,天天对着铜镜纳闷:“陛下咋突然不搭理我了?”
更狠的还在后头。武宸妃刚生了个小公主,王皇后想缓和关系,特意送了黄金百两和亲手绣的婴儿服。没想到武氏直接开启“宫斗终极模式”——等皇后前脚抱着公主逗了会儿,她后脚就捂着脸哭着跑去找高宗:“陛下!我们的女儿没气了!”
高宗冲进寝宫一看,襁褓里的娃娃果然没了呼吸,再一听宫女说“皇后刚来过”,顿时怒火中烧。王皇后在正宫接到消息,吓得魂飞魄散:“我抱的时候还好好的啊!”她哪知道,自己已经掉进了武宸妃挖好的万丈深渊——这场“公主夭折案”,直接把她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