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皇帝的情史有点上头 > 第九十七章 奢华无度,宫廷市井跟风
换源:


       杨贵妃刚走出西阁,玄宗就急匆匆地折了回来,一眼就看见地上碎成渣的翠钿和被扯烂的凤鞋。他问高力士咋回事,一听说这是杨贵妃临走时故意摔的,顿时火冒三丈——这翠钿可是昨晚他亲手给梅妃插在发髻上的,夜里两人缠绵时不小心落在了他怀里,本来还打算今天让高力士给梅妃送回去,没想到就这么被摔碎了,他怎能不气?

玄宗当场就传旨,让高力士把杨贵妃送出宫,回她哥哥光禄卿杨铦家里去,又另外拿了一对新翠钿,让高力士一并送去给梅妃。这可把高力士忙坏了,先送杨贵妃出宫,回来又马不停蹄地给梅妃送翠钿,脚不沾地地跑了两趟。

梅妃一听说杨贵妃被逐出宫,心里盘算着要夺回往日的恩宠。她拿了一千两黄金给高力士,想让他找个有文采的人,仿照司马相如写《长门赋》那样,也写篇赋来打动玄宗。可高力士怕杨国忠和李林甫的权势,不敢帮忙,只推说朝中没人会写这种赋。梅妃没办法,只能自己动笔,写了一篇《楼东赋》,呈给玄宗。

梅妃把《楼东赋》献上去后,满心期待玄宗会立刻召她去侍寝,可她在楼头上天天盼,却连一点消息都没有。转眼到了暮春,梅妃独自站在楼头,伸长脖子远望。这时夕阳西下,映照着远山,树林里烟雾迷蒙,小路上突然扬起一缕尘土——原来是岭南的驿使回来了。

梅妃赶紧问身边的宫女:“这是哪里来的驿使?难道是送梅花来的使者吗?”宫女答道:“送梅花的使者早就不来了!这驿使是给杨娘娘送荔枝来的!”梅妃一听,忍不住两行眼泪顺着粉腮往下掉,只听她娇呼一声“啊唷”,腰肢一软,就往宫女肩上倒了过去。原来她一时悲愤交加,竟晕了过去。

宫女们慌慌张张地把她扶到床上,过了好一会儿,梅妃才悠悠转醒,“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接着就是一阵痛哭,眼泪把罗巾都湿透了。宫女们在一旁不停地安慰,可这会儿黄昏时分,宫巷里冷冷清清,窗外淡淡的灯光映着屋里的微光,又照在梅妃苍白憔悴的脸上,一片凄凉景象,连宫女们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其实玄宗心里还是爱着杨贵妃的,之前只是一时生气才把她送出宫。杨贵妃走后,玄宗一个人住在宫里,总觉得闷闷不乐。就算后宫里有歌舞表演,悦耳的歌声传到耳朵里,他反而觉得心烦意乱,赶紧让人停下。

有一天,都到下午了,玄宗还没让人传膳。高力士进去请旨,御桌上摆满了佳肴,可玄宗只是唉声叹气,根本不动筷子。高力士见状,就奏请把杨贵妃的那份膳食送到杨铦府里,玄宗点了点头,又吩咐把自己的御膳分一半也赏给杨铦。高力士一看就知道皇帝还没忘了杨贵妃,到了傍晚,见左右没人,就跪下来求玄宗下旨,把杨贵妃召回宫。

玄宗沉默不语,高力士又说:“万岁要是担心传召妃子会被天下人笑话,奴婢有个主意,让妃子从安兴坊的门进来,这样就能避开别人的耳目了。”玄宗这才点了头,高力士赶紧拿来金头牌,请皇帝盖上小印作为凭证,然后拿着去杨铦家召杨贵妃回宫。

杨铦因为妹妹得罪皇帝被送回来,心里正忐忑不安,一见高力士来了,还拿着传召的御牌,顿时喜出望外。杨贵妃这些天也天天哭,后悔自己不该太冲动,这会儿跟着高力士重新进宫,一见玄宗,赶紧跪倒在地,不停地哭。玄宗伸手把她扶起来,好言好语地安慰了半天。这一晚,两人的感情比以前更深厚了。

第二天,杨铦听说妹妹又得到皇帝的宠爱,就和丞相杨国忠,还有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一起进宫,献上美食,陪着玄宗玩乐。玄宗高兴极了,赏了他们无数黄金,又赐给三位夫人每年一百万的脂粉钱,还另外赏了五座高大的府第,紧挨着宫殿,府门外排列着象征权贵的戟,里面的陈设比皇宫还要豪华。

杨家姐妹还互相攀比,要是看到谁家的亭台楼阁比自己的好,立马就把自家的拆了重建,建一堂的费用甚至高达上千万缗,装修得奇巧华丽,让人看了都惊叹不已。从此,杨家这五户人家就以奢侈为荣,互相攀比着讲排场。

一开始,杨家姐妹出门都坐小牛车,车上装饰得金翠满溢,还镶嵌着各种珍珠美玉,一辆车的花费就高达几十万贯。后来车身越来越重,牛拉不动了,她们就各自向玄宗上奏,请求改骑马入宫,玄宗一口答应了。

姐妹几个立马各拿出一万两金子,派人四处搜罗名马,用黄金打造马嚼子和缰绳,用锦绣做马鞍上的挡泥布。每次三位夫人在杨国忠家集合,一起进宫时,往往都到黄昏了,一路上灯火通明,把街道照得跟白天一样,路边围观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从杨国忠的府门到城东南角,沿途车马喧嚣,直到深夜都不停歇,老百姓根本没法好好睡觉。

杨国忠常跟客人开玩笑说:“我出身低微,全靠杨贵妃这层关系,才有了今天享不尽的富贵!我现在都不知道将来能落到什么地步,既然没法留下好名声,那不如趁现在好好享受富贵生活!”当时宫里宫外,奢侈成风,连各位王子也争相效仿。

申王府尤其奢靡,每天晚上都在府里和诸王贵戚设宴,不到天亮不结束。他们用龙檀木雕刻成小童子,高度和桌子差不多,手里举着灯烛,叫“烛跋童子”。给童子穿上绿袍子,系上锦带,立在宴席旁边,又叫“烛奴”。没过多久,三位夫人和杨国忠的府里也都用上了烛奴。

申王每次喝醉酒,就让府里的姬妾用锦缎缝成一个兜子,他躺在里面,让姬妾们抬回卧室,宫里的人都叫这兜子“醉舆”。这风气传到杨家兄弟的府里,他们每次喝酒,也都用醉舆把自己抬回卧房。

到了冬天,风雪交加,天寒地冻,杨国忠就让府里的姬妾密密麻麻地围坐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圆圈抵挡寒气,这叫“妓围”。从此,其他王府也都学着用妓围取乐。这些姬妾个个都擅长唱歌奏乐,玄宗知道后,在宫中设宴时,也让各位妃嫔围坐在自己身边,妃嫔们手里都抱着乐器演奏,还一边唱歌,玄宗又让杨贵妃也加入演唱。

杨贵妃会唱的曲子很多,还有一项绝技——打磬,她打得轻重缓急恰到好处,特别动听。玄宗特别喜欢听,就命乐工采集蓝田的绿玉,雕琢成磬,给杨贵妃使用。磬声清脆悠扬,让在场的人都心神宁静。又打造了悬挂磬的架子和流苏等配饰,全用金玉珠宝等珍贵物品装饰,专供杨贵妃使用。杨贵妃使用各种乐器都技艺精湛。

有一次,玄宗登上勤政楼,赐各位王子听杨贵妃奏乐。杨贵妃坐在上座,脚下踩着两只金狮子,宫女们捧着各种乐器,在她左右侍立。杨贵妃缓缓地摆弄着每一样乐器,每奏完一种,王子们就敬酒给杨贵妃祝寿。王子们也带来了自己的歌舞乐队,在玄宗面前表演。

申王献上了一个叫王大娘的艺人,她原本是教坊里的伎女,擅长头顶百尺高的竹竿,竹竿上雕刻成假山的样子,模仿瀛州、方丈等仙山的景观。又让小孩手里拿着红竹竿,在王大娘周围绕着跳舞,一刻不停。王子们看了,都乐得哈哈大笑。

当时有个神童叫刘晏,才十岁,就当了秘书正字的官。杨贵妃想见见他,玄宗就把刘晏召到宴席前。各位妃嫔见他长得特别丑,可跟皇帝对答时,却十分聪明伶俐。杨贵妃见他个子矮小,就把他抱到自己膝盖上,笑着说:“这孩子让我来打扮打扮,说不定能遮住几分丑相。”说着,就让宫女拿来梳子、胭脂水粉,杨贵妃亲自给他梳妆,还真掩盖了一些丑态。

玄宗问刘晏:“你当秘书正字,到现在纠正了多少个字呀?”刘晏立刻回答:“天下的字都是正的,只有‘朋’字是歪的!”玄宗拍手叫好。杨贵妃又让他当场作一首《王大娘戴竿》诗,刘晏要来纸笔,马上写成一首绝句:“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独自嫌轻更著人。”玄宗连连称赞:“真是神童啊!”下令赏赐他象牙笏板和黄袍。刘晏穿上黄袍,向玄宗三呼万岁后才退下。从此,大臣们四处搜寻神童,送到宫里面试,但都不如刘晏反应敏捷。

玄宗和杨贵妃在宫里整天没事干,每次喝醉酒,就玩“风流阵”解闷。玄宗亲自带领一百多个小太监,让杨贵妃也带领一百多个宫女,分成两阵,把霞帔、锦被绑在竹竿头上,当作旗帜。另外派一些小太监在台阶下击鼓鸣金,指挥两阵进退。进攻时,小太监和宫女互相扭打,谁也不让谁。输了的一方,要被罚喝一大杯酒。一时间,帽子掉了、发钗歪了,娇叫声、呵斥声不断,玄宗看得哈哈大笑。高力士在一旁看着,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就劝玄宗别再玩这种游戏了。

到了上元灯节,杨贵妃让兄弟姊妹各家都举办盛大的灯会。韩国夫人在后园里竖起灯树,每棵灯树高达八十尺,每根树枝上有一百多盏灯,一共竖了一百多棵灯树,立在后园的高山上。到了晚上,远远望去,园子里园外都被照得如同白昼,百里之外都能看见,满天的光亮简直能和星星月亮争辉。

杨国忠的府里,又带领一千个少年子弟,每人手里拿着火炬,围绕在府门左右。每当春游的时候,杨家就用几十辆大车,车上搭建彩楼,每个彩楼里有几十个歌女乐师。每家府里各有几十辆这样的大车,前后连接起来,在京城郊外游行,像一条长长的长城。许多姬妾坐在彩楼上,四处张望,说说笑笑,十分快活。

从此,长安城里的富户贵族,都学着杨家五府的奢侈样子,春游观灯时,也各有各的热闹场面。就算是普通百姓家,也一定会点缀一两处装饰,不想辜负这美好的时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