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浪漫小说 > 前路知己少 > 第十四章 粉墨登场
换源:


       刘晓蓝笑意盈盈地伸手接过那份报表,动作轻柔得像接过一件艺术品。“岳主任言重了,多虑了,多虑了。都是为了工作,为了中心的发展嘛。”她将报表小心地放进自己抱着的一个档案袋里,仿佛突然想起什么,热情地对岳华年说,“哦对了,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正事。晚上六点半,工会那边组织了个聚餐,就在学校东门新开的‘江南宴’,说是给最近辛苦的各部门骨干们放松一下。赵副校长已经答应了出席,他特意让我通知你,岳主任,你可一定得到场啊。大家聚聚,也正好聊聊工作,氛围轻松点嘛。”她的声音亲切自然,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对对对!”李晓海立刻搓着手,脸上堆满了热络的笑纹,连忙补充道,“岳主任您放心,地方我都安排妥当了!还是上次那家口碑特别好的淮扬菜馆‘宴春楼’,环境雅致,菜也地道。我可是特意交代了老板,一定要准备好您最爱吃的那道‘软兜长鱼’,现杀的活黄鳝,保证新鲜入味!”他的语气殷勤备至,仿佛刚才的争执从未发生。

岳华年没有接话,目光转向窗外。他恍惚间想起了自己刚通过竞聘入职多语中心主任、意气风发的年月。那时的王若水在一次会后,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岳啊,继教院这个地方,看着是搞继续教育,服务社会,其实呢,”王若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手指轻轻点了点脚下的地板,“水也挺深,是个小江湖。水深水浅,暗流明礁,得靠你自己慢慢趟,慢慢悟。”那时的阳光慷慨地泼洒在校园里,穿过道路两旁高大梧桐树层层叠叠的叶隙,落下斑驳跳跃的光点,暖暖地覆盖在他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明亮得没有一丝阴翳。

傍晚时分,“宴春楼”淮扬菜馆门口的大红灯笼已经次第亮起,在渐浓的暮色中散发着温暖的晕光。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属于江南的柔和香气——糖醋排骨的甜润、清炖蟹粉狮子头的醇厚、还有新出锅的软兜长鱼那浓郁的蒜香胡椒味。包厢里灯火通明,巨大的水晶吊灯悬挂在中央,折射出无数道迷离炫目的光晕,投射在光洁的桌面和宾客们盛满笑意的脸上。赵副校长理所当然地被众人如同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主位,红光满面,谈笑风生。刘晓蓝紧挨着坐在他的左手边,身体微微侧倾,正专注地聆听着赵副校长说话,不时掩口发出清脆悦耳的笑声,那笑声恰到好处地应和着领导的谈兴,如同和谐的音符。

岳华年推开门走进这喧嚣热烈的场景时,一阵哄笑声和杯盏碰撞的脆响正迎面扑来。他清楚地听见李晓海那辨识度极高的、洪亮而带着明显谄媚的声音在包厢中央回荡:“……要我说啊,赵校长,咱们继教院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刘主任这样既有魄力、又懂专业、更懂得协调各方关系的领头人!这叫什么?这叫德才兼备!这叫众望所归!”他的声音洪亮,仿佛要让包厢里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是啊是啊,刘主任能力确实强!”

“思路开阔,执行力也一流!”

“关键是跟上下级关系都处理得特别融洽!”

立刻有几个人心领神会地跟着大声附和起来,像排练好的合唱团。酒杯碰撞的清脆响声混合着此起彼伏的奉承话语,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交织,形成一股无形的声浪,几乎要将包厢的屋顶掀翻。

岳华年没有加入这喧嚣的中心,他默默地走到靠近角落、远离主位的一个空位坐了下来。这个位置相对安静,靠着屏风,能让他稍稍避开那些过于炽热的目光和喧嚣。椅子是厚重的实木靠背椅,坐上去有些冰凉。他刚落座,穿着整洁制服的服务员便小心翼翼地端来了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轻轻放在他面前——正是那道李晓海口中所说的、他“最爱吃”的软兜长鱼。浓稠的酱汁包裹着滑嫩的鳝段,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油润光泽,浓郁的蒜香和胡椒香气扑鼻而来。然而,面对这曾经喜爱的佳肴,岳华年却感到胃里一阵沉甸甸的,毫无食欲。他甚至觉得那过于浓郁的香气,混合着包厢里弥漫的酒气和香烟味,形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混合物。

就在这时,他感觉到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次,接着又是一次,发出沉闷的嗡鸣。岳华年借着餐桌的掩护,悄悄掏出手机解锁屏幕。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发信的正是王若水——“华年,刚听一个在行政楼的熟人私下说,赵副校长在今天下午的临时班子碰头会上,专门提了继教院副院长人选的事。他强调现阶段特别需要考虑‘协调能力强’、‘能团结同志’、‘有大局观’的干部。这话里的意思……你品品。你那耿直性子该收的时候也得收着点,该争取的时候更不能含糊,可得多加把劲了!”

岳华年的指尖悬停在手机屏幕上方,冰凉的玻璃触感贴着指腹。那条短短的信息,每一个字都像带着棱角的石子,硌得他眼睛生疼。他想回复些什么——也许是感谢,也许是询问更多细节,也许是想倾诉此刻的心情——但千头万绪堵在胸口,手指却僵在那里,最终,一个字也没能敲出来。他默默地按熄了屏幕,将手机重新塞回裤袋深处,仿佛这样就能暂时隔绝那令人心焦的信息带来的沉重感。

包厢中央,热烈的气氛仍在持续发酵。李晓海端着满满一杯白酒,脚步略显踉跄地绕过半张圆桌,脸上堆满了夸张至极的谄媚笑容,朝着被众人环绕的刘晓蓝走去。他的腰深深地弯了下去,像一张被拉满到极限、随时可能绷断的弓。“刘主任!这杯酒,我李晓海无论如何都要单独敬您!”他的声音因为激动和酒精而微微发颤,在喧闹的包厢里依然清晰刺耳,“以后啊,多语中心那边,有什么脏活累活,有什么需要我老李去冲锋陷阵的,您一个电话,一句话!我李晓海绝对指哪打哪!绝不含糊!”他高高举起酒杯,杯中的液体因为动作过大而晃荡着洒出几滴。

刘晓蓝端着她那只小巧的玻璃杯,脸上挂着无懈可击的温煦笑意,姿态优雅地站起身。她的酒杯只是象征性地在李晓海那只粗瓷大杯的边缘轻轻碰了一下,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脆响。“李主任您这话言重了。”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亲和与疏离,“您是中心的元老,经验丰富,威望又高,往后多语中心的工作,可离不开您的主持大局呢。”她浅浅抿了一口杯中酒,目光流转,像精准的探照灯,越过喧闹的人群,最终定格在角落里的岳华年身上。那笑容里瞬间增添了一丝难以捕捉却又分外明晰的深意,“哟,岳主任怎么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快过来一起热闹热闹啊。今天可是放松的场合,别那么严肃嘛。”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亲昵的嗔怪,仿佛只是单纯地想拉他融入这个欢快的集体。

这一声招呼,如同按下了某个无形的开关。原本集中在主桌的目光,齐刷刷地转移,如同舞台上的聚光灯,瞬间将岳华年置于一片明亮而灼热的注视之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目光中蕴含的不同情绪——好奇,探究,幸灾乐祸,甚至还有一丝同情。他成了这个喧嚣舞台上一个突兀的、静止的焦点。岳华年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深吸一口气,伸手拿起面前那个几乎还是满的玻璃酒杯。琥珀色的酒液在剔透的杯壁中剧烈地摇晃,折射着水晶吊灯迷离的光晕,像是被禁锢的、不安的火焰。

就在这短暂而难熬的静默中,一段遥远却异常清晰的记忆碎片,如同沉船般猛然浮出脑海的水面——那个暴雨如注的午后。他浑身湿透,像个落汤鸡,怀里紧紧抱着那份用塑料袋裹了好几层、生怕被雨水打湿的可行性报告,在略显昏暗的走廊里狂奔。终于跑到挂着“院长办公室”牌子的深色木门前,他喘着粗气,刚要抬手敲门,里面传来的交谈声却清晰地穿透了并不厚实的门板,灌进了他的耳朵。是李晓海那熟悉的、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嗓音,此刻充满了愤懑和不甘:“……院长!我在继教院风里来雨里去,埋头苦干了整整十五年!论资历论经验论付出,这个新成立的多语中心,主任的位置,怎么轮也轮不到一个刚来没两年的毛头小子吧?他岳华年才懂多少?这没道理!太没道理了!”那声音里蕴含的怨毒和绝望,即使隔着门板和三年时光的距离,此刻回想起来,依然带着刺骨的寒意。

包厢里的喧闹声浪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隔音玻璃隔绝开去,瞬间变得遥远而模糊。岳华年看着眼前这光怪陆离的场景:赵副校长红光满面地接受着轮番敬酒,刘晓蓝像个完美的女主人般微笑应酬,李晓海在酒精的催化下愈发亢奋地展示着忠诚……每一个人都戴着面具,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沉浸在由权力和欲望交织成的幻梦之中。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倦怠,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消耗,是一种对眼前这一切虚假繁华的强烈厌弃。

他缓缓站起身,手里依旧端着那杯摇晃的液体。他没有走向主桌的热闹中心,而是面向着整个包厢的方向,将酒杯微微举高,朝众人做了一个无声的示意。然后,在所有人诧异、探究或了然的目光注视下,他猛地仰起头,将杯中那辛辣的、琥珀色的液体一饮而尽!滚烫的酒精如同一条燃烧的火线,从喉咙一路灼烧到胃部深处,带来剧烈的烧灼感。那瞬间的灼热如此猛烈,如同体内燃起了一簇火焰,然而,这火焰非但没能驱散内心的寒冷,反而让他那颗在权力倾轧和虚伪应对中渐渐冷却的心,感觉到一种更深的、彻骨的冰凉。

散席时,已经接近午夜时分。岳华年谢绝了同事顺路送他的好意,独自一人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昏黄的路灯将他的身影拉得极其瘦长,投射空旷的水泥路面上,像一个巨大而孤独的惊叹号,凝固在这夜色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