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重生末日了,谁还跟妈宝男谈感情 > 第22章 顾总的账本,比我测评报告还准
换源:


       夜深了,基地的探照灯光柱在窗外缓缓扫过,把房间里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林小满的指尖悬在鼠标上,屏幕上,孙会计发来的顾氏集团内部审计模板密密麻麻的,像一张冰冷的蛛网。

她的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些复杂的财务公式上,而是紧紧锁定在一行毫不起眼的备注里。

“应急物资调拨流程规范:双人复核,影像留档。”

这十二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混沌。

林小满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流程漏洞分析法”的模型,那是她过去测评企业级风控系统时烂熟于心的工具。

她立刻调出陈家最近三次物资登记记录的扫描件,那是孙会计冒着巨大风险才弄到手的。

记录上,每一次物资入库的签字栏里,都只有同一个龙飞凤舞的名字:陈玉兰。

这已经足够可疑了。

但真正的破绽,是与之配套的影像文件。

文件名被刻意修改过,后缀带着一个刺眼的词——“补录”。

物资交接_0618_补录。

物资交接_0625_补录。

补录?

应急物资的交接分秒必争,现场没有影像记录,事后怎么“补录”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伪造。

一丝冷笑爬上了林小满的嘴角。

“连造假都这么不走心。”她低声自语,眼中却没有丝毫轻视,反而燃起了更盛的斗志。

这漏洞百出的操作,恰恰说明了对方的傲慢与有恃无恐。

她没有丝毫犹豫,双手在键盘上翻飞如蝶,一份名为《陈家物资调拨违规实录》的报告迅速成型。

她将审计模板的规定、陈玉兰的单独签字记录、以及带有“补录”字样的文件名并排陈列,制作成一张张触目惊心的时间戳对比图。

证据确凿,逻辑闭环,任何一个有基本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但她没有立刻将这份报告公之于众。

在末世里,最致命的武器,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她决定,先礼后兵。

她用一个新注册的加密邮箱,伪装成“市应急资源监督志愿者”,向平安基地的公共事务邮箱发送了一封匿名举报函。

函中,她并未提及任何内部资料,只以一个普通幸存者的口吻,恳切地请求基地核查陈玉兰以个人名义“捐赠”入库的三批物资,是否真正发放到了普通民众手中。

她想看看,这个所谓的“平安基地联盟”,究竟还有没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两天后,回信来了,简短得像一个冰冷的耳光:“经核实,相关物资入库手续齐全,流程合规。感谢您的监督。”

“果然,他们自己审自己。”林小满看着邮件,摇了摇头,眼中最后一丝幻想也随之破灭。

这条路,走不通。

她毫不迟疑地启动了B计划。

她想起了大川闲聊时提过的一个人——基地交通岗的老吴。

一个因为严格执法,不肯给一辆打着“红十字”旗号的特权车队放行,而被陈玉兰当众训斥、事后扣掉全部奖金的老交警。

这种正直却受了委屈的人,是最好的突破口。

夜色掩护下,林小满在基地一个偏僻的物资交换点见到了老吴。

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眉宇间刻着深深的疲惫和不甘。

林小满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递上一个牛皮纸信封。

“吴警官,这不是贿赂。”她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这里面是证据的副本。我听说过您的事,您不想一辈子替别人背着徇私舞弊的黑锅吧?看看他们,是怎么用‘合法’的外衣,抢走本该属于大家的救命东西。”

老吴的手下意识地缩了一下,但听到“背黑锅”三个字时,他粗糙的手指猛地攥紧了信封。

他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林小满一眼,转身消失在黑暗中。

那个深夜,老吴家里的台灯亮了一整夜。

信封里的材料让他手心冒汗,尤其是那几张签字记录,让他瞬间回想起了那天下午的情景。

一辆标着“民间捐赠”的大货车,他按规定拦下检查,司机支支吾吾地说运的是帐篷。

就在他准备登车查验时,陈玉兰的车队恰好经过。

她连车窗都懒得完全摇下,只是轻飘飘地扔下一句话:“那是我家的车,让他过。”

那傲慢的语气,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像一根刺扎进了老吴的心里。

他当时选择了屈服,但那份屈辱感至今仍在灼烧着他的自尊。

他猛地站起来,翻箱倒柜找出自己的执法记录仪。

连接电脑,调出当日的视频存档。

果然,视频被剪辑过!

他与货车司机对话、准备登车的片段还在,但陈玉兰出现后的关键几分钟,连同那句“那是我家的”,被剪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个货车顺利通过的结尾。

这是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这个一线执勤人员身上!

一股怒火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老吴咬着牙,额上青筋暴起。

他从加密硬盘里调出了未经上传的原始视频文件,那里面记录着一切。

他颤抖着手,将这段完整的视频拷贝下来,按照信封里纸条上的地址,发送到了林小满的加密邮箱。

邮件正文,他只打了五个字,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别说是我说的。”

收到原始视频的那一刻,林小满知道,最后一块拼图,齐了。

她立刻投入到新一期视频的制作中。

《末日测评Vol.14:谁在合法抢劫?

》,标题就带着一股火药味。

视频的核心,是她最擅长的“AB对照实验”。

A组,是几个与她交好的小团队,按照基地的正常流程申报物资,提交申请、排队、等待审批,整个过程被完整记录下来,耗时漫长,且成功率不足20%。

B组,则是她雇佣的几个信得过的幸存者,驾驶着贴上伪造“应急通道”标识的车辆,拉着一些无关紧要的杂物,却畅通无阻地通过了由陈家亲信把守的关卡。

视频用无人机航拍的视角,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应急车辆”的最终目的地——无一例外,全都驶入了陈家控制的几座大型仓库。

B组的通关率,高达92%。

视频的最后,林小满没有使用任何激烈的言辞。

她只是将老吴提供的原始视频和基地公示的剪辑版视频并列播放,黑白分明的真相下,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

画外音是她一贯冷静的声线:“规则,本应是弱者的盾牌,而不是强者的利刃。当有人把‘救民于水火’,当成了‘合法搜刮的许可证’时,我们离真正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视频发布后的一个小时内,平安基地的内部论坛炸开了锅。

各种猜测、质疑、愤怒的帖子刷满了屏幕。

紧接着,第一个小团队公开发帖,宣布即日起退出平安基地联盟,独立求生。

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随后,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在联盟中本就处于边缘地位的小团队,选择了用脚投票。

陈玉兰精心构建的权力金字塔,被这一个视频,撬开了一道肉眼可见的裂缝。

林小满关掉电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正准备去简单洗漱一下睡下,手机屏幕却突然亮起,是孙会计发来的加密消息,只有一句话。

“陈玉兰刚刚通过基地管委会,申请发布了‘紧急状态物资运输管理令’,明天清晨六点生效。法令规定,所有未在基地登记备案的运输车辆,一经发现,将以‘非法运输、扰乱秩序’为由,一律扣押,物资充公。”

林小满的瞳孔骤然一缩。

她瞬间明白了陈玉兰的意图。

这是釜底抽薪,是要封死她所有的路!

她的测评物资、人员转移,全都依赖于那些没有在基地正式登记的车辆。

一旦被扣,她就成了被拔掉牙齿和爪子的老虎。

“想让我跪下求你?”她眯起眼睛,嘴角反而勾起一抹危险的弧度。

她立刻拨通了大川的卫星电话。

“大川,你现在立刻带几个人,去西郊的那个大型废品回收站。”

电话那头的大川有些发懵:“老大,去那儿干啥?黑灯瞎火的。”

“把我们之前去看过的那三辆报废的金杯面包车拖出来,不管用什么办法。”林小满的声音冷静而果断。

“拖那堆废铁?连发动机都锈了啊!”

林小满轻笑一声,笑声里满是挑战的意味:“我要让陈玉兰好好看看,真正的测评博主,是怎么把‘非法废铁’,变成畅通无阻的‘合法运力’的。”

与此同时,平安基地行政大楼顶层的办公室内,陈玉兰正亲手将一本本厚厚的账本扔进壁炉。

跳动的火光映在她姣好却扭曲的脸上,她看着那些记录着罪恶的纸张化为灰烬,神经质地喃喃自语:“林小满……我看你还有什么牌可打。只要把所有的路都堵死,把所有的门都关上,你就只能跪在地上,求我给你开一条缝……”

而另一边,挂断电话的林小满,却没有立刻休息。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并没有去关注自己那期爆款视频又涨了多少点击,而是打开了孙会计之前传给她的另一个加密文件夹。

她点开其中一个文档,屏幕上弹出一个格式极为标准化的申请表模板。

模板的抬头,是烫金的市级官方徽标和一行醒目的大字,下面则是一条条严谨规范的申报栏目:单位全称、负责人、车辆信息、行动路线、人员构成……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她静静地看着这份模板,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像是在计算着某个精密计划的节拍。

窗外的探照灯光再次扫过,映入她的眼眸,亮起一点微光。

陈玉兰想堵死的是地面上的路,但在这座城市的废墟之上,还有许多被遗忘的、看不见的“路”。

而有些路,一旦被有心人重新铺开,就再也无法被轻易堵上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