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故人皆少年 > 第十五章春山草堂第一课 寒梅学舍救苍生
换源:


       陇西有义塾曰:“春山草堂”。堂前无所依,唯植一红梅,众生皆呼“寒梅学舍”。

塾师赵藐,乃西凉大儒传人,欲传道授业解惑于乡里,因囊中羞涩,遂以采药治病筹措银两办学。诸生三十余人,有儒生、有戍卒遗孤、商贾学子,官家后人、最奇者乃孤女:宋婉秋,于秋天落叶时捡到,鬓插雕翎为簪,携老羖同宿庑下,无人知其来历......

学舍内众人,亦被争论吸引,围观而来,宋婉秋一双明亮的褐色双眸,好奇的盯着远处,那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小孩。

学堂外,一道一儒,尚在争执,一孩童,微笑的看着二人。

心中暗道:我李白是谁?我可是天纵奇才,区区赋诗,还不是毛!毛!雨!

“李夫人,你方才说他几岁?”

“五岁!”

“五岁?”

“五岁!诵读六甲就罢了,竟然还能写诗?赵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学生还不会写字。”

看着李白稚气未脱的小脸。

昂对,这小屁孩,还没摸过笔,很多字还不认识。此子所做诗歌,文字干练,朴实无华,毫无卖弄文采之意。

望着漫天飞雪,赵藐伸出食指,一片雪花消融于指尖。原来真有天赋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若由我写,那便是:一片雪花化水流。

“哈哈哈”赵藐仰天长笑,得此子,我凉州风范必能名垂千古。

“哈哈哈”一直在扫地的蓝袍道长,抚须而笑:“这就是缘分呢!贫道白云道首:司马承桢,赵藐既然不愿收你为徒,不若拜入老道门下,老道虽瞧不上老赵,不过也通晓儒学奥义,可以取其精华而授之,况且老道手中亦有其他道门绝学。

李白看着俩眼放光的白胡子老道,风神鹤丽,觉得这人靠谱。便要拜下。

“且慢”停止大笑的赵藐,赶忙挡在李白身前。“牛鼻子,你要干嘛!这是我的学生,他们是冲着我凉州大儒来的。你可不能不讲江湖规矩。”

“赵书牙子,老道可是看出,你方才明显是故意刁难,不想收这小子......”

“我那是因材施教,早就看出此子不俗,若不逼一把,怎能写出诗来。何况西凉王李暠于我北凉儒家亦有大恩。”赵藐拽着李白衣角,不免有点底气不足。

“这小子又不是西凉王后人。”司马承贞狐疑的看着老儒。

“无妨,他们都姓李,况且在陇西,李氏又不分家。”

“赵书牙子,你这是强词夺理,咱们让这小孩自己选。”

“牛鼻子,你想干嘛,不要误导小孩,学习不能由他自己挑。”

“李白,外边冷,你先进去学堂,找个空位坐下,想坐哪,就坐哪。”

“牛鼻子,李白年幼,你让他学道,他也听不懂,先从识文解字开始吧。若以后他对你那些东西感兴趣,再学不迟。”

“什么以后学,现在就能学,我看这孩子颇具道根。”司马承贞扔掉扫帚,指着赵藐喊道。

李夫人见二人有意教授李白,颇为高兴。担心他们再吵下去,伤了和气:“二位老师不要争了,李白可以跟着你们一起学。揽百家之所长,博学多识,对他也是好事。”

二人闻言,亦不再争。既如此,上午识字,下午与老道学习。

“夫人请回,此子既然拜入我二人门下,必当尽力教授,至于能学多少,全看他自己的悟性。”

“如此甚好,那便劳烦二位先师......”

城西某处大厅内,幽暗的烛火中。

启禀长老,经多方打探,此人名叫李客,居住于城内东北,无官府背景,无江湖门派,乃纯商贾,夫人李氏底细未知,家有三名老仆,跟着李家多年,忠心耿耿。育有三子,两女。属下发现,这家有一幼子,在学堂求学,我们可从这方面做文章。

继续监视,没我命令,不得动手。

李白步入学堂内,所见陈设布置简单。

“明月照铁衣,家书化雁飞。且将沙场字,刻作春山薇。”此为春山草堂之名的来意。

此间主人,亦想投笔从戎,驰骋疆场?

学堂俩侧立柱上:上疗苍天之疾,下挽贫苦之厄。

嗬!好大的口气。

抬头四字:中华文脉。

李白懵懂的走进学堂,见书桌皆颇为陈旧,教室里已坐了不少学生,便找了最后一排靠窗户的位置。众人见李白如此年幼,不免多看几眼。

我们学堂已经这么困难了?

现在连小屁孩都收?

张公子,要不让你爹再给咱学堂捐点?

呸,小爷是来泡......泡茶的

看到赵藐进屋,众人禁声,走到案前,见李白已坐下,便说,“从今日起,你便是我春山草堂,第三十一名学童李白。”

李白起身,向赵藐、众师兄姐行礼。

有的人对李白投来善意的微笑,有人做鬼脸,有人置之不理......

窗外的阳光穿过窗棂雕花,在青砖地瓦上,投下点点微光。

有学生悄悄闲聊发笑,有学生偷偷纸书传情。赵夫子凌厉的眼神扫过,众人又慌忙低头研墨。空气里浮动着青春的气息,伴着松烟墨的清香、混着院外飘来的雪屑,酿成令人昏昏欲睡的气息。

“去庭院站着!”戒尺敲在桌沿时,方将李白从梦中惊醒,抱着砚台站在了廊下。他倒不觉得羞恼,反倒清醒了几分,仰头去看檐角蹲坐的嘲风兽,黑石雕刻的异兽张着大口,也难吞这漫天困意。

同学们,你们可知求学一途,除了学习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感悟天道

背论语

学习时少走思

上课少打瞌睡

学兵法

学圣人。

赵藐环视一周“同学们,除了日常学习,还有一门功课,我们也要学好,那就是医学。”

何为中医?中医乃华夏民族立命之重器,北有巫医萨满,西有波斯圣女,吐蕃有藏医......

各族虽有精良医者,然医术皆不及我中医。所以我族人丁兴旺,雄踞八方。

如何统御四方?古人云:

天时:我华夏大地海内清一、四季分明、罕有大灾。

地利:我国东抵东海,南达南海,西极咸海,北至瀚海,此为四海佑之。

人和:我民族勤奋持家,战时悍不畏死。更有中医为我华夏万民立命,我族能繁衍壮大至今,中医功不可没。

平日里,除了学习功课,更要学习中医,开学第一课,便是中医第一课。

老师,我们是来学安身立命之学,博取功名,日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中医虽重要,但离我们太过遥远,若生病了,我们直接去找郎中不就行了。

何苦浪费时间精力,再学其他。一名年龄约十五岁的黝黑少年,起身询问道。

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没?

有道理。老师我们要学考取功名的真本事,中医还是交给其他人吧。

你们这些傻小子,中医何其博大精深。

若是日后赶考,知道去哪考吗?

当然是长安。

哦!你们还知道是长安,知道从这里去长安有多远吗?

看着众人茫然的样子,赵藐抚须说道,从这里前往长安,何止千里之遥。一路上,龙潭虎穴,各种危险层出不穷,你们以为侠客,是怎么闯荡江湖,他们或多或少,懂一些医术。在野外被毒蛇咬了,或不小心误食某种有毒植物,身上无急救之药,这时候不要慌,熟读医书,定可在百步之内,找到所需解药。这便是中医的重要之处。

(⊙o⊙)哦,那我们认真学了。老师您讲吧。

赵藐环顾众人,见李白亦在用心听讲。

学医,首立医德,医者仁心。

何为医德?我辈既然学医,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除利心,重医德,续民脉。

老师每次读到,神农尝百草,越人入虢,齐候望色。便深深的感慨,佩服先贤的勇气、智慧、和超凡入圣的医术。

心中忧虑那些,聪敏有才学的人,逐利而为,眼中无他,唯一利尔。

无人习医术,无人重医德。

那些奔走于世俗的芸芸众生,竞相追逐虚名,攀附权贵豪强,只注重表面的浮华,忽视体内的衰败羸弱。

学医:上为父母治疗疾病,下为贫苦百姓解除患恶,中对自己可以和生正气。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大的方面讲,身居高位,不能爱护体恤百姓,为苍生立命,从小的地方讲,天下黎民,不能爱护自己的身体,管好自己的健康。

当遭受外来邪风之气的侵袭,身染严重疾病,患及祸至,才感到恐惧战栗,于是降志屈节,拜求装神弄鬼的巫医。

把宝贵的生命与应当享有的百年命数,交付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布,待到一切方法用尽,只能听天由命,不久也就告穷归极。

人死如灯灭,魂归西天,变成冰冷的尸体,埋葬于无尽黑暗的九幽黄泉,此时痛哭流涕,亦是毫无意义。

天下的人愚昧不明,莫能自悟,不珍惜自身,不重视健康,他们还怎么?和家庭、孝父母、护妻儿、还谈什么名垂千古?

孩子们,你们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们生命的厚度。

保护好自己,便是人生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