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 > 第四十三章 银鱼蒸蛋
换源:


       戚萝蹲在铺子角落,铜钉敲进硬槐木的声响在巷里轻荡。

第三块槐木刚钉牢,她抬手晃了晃推车挡板,三层木料咬合得密不透风,指腹蹭过钉帽留下的红印,也只随意蹭了蹭。

这木是从城西木料铺挑的,三十文钱换得等宽的料,匠人裁时她全程盯着。

车轮轴更是新打的铁轴,比旧轴粗半寸,从铁匠铺取货时,掂着试了试,便是轧进青石板的坑洼里,想来也断不了。

“姑娘,粗油纸裁好了,两层铺车板正合适。”

阿桃抱着油纸跑进来,鼻尖沾的面粉被风一吹,又落了些在衣襟上。

“方才去巷口买玉米面,见醉仙楼的冯二往柳荫巷去,肩上扛着大麻袋,走得急了,袋角漏出点灰末子。”

戚萝直起腰,伸手替阿桃拂去鼻尖的面粉,声音压得平常:

“陈米值不了几文,他扛那么沉一袋,定是没安好心。你先把油纸铺妥,边缘用麻绳勒紧,别让食盒沾了灰。对了,订的银鱼该泡上了,加勺料酒去腥味,姜丝切细些。老夫人牙口弱,软嫩的菜正合宜。”

阿桃应着转身,围裙口袋里的油纸包硌了腰一下,是早先按斤称的生石灰,挑的最干的块,裹了两层油纸防受潮。

案台旁那根铁钩还盖着粗布,尖端磨得发亮,柄上缠的麻绳也是她按戚萝的吩咐搓的,防滑得很。

她把油纸铺在车底,又去盆里捞银鱼。

银鱼鲜嫩,雪白透亮,泡在清水里还摆尾,加了料酒轻轻搅,腥味便散了。

姜丝切得细如发丝,码在瓷盘里时,还特意留了几芽嫩的,想着摆盘能添几分雅致。

等阿桃打理完,戚萝已拎着铁钩站在案台下。

石板边缘裂着几道深缝,她指尖勾住铁钩柄,对准石缝一卡,手腕微沉便将石板带得晃了晃。

“你试试,手指扣紧柄,勾住后别晃劲,往后拽时力道要稳。”

阿桃握着铁钩试了五次,要么勾空,要么勾住了一拽就滑。

直到第六次,铁钩才稳稳卡在石缝里,手腕也终于有了准头。

戚萝又掏出生石灰,往门口铜盆里撒了些。

“这个也练练,手腕往下压,别溅到自己身上。”

铜盆离巷口远,就算那盯梢的伙计探头,也只当她们在收拾铺子。

天全黑时,阿桃才把铁钩藏进车底暗格——这暗格本是搁置物品的,刚好容下铁钩,外面盖的木板与车底同色,不细看根本瞧不出来。

两人又一起检点送宴的物件:

食盒是木器铺定制的,外层刷了桐油,里衬是戚萝亲手缝的棉絮,晒了大半天。

瓦罐是杂货铺淘的旧物,补了釉后不漏汤,罐口封蜡的蜡块黏性好,昨日试了试,封得严严实实。

车把旁挂的锡壶是旧货摊淘的,十五文钱,前日装了热茶走半个时辰,倒出来还烫嘴,用来冲霉米正合适。

戚萝还找了块细布叠好,放在食盒旁,既能擦手,也能临时垫着食碟。

忙完这些,才取出前一日订的后腿肉,酱油里加了八角、桂皮,仔细揉匀了腌着,要够一夜才入味,明日寅时上锅炖,辰时才能赶得及宴。

茨菰洗干净去皮,切成滚刀块浸在清水里,明日出发前再焯水蒸制,才够清甜。

最后打了五枚鸡蛋,加温水和盐搅匀,过了两遍细筛。

做银鱼蒸蛋是头回试,她特意琢磨了许久,过一遍筛有气泡,便多过一遍,瓷碗也提前温了,免得蒸时受热不均,蛋水比例也按银鱼的量调了,怕水多了散,水少了柴。

第二日天还没亮,灶房的灯就亮了。

戚萝寅时上锅炖酱肉,肉香混着香料漫出来时,阿桃已在揉面团。

新磨的晚稻米面,加了点饴糖,前几日有客人说饼子略干,加些饴糖能软些。

醒面的间隙,她又去查了生石灰和铁钩,油纸包没受潮,暗格也没松动,才放心去烧鏊子。

等肉炖到筷子一戳就透,便捞出来切片,油花顺着刀刃往下滴,落在瓷盘里积成薄亮的一层。

阿桃烙饼的鏊子也烧得烫了,面团放上去“滋啦”响,很快鼓出金黄的壳,划开小口塞进两片酱肉,香味瞬间浓得钻人。

“姑娘,这饼闻着就软!”阿桃咽了咽口水,“郡主府的人定然喜欢。”

“凉了就没脆劲了,到了府里得赶紧端进去。”

戚萝把饼放进锡盒,裹了两层棉布。

接着蒸茨菰,焯水后过凉水,撒白糖腌片刻,再上蒸笼,等茨菰透亮了撒细糖霜,装进带棉套的瓦罐时,还垫了层油纸防糖霜化。

最后做银鱼蒸蛋,银鱼铺在蛋液上,撒上姜丝和嫩姜芽,小火慢蒸,盯着蒸汽声算时间,等蛋液边缘凝了、表面泛光,便关火焖片刻,开盖闻着没腥味,用勺子碰着软嫩不塌,才装进白瓷碗。

一切妥帖,戚萝把食盒捆在推车上,阿桃攥着火折子跟在后面。

刚拐进柳荫巷,戚萝便瞥见巷口尘土里的脚印。

新鲜得很,方向对着巷中段,还沾着霉粒。

她放慢脚步,车轮压着落叶“沙沙”响,像是没察觉异样。

走到巷中段,落叶厚得反常,底下隐约有铁板反光,暗处的呼吸声也听得清。

突然,右侧树后窜出三个人,冯二手里的麻袋一甩,霉米“哗啦”往车上砸!

“勾!”

戚萝低喝一声,推车往左一躲,食盒稳得没晃。

阿桃弯腰抽出铁钩,对准铁板暗扣狠狠一勾。

“咔嗒”一声,铁板下陷半尺,两个伙计没防备,一脚踩空掉进陷阱,疼得直叫。

冯二刚要拉人,阿桃已撒出石灰,白粉末糊得他往后蹦。

戚萝则拿起锡壶,热茶对着霉米一浇,油纸立刻干净了。

“冯掌柜让你来的?”她眼神冷得很,“明慧郡主的宴也敢动?官府查下来,醉仙楼的招牌还要不要?”

冯二气得脸青,屁都不敢放,拽着人掩面跑了。

戚萝和阿桃合力把铁板推回原位,又捡了块松动的青砖头压在落叶上,这是怕往来行人没留意,摔进陷阱里,做完这才推着车往郡主府走。

到了侧门,青禾早等在那儿,快步迎上来:“可算来了!老夫人刚还问呢,赵姑娘也在里头。”

她接过食盒,瞥见车底的铁钩印,只笑问了句“路上没碍着吧”,没多嘴。

跟着青禾穿过月亮门,庭院里的圆桌已摆好。

梁绾坐在石凳上,素色锦裙衬得眉眼温和,见戚萝来,便招手:“快坐,我怕你耽搁,特意让厨房晚些热菜。”

戚萝把食盒放在桌上,目光扫过梁绾身边的姑娘。

浅紫衣裙,眉眼带英气,坐姿端正,正是上次见过的赵将军之女赵燕绥。

“郡主,酱肉夹馍、糖霜蒸茨菰都备好了,还试做了道银鱼蒸蛋,想着老夫人能吃些。”

梁绾掀开食盒,银鱼蒸蛋的鲜先飘出来,取出一份舀入口,软得像云,忍不住点头:

“这蒸蛋做得妙!比京里酒楼的还嫩。”

说着把碗推给赵燕绥。

“你也尝尝,戚姑娘自己琢磨的方子,你不总说京里菜没新意。”

赵燕绥指尖碰了碰瓷碗,还带着温,却淡淡道:“不过是家常小菜。”

话虽如此,还是给面子地舀了一勺。

蛋液细得没气孔,银鱼鲜得不腥,比府里厨子做的清爽多了。

她舀第二勺时,指尖无意识地蹭了蹭碗沿,像是再确认一遍温度,见戚萝看过来,又立刻板起脸,却没再挑错,只把瓷碗轻轻往身前挪了挪。

“若是甜度不合,下次我再调。”

戚萝把茨菰端出来,梁绾尝了块,笑着说:“山庄快修好了,厨房按你说的改了,通风好,灶眼也够,还砌了蒸箱。你要是妥当了,我就把六个丫鬟派去你铺里,学做宴席菜,连这蒸蛋般的家常菜也得学。”

她顿了顿,又道:“丫鬟去的那日起,山庄宴席利钱分你两成,月钱我来出,你只管教手艺。”

“多谢郡主信任,我定把方子理好,就是铺里地方小,得提前腾案板。”戚萝连忙道谢。

“能学你这手艺,哪里算委屈。”梁绾摆了摆手,又对赵燕绥道:“你往后得空,也去味真馆瞧瞧,戚姑娘的手艺值得看,说不定还能讨教讨教,改改你家厨房的老方子。”

赵燕绥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耳尖微红:“府里有厨子,哪里用得着去铺里学。”话落,目光却又落回蒸蛋碗上,“不过这蒸蛋的做法,倒能让我家厨子学学,省得总做腥气腻口的。”

“若是赵姑娘不嫌弃,我下次抄份方子给您,厨子试做时哪里不对,还能来问我。”戚萝笑着接话。

赵燕绥抬眼,见她眼神坦诚,没半分讨好,轻轻“嗯”了声。

梁绾刚要笑,丫鬟却匆匆来报:“郡主,老夫人说身子舒坦些了,请戚姑娘过去,说要谢她的心意。”

戚萝立刻起身:“我这就去给老夫人请安。”

梁绾也站起来:“我陪你去,老夫人定要夸你。”

赵燕绥犹豫了下,也跟着起身,小声对梁绾道:“我也去,免得老夫人问起,我还在这儿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