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一出,满座皆惊。
其实这话有点夸张了。
以如今的技术水平,就算真做出了火药,也达不到那种毁天灭地的效果。
目前的工艺尚处于初步阶段。
即便掌握配方,也难以实现大规模制造和稳定应用。
不过嘛,画大饼这事儿,当然是越玄乎越好!
南溪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周东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恭敬地说:“公主被神女点化,早晚一天会超凡脱俗,岂能用寻常的眼光来看待!殿下,臣愿意听从您的安排,您看,咱们什么时候开始炼制?”
徐钰铮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他看不惯这种毫无底线的奉承,觉得周东曲太过轻信,也太过急切。
他心里清楚,南溪所说的内容未必完全可信。
但其背后的利益却不可忽视。
呸,无耻小人!
徐钰铮连忙表态:“殿下重情重义,心系百姓苍生,臣不过是凡夫俗子,目光短浅,实在惭愧!”
“臣愿意将功补过,殿下只需下令,臣定会带领户部同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朝堂之上,这番话语掷地有声,众人纷纷侧目。
谁不想一统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公主在外征战多年,如今终于归来,朝中局势早已不同往日。
若是能在此时立下功劳,将来必然前途无量。
更何况,公主身边那位身份特殊的小外孙,更是牵动不少人的心思。
这外孙要是敢背叛公主,就别要了!
司农卿洛修远急了。
他原本以为,这次机会非自己莫属。
没想到户部尚书竟然抢先一步站出来。
这功劳明明该是我的!
洛修远立刻进言:“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殿下爱民如子,一定不忍心看到百姓挨饿,所以当然该先去皇庄培育神农种子!微臣愿亲自督办此事,定不负殿下重托!”
朝堂上又是一阵吵吵嚷嚷。
有人支持洛修远的提议,认为农业为百业之首。
当务之急是稳住民心;也有人认为户部更应优先解决赋税问题,以充国库。
但这一次,大家争的不再是权力,而是谁能更得公主的宠信。
南溪满意地点点头。
她看着这些人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心中已有计较。
开局不错。
这些人之中,有人真心为国,有人却是心怀鬼胎。
至于那些还有小算盘的人,她会一个个收拾干净。
她要的,是一个真正属于她的朝堂。
总有一天,她要让满朝文武齐声高呼她的尊号!
退朝之后,南溪带着她那两个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小随从,跟在熠文帝身后离开大殿。
她步伐稳健,神色从容,仿佛刚才的那场争论不过寻常小事。
系统担忧地提醒:【宿主,灵眼已经失效了,万一以后被人发现怎么办?】
南溪淡定回应:【没关系,我有办法。】
话音刚落,她突然一口鲜血喷出,身体一晃,眼看就要倒在地上。
鲜血染红了衣襟,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身后的白芷和姜静姝连忙上前扶住她。
“殿下!”
云衿公主吐血昏迷了!
熠文帝心急如焚,立刻下令整个太医院赶往明昭殿。
京城中,但凡有点门路的人家,都在四处打听宫里的消息。
街头巷尾、府邸宅院,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皇宫深处发生的事情向来是秘而不宣的。
可越是如此,流言就越容易滋生。
也不知是谁先传出来的,渐渐有人开始议论。
公主昏迷是因为用了灵眼,遭到了反噬!
起初只是几个人的猜测,后来却越传越广。
有人添油加醋,有人半信半疑。
但更多的人选择相信,毕竟公主也是普通人,使用“灵眼”这种神物,自然要付出代价。
这个说法很快被不少人接受。
尤其是一些年长的人,更愿意相信这是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
宫中传出的消息虽然不多,但每一条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夜晚。
京城的灯火映照着夜空,街道上行人稀少,风声穿过屋檐,发出低沉的呜咽。
丞相府书房内,烛光摇曳,火苗跳动,将墙上的人影拉得老长。
姜丞相见到了自己的小孙女姜静殊。
她刚刚从宫中回来,脸上还带着疲惫的神色。
姜丞相坐在主位上,目光深沉,声音低缓地问:“云衿公主情况不明,你怎么没留在明昭殿侍候?”
姜静殊答:“殿下一直昏迷不醒,圣上就把我们都打发出来了。”
姜丞相点点头,又问:“太医院那边怎么说?”
姜静殊:“太医们都忙着在殿上和圣上跟前伺候,哪有空跟别人多说话。”
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听说来了几位老太医,正在殿内诊视,但具体情况没人知道。”
姜丞相皱眉,继续问:“那皇后娘娘呢?她去明昭殿了吗?有没有交代你什么?”
皇后姜明珠,是姜丞相的亲女儿。
论辈分,姜静殊得叫姜皇后一声姑姑。
姜静殊回答:“皇后娘娘是去看过一眼,但没待多久。娘娘也没有什么特别交代。”
话说得客气,其实是被熠文帝赶走的。
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圣上情绪不佳。
皇后一再请求留下来照顾女儿,却被熠文帝冷冷拒绝。
姜丞相叹口气。
自从云衿公主出生,熠文帝就很少去后宫了。
这也是卫太后和部分朝臣对云衿不满的原因。
他们觉得,熠文帝是被云衿生母迷住了,差点要冷落整个后宫。
尽管那名妃子出身不高。
但她的存在确实影响了皇帝对后宫的态度。
好在后来几次选秀,熠文帝亲自选了几个新人进宫,偶尔也临幸一下她们。
否则,朝堂早就闹翻天了。
那些老臣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早就有了意见。
只是碍于皇帝的威严,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至于皇后姜明珠。
虽然熠文帝表面上还很尊重她,但夫妻感情早已大不如前。
更关键的是,熠文帝把云衿记在了姜皇后的名下,却在她六岁时把她接去了乾元宫。
虽然名义上云衿还是姜皇后的女儿。
姜皇后的寝宫不再如往日热闹。
前来请安的妃嫔渐渐稀少,连日常的宫务也常被有意无意地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