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凡人修仙之真灵崛起 > 第119章 汲元血匮之症
换源:


       少女步履轻快,脸上带着几分完成任务的自得,径直走到郝野面前。

出乎郝野预料,对方一来就缠着他,非要先听完两个故事才肯罢休。

郝野无奈,只得搜肠刮肚,结合自身经历半真半假地编了两个有趣的故事。

少女听得咯咯直笑,笑靥如花,还忍不住轻轻捶了郝野几拳。

接着,她二话不说,小手一挥。只听“哗啦”一阵闷响,竟从储物袋里倾倒出整整一大堆形制各异的古籍、竹简和卷轴。

“喏,答应你的!”

米灵越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下巴微扬,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小得意。

“二、三楼能找到的关于医术、药方、疑难杂症的玩意儿,差不多我都给你搬来了!可累死本仙子了!”

郝野看着眼前这座“书山”,震惊得一时失语,随即心头涌上浓浓的感激。

他连忙上前一步,对着米灵越深深一揖,语气诚挚无比。

“米师姐!这…这实在是…太感谢您了!师姐恩情,郝野没齿难忘!”他抬头直勾勾地注视着米灵越,眼中满是真切的谢意。

“哼,少来这套肉麻的!”

米灵越嘴上嫌弃,但看到郝野如此郑重其事,嘴角还是控制不住地向上弯了弯。

“赶紧看你的书吧,记得别弄坏了,否则我也不好交代的!”

说罢,她似乎怕郝野再说出更多让她脸红心跳的感谢话,又或是觉得自己任务完成得漂亮,便轻哼着小调,像只翩跹的黄蝶般转身离去了。

待米灵越的身影消失在苑门外,郝野立刻沉下心来,几乎是扑向了那堆书山。他席地而坐,随手抓起一本泛黄的书册,便一头扎了进去。

日光悄然西斜,从窗户斜射而入的金辉渐渐暗淡,最终被摇曳的烛火取代。

郝野浑然忘我,指尖快速划过一行行墨迹,鼻尖萦绕着纸墨与灰尘混合的陈旧气味。

他饿了便胡乱塞几口私扣下来的灵草,竟是在这书堆里不眠不休耗费了整整一天一夜。

米灵越带来的书籍内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从基础药理到奇诡偏方,从常见病痛到上古异症,应有尽有。

为了尽快找到线索,郝野不得不采用囫囵吞枣式的翻阅,只求抓住关键信息。饶是如此,仅仅这走马观花般的一遍浏览,也让他如同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无数闻所未闻的病症、匪夷所思的药理、玄之又玄的医道理论纷至沓来,极大地拓宽了他的眼界,令他心中暗自惊叹。

而经过一番细细搜寻,他果真找到了不少描述与自身症状有部分重合的记载。

“气血亏虚、真元不稳、精神萎靡…”

然而,当他屏息凝神,结合自己身体的细微感受和过往经历逐一比对时,却又总感觉隔着一层薄纱,似是而非,仿佛差了最关键的那一点东西,无法精准对应。

心底一次次燃起的希望火花,又在谨慎的思量中渐渐冷却。

就在翻阅到几近疲惫麻木之时,一卷被压在最底下、异常古旧甚至有些残破的暗青色竹简,牢牢抓住了郝野的目光。

这竹简的年代感扑面而来,仿佛已有数千年之久。

竹简的编纂者自称“九针先生”,用一种古朴苍劲的笔触,记录了自上古以来便流传于世的种种疑难杂症。

郝野的心跳骤然加速,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轻轻拂去竹简表面的浮尘,接着迅速翻动起来。

很快,当他的视线扫过其中一段文字时,呼吸猛地一窒!

“汲元血匮之症”——六个古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烙入他的瞳孔。

“汲元者,乃过度汲取自身真元本源,犹若竭泽而渔...血匮者,乃血脉本源枯竭匮乏,如无根之萍。此症极为罕见,多发于身具特异血脉传承之人…”

这位“九针先生”还特意附上了一则经手病例:元武国有一位筑基修士,其先祖乃人族与化形妖兽结合所生。历经数代,此人身上妖兽血脉已极其稀薄,却机缘巧合觉醒了先祖血脉神通。然而,因频繁过度催动此神通,超出了其稀薄血脉的承受极限,最终遭血脉反噬,本源根基重创!致使其真元虚浮如絮、气血难以自生,稍一催动便全身髓脉剧痛…

“九针先生”断言,若不加遏制,最终将导致其血脉枯竭,形销骨立,枯血而亡!

这字字句句,如同冰冷的锥子,精准凿在郝野心坎上。

那修士的症状与他身体的异状,竟有八九分相似!一股凉意瞬间涌上头顶。

郝野急往下看,“九针先生”果然列出了其认为的最佳根治之法。

乃是一张改良自古方的丹方,名为“九转血髓丹”。这位医道高人认为,此丹不仅能从根源解决汲元血匮之症,更能壮大血脉本源,提升神通威能。

郝野心头一振,目光急切地扫向丹方所需材料。

“千年血髓芝、千年龙血藤、虚空鲸涎、五行灵枣…”

然而,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名字,如同兜头浇下一盆彻骨冰水。无需多想,这些灵材无一不是价值连城、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宝。

莫说凑齐,单是其中任何一味,所需付出的灵石或等价宝物,都足以将他这个小小外门弟子碾碎千百次!

或许是深知此类珍材的难觅,这位古道热肠的前辈医者,竟在最后附录了一份简化丹方。

简化丹方所用药材,在修仙界虽非遍地皆是,却也并非绝迹。诸如百余年份的血参、黄精芝、朝元花等,只要肯耗费心力与灵石,尚有入手之机。

唯独一味主药——三百年份的益髓草,郝野却是闻所未闻。

不过九针先生亦坦言,这简化丹药无法溯本归源、根治“汲元血匮之症”,却能显著补充气血,滋养亏空本源。长期服用,对缓解此症带来的衰弱之状大有裨益。

当年那位元武国的筑基修士,便是长期服用此丹,不仅遏制了病症恶化,甚至还能偶尔动用血脉之力施展神通。

竹简此篇末尾,这位痴迷医道的前辈还纵笔挥毫,推测了其他可能的应对之道。例如寻觅并修炼某些专门稳固、壮大血脉本源的奇功异法。但他也客观指出,此类功法极为罕见,对修炼者体质要求苛刻,更需大毅力方能坚持。又或探索旁门秘术乃至禁忌邪法,因其出身正道,对此坦承了解不深,仅凭推论认为“应有类似手段存在,终非正道坦途”。

看完竹简,郝野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那沉重如山的讯息与压力尽数吸入肺腑。

他强压下心头的震动,小心翼翼地将这份竹简及其他记载相关信息的典籍,一字不差地誊录下来。做完这一切,他又将这些珍贵的副本贴身收好,留待日后细究。

知晓越多,背负越重。

“汲元血匮之症”这可能的答案浮现,苦涩如潮水般在郝野心底蔓延,他只觉仿佛有巨石压在胸口,呼吸都滞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