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五个皇兄团宠我,太子爹他慌了 > 第23章 老鹰抓小鸡
换源:


       东宫演武场占地广阔,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被夏日骄阳晒得发烫,空气中弥漫着汗水与铁器的味道。老二澹台战正骑在最高的兵器架上,两条小腿晃悠着,怀里抱着个冰镇的红瓤西瓜,吃得不亦乐乎。小少年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汗珠,西瓜汁顺着下巴滴在银亮的锁子甲上,把甲片染得斑斑点点,像是缀了些红色的玛瑙。他啃完最后一口瓜肉,随手把西瓜皮往地上一扔,瓜皮“啪叽”一声重重摔在教头赵铁山的铁靴前,翠绿的瓜皮裂开几道缝,鲜红的瓜瓤黏在靴底,惊得正在操练的侍卫们齐刷刷停下动作,手里的长枪长刀都忘了挥舞。

“都愣着干啥?跟木头似的!”老二从兵器架上一跃而下,鹿皮靴稳稳踩在西瓜皮上,借着惯性滑出老远,像玩滑板似的,最后还不忘耍个帅,单脚点地停下。他拍了拍手上的瓜籽,大大咧咧地喊道:“接着练啊!难道还等着我请你们不成?”

侍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都是为难。自从上个月赵教头在那场荒唐的“扫帚大战”中输给年仅六岁的澹台战,东宫侍卫的训练科目就彻底变了样——往日里严肃的晨跑改成了躲猫猫,锋利的刀法操练换成了丢手绢,今日更是离谱,小公子一早就让人搬来了草垛,说要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哪是训练,分明是哄孩子玩闹。

“小公子,”赵铁山揉着上次被扫帚打肿的膝盖,那处现在还隐隐作痛,他苦着脸,语气满是无奈,“这不合规矩啊!侍卫训练讲究的是纪律严明,玩这些孩童把戏,传出去会让人笑话东宫没有章法的......”

“规矩?”老二把嘴里的西瓜籽“噗”地一下吐到三丈外的箭靶上,不偏不倚正好射中红心,引得几个年轻侍卫偷偷鼓掌。他挑眉,一脸得意地从怀里掏出本蓝皮册子,哗啦啦翻动着,书页间还掉出几张皱巴巴的糖纸,显然是经常翻看。“《大周军规》第二百五十条说了,‘凡能擒敌者,不问招式’!只要能打赢敌人,管他用什么办法呢!”他说着,把册子递到赵铁山面前,“你看,白纸黑字写着呢!还能有假?”

侍卫们好奇地凑上前一看,顿时憋笑憋得满脸通红——这哪是什么《大周军规》,分明是本封面被撕掉、重新贴了蓝纸的《童戏百解》,里面画满了各种游戏的玩法,还有几处被人用彩笔涂画过的痕迹。赵教头刚要开口反驳,老二已经一把扯下他头上的精铁头盔,扣在了自己脑袋上。那头盔是按照成年男子的头围打造的,大得离谱,罩在老二小小的脑袋上,像个倒扣的铁锅,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起来滑稽又可爱。

“现在我当老母鸡!”头盔里传出闷声闷气的指挥声,因为头盔遮挡,声音都变了调,“赵教头你当老鹰,其他人都是小鸡——谁要是被老鹰抓住最后那个,就要洗全队的袜子!”

侍卫们还没从这离谱的规则中反应过来,老二已经张开双臂,迈着小短腿冲了出去。身上的锁子甲随着他的动作哗啦啦作响,活像只炸毛的老母鸡,努力保护着身后的“小鸡”。赵铁山被几个侍卫推着当了“老鹰”,只好硬着头皮去抓“小鸡”。谁知刚跑两步,脚下突然一滑——不知何时,地上已经洒满了老四澹台墨特制的“滑溜溜粉”,那粉末滑得很,他一个趔趄,重重栽进了旁边的兵器架,把架上的十八般兵器撞得叮叮当当响,刀枪剑戟落了一地,场面混乱不堪。

“冲啊!把老鹰打跑!”老二带着一长串“小鸡”在演武场上横冲直撞。这群平日训练有素、严肃无比的侍卫,此刻个个狼狈不堪:有人跑着跑着靴子掉了,光着一只脚还在往前冲;有人腰带松了,一边跑一边手忙脚乱地系腰带;还有个倒霉蛋被前面的同伴拽断了裤带,只能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抓着前面人的衣角,嘴里还哇哇叫着,活像个滑稽的小丑。演武场上尘土飞扬,笑声、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像个集市。

太子澹台烬就是在这片混乱中踏入演武场的。他今日处理完朝政后难得清闲,特意换了身月白常服,想来看看侍卫们的日常操练,顺便看看调皮的二弟有没有又在胡闹。谁知刚走进演武场大门,就看见自己的贴身侍卫们像串蚂蚱似的,被老二领着满场跑,个个形象尽失。有个侍卫慌不择路,没看清前方的人,竟一头撞进了太子怀里,把太子撞得后退了两步。

“殿、殿下......”那侍卫涨红了脸,手里还死死攥着前面同伴的腰带,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结结巴巴地道歉,“属下该死,没看见殿下您来了......”

老二听到“殿下”两个字,立刻停下脚步,一个急刹车。他身后二十多个“小鸡”没反应过来,噼里啪啦撞成一团,像叠罗汉似的倒在地上,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老二掀开头盔,露出满是汗水的小脸,因为跑了半天,小脸热得通红,他仰起头,看着太子,眼睛亮晶晶的,语气满是期待:“太子哥哥,你要不要一起玩?当老鹰可刺激了,能抓好多小鸡!”

太子眼角抽了抽,额角的青筋隐隐跳动。他余光瞥见赵铁山正艰难地从兵器堆里往外爬,铠甲上还挂着个黄铜夜壶——也不知是谁训练时落在兵器架旁的,此刻挂在铠甲上,随着他的动作晃来晃去,格外滑稽。

“胡闹。”太子板着脸,语气带着训斥,他本想好好教训二弟一顿,让他不要再耽误侍卫训练。可话刚说完,就见老二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小心翼翼地递到他面前,语气带着讨好:“太子哥哥,我专门给你留的芝麻糖!是御膳房刚做的,还热乎着呢!我用上次扫帚大战赢赵教头的战利品换的,可甜了!”

油纸包打开的瞬间,浓郁的芝麻甜香扑鼻而来。太子看着那几块裹满芝麻的糖块,鬼使神差地接过一块,放进嘴里。芝麻糖在口中慢慢化开,甜而不腻的滋味,让他想起儿时偷偷溜出宫,在街边小摊上买糖吃的往事——那时候母后还在,会牵着他的手,笑着看他把糖渣粘在嘴角。就这么一晃神的功夫,老二已经给侍卫们重新排好了队形,虽然那队形歪歪扭扭,像条蚯蚓,但好歹算是站成了一排。“这次我们玩‘突袭粮仓’!”老二兴奋地宣布,“太子哥哥你当守卫,我们当劫匪,要是我们能抢到‘粮仓’,就算我们赢!”

不等太子反对,小少年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个自制的柳笛,放在嘴边吹了起来。清脆的笛声响起,二十多个侍卫立刻呼啦啦散开,有的钻进了旁边的草料堆,只露出个脑袋;有的手脚麻利地爬上了演武场的房梁,趴在上面不敢出声;还有个机灵的侍卫,竟把自己埋进了演武场角落的沙坑,只露出一双眼睛,警惕地观察着“守卫”的动向。太子看着眼前这荒诞的一幕,正哭笑不得,忽然发现演武场中央的沙盘上,那些代表兵力部署的小旗子被拔了个精光——再仔细一看,那些小旗子此刻正插在侍卫们的后腰上,活像一条条滑稽的尾巴,随着他们的动作晃来晃去。

“冲啊!抢粮啦!”老二举着根木棍当令箭,带头朝着象征“粮仓”的草垛冲去。他身后跟着一串歪歪扭扭的“劫匪”,有个大个子侍卫跑得太急,没注意前方的草垛,一头撞了上去,把草垛撞得塌了半边,干草撒了一地。

太子下意识地伸手去拦,却被老二灵活地一个泥鳅钻裆,从他胳膊底下溜了过去。小少年跑得飞快,像条滑不溜秋的水蛇,三窜两跳就爬上了象征“粮仓”的高台,还不忘回头冲太子做了个鬼脸,得意地喊道:“殿下输啦!按照规矩,输了要罚酒三杯!”

侍卫们再也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平日里威严严肃的太子殿下,此刻月白衣袍上沾满了草屑,束发的玉冠也歪了几分,一缕发丝垂在脸颊旁,活像个被顽童戏弄的教书先生,哪里还有半分太子的架子。太子刚要开口训人,忽然看见老二从高台上“不小心”踢翻了旁边的沙盘——那沙盘是按照东宫的布防比例制作的,上面标注着各个岗哨的位置和巡逻路线,是他昨日才让人调整好的。

“哎呀!”老二惊叫一声,装作手忙脚乱的样子去扶沙盘,却在慌乱中把沙盘推得更乱。泥沙飞扬间,地面的青砖上渐渐显出奇怪的纹路——那些被洒落的沙粒,竟在青砖上拼成了一幅简略的东宫布防图!更诡异的是,图上某处岗哨的位置被刻意空了出来,旁边还用几颗瓜子壳摆了个小小的箭头,箭头直指宫墙外的某片宅院。

太子瞳孔骤缩,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那片宅院他再熟悉不过,正是瑞王的别苑!而空出的岗哨位置,正是他明日计划调整的巡逻盲区,这个消息除了他和几个心腹侍卫,再无他人知晓!二弟怎么会知道这个盲区?难道是布防图泄露了?

“澹台战!”太子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你老实说,这沙盘上的纹路是怎么回事?”老二却像没听见似的,正忙着帮侍卫们拍打身上的草屑,动作夸张又认真,把侍卫们的衣袍拍得啪啪响。有个侍卫的腰带被他拍松了,内衫上缝着的小口袋露了出来——太子的目光锐利,一眼就看见口袋里装着张折叠的纸条,似乎还写着什么。

太子刚要上前查看,老二突然吹响了三声短促的柳笛。侍卫们听到笛声,条件反射地列队——虽然那队形歪得像条扭来扭去的蚯蚓,但好歹是按照军规的样子站的。小少年站在队伍前,歪戴着头盔,手里的木棍舞得虎虎生风,大声宣布:“今日训练结束!大家解散!记得明天准时来玩‘将军捉刺客’!”

侍卫们如蒙大赦,呼啦啦作鸟兽散,转眼间演武场上就只剩下太子和老二两个人。太子刚要上前揪住老二,问个明白,小少年却像条泥鳅似的,转身就跑,还不忘往太子手里塞了块芝麻糖,声音远远传来:“殿下,明日午时,我们还在老地方玩,不见不散!”

当天夜里,太子在书房对着东宫的布防图沉思。烛火跳动,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很长很长。他指尖轻轻点着沙盘上白天被老二暴露的盲区,眉头越皱越紧——这个位置十分隐蔽,如果被刺客利用,正好能避开巡逻的侍卫,摸到他的寝殿窗外,后果不堪设想!是谁泄露了布防图?瑞王一直对东宫虎视眈眈,难道是他的人干的?

“啪嗒。”

窗外突然传来石子敲击窗户的声音。太子警惕地抬头,握紧了腰间的佩剑,缓缓推开窗户。只见老二蹲在窗棂上,怀里抱着个黑色的包袱,身上穿着件明显不合身的夜行衣——那衣服显然是用成人的夜行衣改小的,裤腿还短了一截,露出脚踝上系着的一串小小的铜铃,随着他的动作叮当作响。

“殿下,”老二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把怀里的包袱递了进来,“这是赵教头让我转交给你的,他说你看了就知道是什么。”

太子接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件孩童穿的软甲。软甲的材质是上好的蚕丝混合精铁,针脚细密,做工精致,内衬上还绣着一个小小的平安符,显然是用心制作的。太子翻看软甲时,从夹层里掉出一张折叠的纸条。他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左手写的,内容却让他心头一震:“布防图已泄,明日午时三刻,刺客自东南角入宫,目标是殿下的寝殿。”

“赵铁山?”太子挑眉,疑惑地看向老二。赵教头是父皇亲自挑选的东宫侍卫教头,忠心耿耿,怎么会知道刺客的消息?老二却摇了摇头,指了指软甲领口内侧的一个小小的标记——那是个精致的朱雀纹,与南宫世家的徽记一模一样。南宫世家是先皇后的母家,自先皇后去世后,就很少与东宫往来了。

“这软甲是娘亲做的,”老二的声音突然轻了下来,眼神里带着一丝怀念,“娘亲在世时,说要给最皮的孩子穿,这样就能保护他不受伤......”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照亮了太子复杂的神色。他这才发现,软甲的肘部和膝盖处已经磨得发亮,显然是被人穿了很久,而二弟自小就调皮好动,经常受伤,这件软甲,想必是娘亲特意为他做的。他忽然想起什么,猛地抬头看向老二,语气带着急切:“你早知道布防有问题,对不对?白天玩游戏,也是为了提醒我?”

老二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眼神里满是狡黠:“不然我干嘛非要玩老鹰抓小鸡?赵教头摔倒的时候,我特意把沙盘弄乱,就是想让殿下看看那个空出来的岗哨呀!”他说完,转身就要从窗棂上跳下去,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补了句,“对了殿下,东南角那棵老槐树底下,老四昨天埋了‘惊喜’,说能帮上大忙,你到时候可以看看。”

次日午时,太子按照纸条上的消息,故意“调整”了东宫的布防。他表面上撤掉了东南角的岗哨,营造出防御薄弱的假象,自己却带着几个心腹侍卫,躲在暗处观望。果然,未时刚过,几个黑影悄无声息地翻过宫墙,动作敏捷,显然是训练有素的刺客。为首的刺客刚落地,就踩中了一块西瓜皮——正是老二昨日在演武场故意留下的,一直没人清理。

“哧溜——”

刺客头子脚下一滑,重重摔了个四脚朝天,腰间的短刀都掉了出来。其余几个刺客还没反应过来,头顶突然撒下一张巨大的网——网上挂满了小小的铜铃,被触动后,叮叮当当的铃声响彻整个东宫,瞬间惊动了周围的侍卫。更绝的是,刺客们在网里挣扎时,不小心触动了树下的机关,老四埋在树底下的“惊喜”突然炸开了——漫天飞舞的痒痒粉扑了刺客满脸,那粉末威力极大,刺客们被呛得又打喷嚏又狂笑,活像一群发了癫的猴子,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凶悍。

太子带着侍卫们赶到时,老二正蹲在老槐树的树杈上啃桃子,手里还拿着个啃了一半的桃核。他看到刺客被制服,把桃核“嗖”地一下砸在为首刺客的头上,然后从树杈上跳下来,跑到太子身边,冲他眨了眨眼,得意地说:“殿下,你看我这‘老鹰抓小鸡’的训练没白练吧?连刺客都能抓住!”

刺客被押下去后,太子在老槐树底下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土坑。他让人挖开土坑,里面埋着个铁盒,打开铁盒,里面是一张完整的东宫布防图——图上不仅标注了各个岗哨的位置,还详细画出了瑞王府与突厥死士的接头路线,甚至标注了刺客可能藏身的地点。图纸的背面还有一行小字:“烬儿,东南角那株海棠该修枝了,枝桠太密,容易藏人。”字迹清秀挺拔,正是先皇后的手笔。

太子的指尖微微颤抖,眼眶有些发热。那株海棠,是母后生前亲手在东宫种下的,每年春天都会开满粉色的花朵,母后还曾说过,等他长大了,要在海棠树下教他下棋......原来母后早就料到东宫会有危机,提前绘制了布防图,还特意提醒他东南角的海棠树容易藏人。

“殿下!”老二的声音从宫墙上传来。小少年不知何时爬上了东宫的宫墙,手里挥舞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正冲他大喊,“快上来!我们玩攻城游戏啊!我当守将,你当攻城的将军,谁赢了谁就能吃御膳房的桂花糕!”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柔和。太子望着宫墙上那个小小的身影,耳边忽然想起母后临终时说的话:“烬儿,你要记住,最坚固的城墙,不是用砖石堆砌的,而是用人心堆砌的。若身边没有可信任的人,再高的城墙也护不住你。”

太子望着老二在宫墙上蹦跳的身影,忽然笑了。他不再犹豫,提着衣袍快步走向宫墙,指尖触碰到粗糙的墙面时,仿佛还能感受到儿时母后牵着他的手,教他爬矮墙时的温度。

“慢点爬,别摔着!”太子仰头叮嘱,看着老二像只灵活的小猴子,在宫墙上稳稳地坐着,手里还不忘晃悠那根树枝。

“殿下快来呀!”老二拍了拍身边的空位,阳光洒在他黝黑的小脸上,笑容灿烂得像夏日的太阳,“从这里能看到御膳房的烟囱,要是看到冒甜香,就知道桂花糕快做好了!”

太子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城墙砖缝,一步步向上攀爬。侍卫们站在下方,紧张得大气不敢出,却见太子殿下动作虽不熟练,却格外坚定,很快就爬到了老二身边。他刚坐下,就感觉腰间被轻轻碰了一下——是老二把那串铜铃解下来,系在了他的腰带上。

“这样殿下跑起来,也能像我一样有响声啦!”老二说着,把手里啃剩的桃核扔向远处的草地,正好砸中一只路过的小麻雀,引得小麻雀“啾啾”叫着飞走了。

两人并肩坐在宫墙上,望着东宫的景象:演武场上,几个侍卫正偷偷清理着昨日的草屑;远处的海棠树下,园丁拿着剪刀,仔细修剪着过于茂密的枝桠;御膳房的方向,果然飘起了淡淡的甜香,风一吹,桂花的香气萦绕在鼻尖。

“太子哥哥,”老二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娘亲是不是也经常和你一起看东宫的风景呀?”

太子的心猛地一软,他伸手揉了揉老二的头发,轻声道:“是呀,以前母后经常带我坐在这宫墙上,给我讲宫外的故事,说等我再大些,就带我们兄弟几个一起出宫,去看看街上的糖画,尝尝巷口的馄饨。”

“那以后我们也经常来这里好不好?”老二仰头看着他,眼睛里满是期待,“等老四、老五他们回来,我们一起坐在这,看海棠开花,等桂花糕做好。”

“好。”太子重重地点头,指尖轻轻摩挲着腰间的铜铃,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回应他的承诺。

这时,远处传来侍卫的声音:“殿下,御膳房的桂花糕做好了,问您要不要现在送过来?”

老二眼睛一亮,立刻从宫墙上跳下去,动作麻利得让下方的侍卫都松了口气。他回头冲太子喊道:“太子哥哥快下来!去晚了,桂花糕就要被赵教头偷吃啦!”

太子笑着摇摇头,也跟着爬下宫墙。刚落地,就被老二拉着手往御膳房的方向跑。腰间的铜铃叮当作响,与老二脚踝上剩下的半串铜铃相互呼应,像是一首欢快的歌。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东宫的青石板路上,两个身影手牵着手奔跑,身后跟着一群无奈却带着笑意的侍卫。没有人再提起昨日的刺客与布防图的危机,只有桂花的甜香、铜铃的脆响,以及兄弟间最纯粹的欢声笑语,弥漫在东宫的每一个角落。

太子忽然明白,母后所说的“人心堆砌的城墙”,从来都不是指侍卫的守护、严密的布防,而是身边这些牵挂他、守护他的人——是调皮却心思细腻的二弟,是默默准备“惊喜”的四弟,是忠心耿耿的赵教头,是用心修剪海棠的园丁,还有那些看似被二弟“带坏”,却始终守护着东宫的侍卫们。

他低头看着被老二紧紧攥着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容。或许未来还会有风雨,但只要身边有这些人,有这份沉甸甸的亲情与信任,他就有足够的勇气,守护好这座东宫,守护好他所珍视的一切。

御膳房的门被推开,甜香扑面而来。老二已经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喊道:“太子哥哥快吃!真的超甜!”

太子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在口中化开,带着桂花的清香,与儿时母后给他买的桂花糕,味道一模一样。他看着眼前狼吞虎咽的老二,看着周围侍卫们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此刻的东宫,比任何坚固的城墙都要安稳,都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