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的蟠龙金柱在晨曦中泛着冷硬的光泽,柱身雕刻的鳞甲层层叠叠,在朦胧天光中若隐若现,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束缚腾飞而去。御座上的盘龙昂首欲啸,龙须蜿蜒缠绕,鎏金的纹路在微光里流淌着寒气,将这座承载了澹台王朝二百年风雨的殿堂衬得愈发肃穆。太子澹台烬屏退左右,独自站在龙椅前,玄色朝服的下摆垂落在金砖地面,没有一丝褶皱,腰间玉带上的龙纹禁步纹丝不动,衬得他面色比御座的鎏金扶手还要清冷。
今日是他代父理政的第三年整,铜壶滴漏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里格外清晰,朝臣们即将鱼贯而入,开启新的大朝会。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扶手,指尖触到一处细微的凹陷——那是先帝晚年病重时,握不住龙椅扶手留下的痕迹。就在他准备落座的瞬间,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御座下闪过一点莹润的微光,在暗沉的底座阴影里格外扎眼。
太子蹙眉俯身,龙袍的衣料摩擦着金砖,发出细碎的声响。他拨开底座边缘的积尘,只见暗格的缝隙中,嵌着半块温润剔透的白玉。那玉质细腻如凝脂,迎着晨光泛着内敛的光晕,边缘的雕花更是熟悉得让他心头一紧——那分明是传国玉玺的一角!
玉玺缺角处还沾着些许晶莹的口水,在光线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边缘留着四个细小的牙印,深浅不一,一看就是幼童啃咬的痕迹。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暗格里居然还垫着块绣金丝的小手帕,帕子边缘歪歪扭扭绣着个“星“字,针脚稚嫩得像是刚学刺绣的小丫头胡乱缝的,线头还翘在外面。
太子的手猛地一颤,半块玉玺险些从掌心滑落。他脑海里瞬间闪过昨日傍晚的画面:乳母抱着澹台星来书房寻他时,小丫头正趴在乳母肩头,怀里抱着个亮晶晶的玩意儿啃得正欢,口水顺着下巴淌到衣襟上,连他唤她都没抬头。当时他只当是老二澹台战又给妹妹打了什么新奇玩具,还笑着打趣了两句,竟没料到那“玩具“竟是国之重器的一部分!
“来人!“太子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连他自己都没发现,指尖已经攥得发白,“传......传小郡主澹台星即刻来见!“
殿外的侍卫不敢耽搁,飞奔着往东宫而去。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乳母就抱着睡眼惺忪的小星星匆匆赶到,此时朝臣们已经陆续入殿,绯紫官袍在殿中铺展开来,正低声议论着今日的朝事。小星星还没睡醒,揉着眼睛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发间系着的东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在杏黄襦裙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她的目光刚扫过御座,突然定住了,眼睛瞬间亮得像两颗浸了水的黑葡萄,咿咿呀呀地就要从乳母怀里扑出去,小胳膊小腿蹬得欢快。乳母生怕她摔着,死死抱着她的腰,急得额头冒汗:“郡主乖,不能乱动!“
“星儿,“太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下来,举起那半块玉玺,晨光透过玉质,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影子,“告诉哥哥,这个......是你放在这里的吗?“
他的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御史台的几位老臣脸色骤变,手按在笏板上,显然已经在酝酿弹劾的言辞。小星星歪着头看了看玉玺,又看了看太子,突然开心地拍起手来,含糊不清地喊:“亮亮!星宝的亮亮!“
话音未落,她突然挣脱乳母的怀抱,小短腿在金砖上跑得跌跌撞撞,直奔御座而去。只见她熟练地扒开龙椅底座的另一处暗格——那暗格极为隐蔽,连伺候御座的太监都未必知晓——从里面掏出一大堆“藏品“:半块青铜虎符,边缘留着和玉玺一样的牙印;几颗鎏金纽扣,上面还沾着没干的口水;甚至还有一枚突厥使臣去年进贡的狼头戒指,原本锋利的狼头被啃得圆滚滚的,面目全非。
最让众人震惊的是,那半块虎符的断裂处,不知被什么东西浸染过,此刻迎着晨光显出一行细小的小字:“七月初七,江北易主“。那墨色暗沉,与玉玺缺角处残留的痕迹一模一样,显然出自同一人之手。
“哗——“满殿瞬间炸开了锅。瑞王率先从队列中走出,绛紫蟒袍的下摆扫过地砖,带着一股凌厉的气势。他今日特意换上了缀红宝石的玉带,宝石在晨光下泛着血光,衬得他脸色格外阴沉:“殿下!玉玺乃国之重器,虎符更是兵权象征,岂容婴孩如此亵玩!此等大不敬之罪,必须严惩乳母及一众侍从,以正纲纪!“
几位御史紧随其后,纷纷出列附和,言辞愈发激烈。“太子殿下,纵容幼妹胡闹,恐有损皇室威严!““请殿下即刻将小郡主禁足,延请太傅教导礼法!“声浪此起彼伏,连中立派的官员都面露难色,显然觉得此事确实不妥。
太子的脸色渐渐铁青,正要开口辩解,却见小星星被殿内的呵斥声吓到了,小嘴一瘪,眼眶瞬间红了。下一秒,“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大颗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正好滴在太子手中的玉玺上。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眼泪刚接触到玉质,玉玺缺角处突然泛起诡异的红光,光芒越来越盛,竟顺着殿顶的藻井折射上去,在穹顶投下一幅清晰的地图——正是江北十二州的军事布防图!图中最险要的青马关被朱砂圈出,旁边还有一行娟秀的小字:“七月初七,从此入关“。那字迹带着熟悉的锋芒,与先皇后当年的手书分毫不差。
“天佑大周!“老臣中突然响起一声高呼,户部尚书颤巍巍地走出队列,花白的胡子激动得发抖,“玉玺显灵,示警于我等!此乃天大的祥瑞啊!“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亲王更是直接跪倒在地,连连叩拜,官帽都歪到了后脑勺,嘴里还念叨着:“先帝显灵,皇后娘娘庇佑啊!“
太子心中一动,立刻顺势下台,举起玉玺高声道:“天意如此,示我江北防务隐患。诸卿当同心协力,加固关隘,而非在此争论小节。此事,朕自有定论,诸卿还有何议?“他暗中用指尖轻轻捏了捏妹妹的小手,小星星感受到熟悉的温度,哭声渐渐止住,破涕为笑,伸手就去抢玉玺,抱着又啃了一口。
这一口下去,玉玺突然“咔“地轻响,表面裂开一道细缝,里面藏着的半张绢帛滑落出来。太子眼疾手快地接住,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小字:“烬儿,若见齿痕,速逃——母后绝笔“。墨迹带着淡淡的铁锈味,正是先皇后临终前用血书写信的气息。
朝会草草结束,太子抱着小星星快步返回东宫。小丫头趴在他肩头,已经忘了刚才的哭闹,咿咿呀呀地唱着不成调的儿歌,小手还在他的朝服上乱抓。太子轻轻拍着她的背,眼神却越来越深沉。他瞥见妹妹襦裙的衣角沾着些许淡紫色粉末,那是老四澹台鹊特制的“显形散“,遇水即显隐字,显然这一切并非巧合。
是夜,月凉如水,太子独自来到宗庙。殿内的烛火摇曳不定,先帝的牌位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灰尘混合的味道。他将玉玺和那半张绢帛供在牌位前,月光透过高窗洒在玉玺上,那些细小的牙印突然发出幽幽蓝光,在昏暗的殿内格外醒目。
太子凑近细看,瞳孔骤然收缩。他借着烛光才发现,每个牙印的深处,都刻着细如蚊足的小字,连起来竟是一段话:“玉玺藏毒,齿痕为记,狼毒入脉,见之速毁。星儿若噬,以血解之——母留“。字迹与当年先皇后留下的血书一模一样,笔锋间的颤抖仿佛还带着临终前的虚弱。
太子踉跄着后退一步,后背重重撞在香案上,供品哗啦啦掉了一地。香炉摔在地上,檀香灰弥漫开来,呛得他不住咳嗽。原来母亲早就知道玉玺被动了手脚,原来这缺角处的牙印,不是妹妹留下的,而是他自己小时候啃咬的痕迹!
记忆突然翻涌而上:他七岁那年,母亲抱着他在御书房玩耍,把玉玺放在他怀里,笑着说“这是烬儿未来的大印章,要好好保管“。那时他年幼顽皮,抱着玉玺就啃了几口,母亲也没阻拦,只是温柔地擦去他嘴角的口水。现在想来,母亲当时的眼神里,藏着多少他没看懂的担忧。
“母后......“太子跪在冰冷的地砖上,泪水无声地滑落,砸在玉玺的牙印上,与多年前的口水重叠在一起,“您早就料到会有今日吗?早就知道有人要对我们下手吗?“
殿外的阴影里,五个小脑袋悄悄缩了回去。老二澹台战挠了挠头,压低声音说:“原来大哥让我们教妹妹藏东西,还往玉玺上撒显形散,是为了引瑞王出洞啊?“老三澹台墨捧着《周礼》,轻轻叹了口气:“殿下这回怕是真要哭了,当年皇后娘娘肯定偷偷哭了好多回。“老四推了推水晶眼镜,小声补充:“那玉玺上的狼毒粉,遇至亲唾液才会显形,皇后娘娘是用这种方法给殿下报信。“老五抱着拨浪鼓,使劲点头,连大气都不敢出。烛火将他们的影子投在窗纸上,歪歪扭扭的,活像皮影戏里的小妖怪。
就在这时,供在牌位前的玉玺突然轻轻晃动了一下,一枚蜡丸从缺角处滑落,滚到太子脚边。殿外的老大澹台玄眼疾手快,趁太子沉浸在情绪中,悄悄绕到殿侧,捡起蜡丸捏碎——里面的纸条上写着:“绣娘已灭口,子时三刻,乱葬岗“。
那字迹娟秀中带着明显的颤抖,连墨色的浓淡都与先皇后临终前咳出的血迹一模一样。最诡异的是,纸条边缘沾着些许淡黄色粉末,老四凑过来一闻,立刻低声道:“是狼涎香!突厥特有的香料!“
“追!“老大低喝一声,短剑在月光中划出一道冷芒。五个身影立刻跟上,像五只灵巧的狸猫,踩着月光钻进了夜色里。刚出东宫,天空突然飘起鹅毛大雪,雪片砸在脸上,冰冷刺骨,却丝毫没减慢他们的脚步。
当五个娃娃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乱葬岗时,风雪已经把地面盖成了白茫茫一片。一座新坟前插着根狼头木桩,上面刻着行狰狞的突厥文字:“双珠合,地宫开,山河易主“。老四掏出随身携带的药粉撒在木桩上,粉末遇雪即燃,腾起一团幽蓝的火焰,烟雾中渐渐浮现出先皇后的虚影。
她穿着熟悉的月白长裙,眼角的泪痣红得刺目,眼神里满是牵挂。她望着东宫的方向,嘴唇动了动,吐出最后几个字:“烬儿......逃......“
虚影消散的瞬间,雪地里静静躺着半块龟甲。老大捡起一看,龟甲上的纹路与玉玺缺角里的血珠严丝合缝,在雪光的映照下泛着妖异的红光。
宗庙内,太子缓缓起身,指尖抚过玉玺上新旧交叠的齿痕——旧的是他儿时留下的,深而清晰;新的是妹妹刚啃的,浅而稚嫩。月光透过窗棂,将两道齿痕的影子重叠在一起,仿佛时光在此刻凝固。
“原来母后早就知道......这玉玺里的毒,需要至亲之人的唾液才能激活显现......“他低声呢喃,将玉玺紧紧抱在怀里,“您是想让我带着星儿,逃离这吃人的皇宫吗?“
殿外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咚——咚——“,一共三下,子时已到。天快要亮了,但这场围绕玉玺、江山与亲情的风暴,才刚刚拉开真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