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明朝当皇后 > 第62章:曹文诏兵变
换源:


       慈庆宫内,暖炉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兰花香气。

张嫣一身素色宫装,正悠闲地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金剪刀,修剪着一盆君子兰的枯叶。仿佛宫外天翻地覆,也吹不进这方寸之地。

“皇嫂!”

殿门被人猛地推开,崇祯带着一身寒气闯了进来,脸上满是焦灼与怒火。他将一卷奏报狠狠摔在张嫣面前的案几上,声音因为急切而有些变调。

“你看看!顺天府的急报!宣府总兵曹文诏反了,京城西边的粮道被彻底掐断!东交民巷的米价,一个时辰前还是一两银子一石,现在已经涨到了三两!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再过五天,京营就要断粮了!”

他死死盯着张嫣,像是要从她脸上看出哪怕一丝的慌乱。

“这都是为了你那个信票!现在好了,窟窿捅出来了,几十万军民的肚子,辽东前线的军饷,你告诉朕,怎么办!”

张嫣“咔嚓”一声,剪掉最后一片枯叶,将金剪刀轻轻放在一旁的托盘里。她甚至没有看那份奏报,只是拿起丝帕,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指。

“陛下,急什么。”她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晋商这群钱袋子,比我想象的,还要沉不住气。”

“沉不住气?他们都要打进京城了!”崇祯气得在殿内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在笼中的野兽。

“陛下,他们以为断了宣府,就扼住了京城的咽喉。”张嫣终于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舆图前,上面用朱笔清晰地标注着各处要隘,“殊不知,他们这是把自己的脖子,主动伸到了我们的刀口下。”

她拿起一根细长的竹竿,指向舆图上的大名府。

“曹文诏兵变,不过是癣疥之疾。臣妾早就料到晋商会从九边下手。三天前,臣妾的密旨就已经送到了大名府总兵卢象升的手上。”

崇祯的脚步一顿。

张嫣继续说:“臣妾命他,即刻率天雄军东进,与京营内外夹击。曹文诏的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挡不住天雄军的铁蹄。”

崇祯愣住了,胸中的怒火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但随即,更深的忧虑涌了上来。

“可卢象升从大名府赶到京畿,最快也要十天!这十天,京城怎么办?粮价还在飞涨!大军一动,人吃马嚼,消耗的粮草更是天文数字!没有粮食,你的合围之策就是一句空话!”

“谁说京城没有粮食?”

张嫣的竹竿在舆图上划过一道惊心动魄的弧线,从北方的宣府,一路向南,越过黄河长江,最后重重地落在了舆图东南角的一个点上——松江府。

“陆路不通,我们便走水路。”她回过头,平静地看着目瞪口呆的崇祯。

“陛下忘了,我们现在,有钱了。”

她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盖着鲜红凤印的懿旨,递到崇祯面前。

“臣妾已传旨河南巡抚徐知远,这是给他的第二封密旨。命他即刻持一百万两信票,火速南下松江府。江南的粮商,只认银子不认人。有这一百万两现银砸下去,足以买下半个江南的存粮!”

崇祯下意识地接过那封懿旨,手指都在颤抖。一百万两!他立刻想到了另一个致命的问题。

“水路?漕运早就烂到了根子里,从南到北,层层盘剥,等粮食运到京城,黄花菜都凉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谁说要走漕运了?”

张嫣终于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让崇祯从心底发寒的锋芒。

“我们走海路。”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三个字,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崇祯的心上。

“郑芝龙。”

“郑芝龙?!”崇祯猛地倒退了半步,手里的懿旨险些掉在地上,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个大海寇?!皇嫂,你……你竟与海寇为谋?!”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张嫣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郑芝龙是海寇,更是商人。只要价码给得起,他的船队,就是大明最快的刀!”

崇祯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平叛的刀,买粮的钱,运粮的船。

一环扣着一环,滴水不漏。

他感觉自己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一个提线木偶,被眼前这个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那股名为“恐惧”的情绪,再次死死攥紧了他的心脏。

“……就,就按皇嫂说的办。”

最终,他颓然地挥了挥手,像是瞬间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失魂落魄地转身离去,脚步踉跄,甚至撞到了门框都未曾察觉。

……

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河南,归德府。

巡抚衙门后堂,灯火通明。

徐知远刚刚将处置恶霸赵大麻子,并牵连出南阳李氏的卷宗封好,一名浑身泥浆的信使便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嘶哑着嗓子喊道:“京城八百里加急,娘娘密旨!”

徐知远心中一凛,立刻接过那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展开懿旨,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去江南,购粮,走海路,联络……郑芝龙?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当他看到“一百万两信票”的字眼时,只觉得那张轻飘飘的纸,重若千钧。

他霍然起身,对着门外用尽全力大吼。

“林诚!”

“大人!属下在!”他的得力下属林诚飞奔而入。

“点齐所有亲卫,一人三马,不计马力损耗!带上所有干粮、清水和金疮药!”徐知远将那封懿旨小心翼翼地揣入怀中,动作却快如闪电,“再把府库里那一百万两信票,用三层油布包好,你亲自带着!”

林诚大惊:“大人,这……这是要打仗吗?”

徐知远一把抓起挂在墙上的佩刀,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头也不回。

“比打仗更凶险!”

他的声音在寒冷的夜色中清晰无比,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决绝。

“去江南!替娘娘,下一场决定大明国运的豪赌!”

林诚愣在原地,随即反应过来,大声应道:“是!”

他转身冲向院外,对着集结的亲卫们嘶吼:“所有人,上马!目标,江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