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穿到七零年代:我在部队当厨子 > 第二十三章 总算换真人了
换源:


       刘秀琴胆子大了起来,扬声道:“队长叔,我们这不是高兴嘛!以后读报学习,再没那根棍子捣乱了!”

老队长点点头:“嗯,是该好好学。今天这事儿,苡秋、秀琴,你们俩脑子活络,遇事儿不怂,敢斗争,不错!咱们两个大队、给你们女同志都争了口气!”他目光扫过院子里晒得半干的那一小堆发黑的霉红薯块,眉头又习惯性地锁起来,带着点庄稼人心疼粮食的本能,“就是这堆辛辛苦苦才种出来的红薯……唉,糟蹋了。”

沈苡秋站起来,拢了拢散落在鬓角的碎发,脸上带着思考的神情说:“队长叔,这东西全烂了肯定是不能吃了。我琢磨着,沤一沤,倒是能当点肥料上到自留地里去?好歹也废物利用,减少点损失。”她指了指霉变发黑的红薯块。

“诶,这个主意行!”老队长眼睛一亮,“这东西发酵好了,劲儿足!比一般农家肥还顶用!”但随即他又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不过……这终究是李刚那王八犊子捅的篓子,让队里和娃儿们都跟着糟了罪。光给点肥,你们……亏了。”

刘秀琴反应快,立刻插话:“队长叔,光给点肥哪行?你看这眼瞅着快入冬了,地里活重,姐妹们天天吃的糙米杂粮,连点油水肉腥都少。这回我们揪出了蛀虫,挽回损失,咋说队里也该给咱这群‘顶了大半边天’的妇女同志……表示表示吧?给点实在的补贴?”她挤挤眼,周围的女知青们都跟着笑了起来,充满期待地看着老队长。

老队长被这群姑娘炙热又理直气壮的眼神看得有点架不住,他捻了捻下巴颏上几根花白的短须,瓮声瓮气地说:“嗯……是这个理儿。回头我上公社开会汇报这事的时候,一并提提!给你们争取点补贴票啥的,好歹买点红糖、豆油补补身子骨!你们都是咱俩队的先进骨干,不能亏待!”他说“先进骨干”几个字时,声调特意拔高了,透着一股自豪。

“谢谢队长叔!”姑娘们欢呼起来,声音比刚才更加响亮和欢快。红糖、豆油,在那个年代可是稀罕物。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沈苡秋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围着队长说话,她独自走到院角,望着远处被晚霞渲染成瑰丽红紫的连绵山峦。风拂过,带着深秋清冷的草木气息。长久以来压抑在心头的重负——李刚阴魂不散的觊觎、泼来的脏水、以及怕他借势逼迫的忧虑——此刻终于烟消云散,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格外顺畅轻快。那感觉,就像一只被囚禁已久的鸟,陡然发现笼门洞开。

刘秀琴走到她身边,用胳膊肘轻轻撞了她一下:“嘿,发啥愣呢?痛快了不?以后再也没人敢拿那套‘革命道理’压你了!我看那姓李的,这回没个三五年都甭想翻身!哼,还想‘生米煮成熟饭’?呸!做梦去吧!”

沈苡秋回过神,嘴角弯起一个真心的弧度,笑容清澈而明媚:“是啊,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她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远山,眼神变得坚定而充满期待,“以后再有人来找麻烦,甭管是谁,咱们就用今儿这法子,拉出来好好晒晒。这‘半边天’,我们自己撑稳当!”

“说得对!”刘秀琴重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两人并肩站着,如同两棵沐浴在夕阳下的小白杨,柔韧而充满力量。小院的灯火陆续亮起,照亮了新的一页。她们的未来,如同头顶那片逐渐展开的星空,虽然深邃未知,却充满了无限可能。属于李刚的阴霾已然散去,属于她们自己的、脚踏实地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她们已经准备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间,真正地顶起属于她们的“半边天”。

“哎,对了!有个事情得问一下你们。”刘秀琴的话音刚落,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环节,她拍了下手,声音清脆地高声道:“李刚是被带走了,可扫盲班总得有人顶上啊!原来他教大伙儿识字念书就是个幌子,净搅和读报学习,弄得乌烟瘴气。现在他倒了,咱们可不能停了扫盲班——这可是提升咱们两个村子文化水平的大事!这下谁来接下这差事,正正经经教咱们这些人读书识字?”

这个问题一抛出,院子里原本还在欢呼的姑娘们都安静了下来。老队长正捻着胡须,闻言也皱起了眉,目光扫过众人:“秀琴说得对。咱村子这扫盲班不能停!李刚以前占着这位置,不干人事。得找个稳重、有耐心、肚子里有墨水的人来接手。”

沈苡秋作为清河村的姑娘,一直没参与刚才邻村的热闹讨论,她走到院角几步远的地方,静静听着。听到扫盲班的问题,沈苡秋转过身来,眼神坚定地开口。她没有自荐——原主作为村里姑娘,识字程度有限。她不能强出头。

她思索着,谁可以呢?突然,沈苡秋想到了一个人。

沈苡秋说:“队长叔、秀琴,扫盲班教书的事儿,得找个会识文断字、耐心细致的人。我推荐我们村子的知青叶木棉。她虽说不是你们村的知青,但她也读过多年的书,字儿写得漂亮,念文章也利索。更难得的是她性子温婉。我见过她在我们大队里教娃娃们认过字,她耐得烦、教得也好,大家伙儿都夸她‘肚子有墨,性格沉稳’。”沈苡秋说到这里,看向女知青中那个文静的身影——叶木棉确实平时少言寡语,但做事一丝不苟,村里人都知道她识字的本事。

刘秀琴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作为她的同班同学,她比谁都清楚叶木棉的能耐。立刻拍着大腿附和:“哎呀,我怎么没想到!木棉顶合适!她教扫盲班,一来不会像李刚那样偷奸耍滑,二来学问深,念书识字样样精通。咱们这群人跟着她学,保准比过去强十倍!”

老队长听了沈苡秋的推荐和刘秀琴的帮腔,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看向叶木棉,只见她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旁边几个女知青也叽叽喳喳地赞同:“没错,木棉教识字可好了,比我从前在城里念私塾都耐心!”“她写字的工整劲儿,咱队里找不出第二个!”“苡秋说得对,让她顶上最公道,李刚那祸害总算换真人了!”

老队长捻着胡须,瓮声瓮气却透着满意:“嗯!还是苡秋这姑娘看得透!刘知青也是个实诚人。木棉娃子,你虽说不是我们村子的知青,但叔也知道你肚里有墨水,性子又稳重。既然大伙儿都信你,那我就将扫盲班就交给你了!回头我去跟公社说一声,准定没问题!等补贴下来了,队里再出点儿纸笔,你们要把扫盲班红红火火搞起来,给咱两个队里撑文化门面!”老队长那“先进骨干”的自豪劲儿又上来了,院子里的姑娘们个个喜笑颜开。灯火点点,映着众人脸上的希望。

“我?恐怕不太合适吧?”叶棉有些不自信地说。

“没啥不合适的。”王大柱走进来说,“叶同志,既然老队长如此信任你,可不要辜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