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当宿舍其他人都已入睡,她常常还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脑海中,那些灵魂碎片再次活跃起来,一段段模糊的舞姿、一丝丝强烈的情感、一句句低语……它们像破碎的星辰,在她意识的宇宙中旋转、碰撞。她试图抓住它们,将它们编织成一个有起承转合的故事,一个属于她自己的舞蹈。
她想起了杨树村的星空,想起了忘川河畔的冰冷与那一丝青草暖意,想起了地铁隧道里那场死亡的舞蹈与重生……一种模糊的创作冲动逐渐清晰。
她要跳一支关于“记忆”与“新生”的舞。
时间过得很快……
“学院杯”舞蹈大赛初赛在大礼堂正式拉开帷幕。台下座无虚席,评委席上星光熠熠,空气仿佛都凝固着紧张与期待。
古典芭蕾组率先登场。冷玥果然不负众望,一曲《吉赛尔》选段,技术堪称完美。每一个挥鞭转(Fouetté)都精准无误,每一个跳跃都轻盈落地,手臂的弧度、脚尖的延伸,如同精密仪器测量过一般。她的表演冷静、克制,充满了理性的美感,赢得了评委们频频点头和高分,毫无悬念地晋级复赛。
苏晓檬的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灵动俏皮,将少女的娇憨与情愫演绎得惟妙惟肖,虽然个别技巧稍有瑕疵,但胜在情感真挚,也成功晋级。
夏婉的现代舞选择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片段,融合了她擅长的Urban元素,节奏感强,舞台表现力十足,虽然被一位评委点评“商业气息稍浓”,但也顺利过关。
轮到当代舞组。高手云集,风格各异。有的充满力量与对抗,有的极尽柔美与哀婉,有的探索肢体与空间的极限。
杨青青抽到的签位靠后。她站在侧幕条边,身着一条简单的、略带褶皱感的浅灰色纱裙,赤着脚。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反复练习动作,只是静静站着,闭着眼,调整呼吸,仿佛在将自己与后台的喧嚣隔绝开来。
当她终于走上舞台时,台下响起一些细微的议论声。她的装扮太素净了,甚至有些“寒酸”。灯光打在她身上。
没有音乐前奏。
她以一个极其缓慢的、如同胚胎蜷缩般的姿势起始。然后,仿佛被某种内在的脉冲唤醒,她的身体开始细微地、神经质般地震颤,如同混沌初开,如同记忆碎片试图重组。这时,一段极其空灵、甚至带着些许噪音干扰感的电子音效缓缓渗入,营造出一种恍惚而不安的氛围。
她的舞蹈动作变得支离破碎,时而像是被无形的线拉扯,时而像是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蜷缩防御。她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丢失的东西。这是“记忆”的混乱与痛苦。
评委席上,一些评委露出了疑惑或审视的表情。
突然,音效中融入了一丝极其微弱、却持续存在的、类似心跳的节拍,又像是生命最初的搏动。杨青青的动作随之开始变化。那些破碎的姿势开始尝试连接、延展。她开始在地面上爬行、探索,像初生的婴儿,笨拙却充满渴望。她的指尖划过地板,仿佛在触摸虚无,又像是在确认自身的存在。
一个缓慢的、艰难的站立过程,被她演绎得充满了仪式感。每一次尝试站起又跌倒,都带着一种不屈的生命力。终于,她完全站立,仰起头,仿佛第一次呼吸到空气。
音乐变得开阔起来,加入了风声、流水声等自然元素。杨青青的舞蹈也随之变得流畅、开阔。她的旋转不再追求速度与数量,而是像风中的种籽,自由而充满希望地飘旋。她的跳跃不再强调高度,而是如同羚羊般轻灵、自然,每一次落地都带着对土地的眷恋。
她的脸上没有笑容,却焕发出一种内在的、宁静的光彩。仿佛经历了漫长的黑暗,终于迎来了破晓。
最后,她再次缓缓蜷缩下来,但不再是开始的痛苦防御,而是如同回归大地的怀抱,安然、满足。整个舞蹈,没有炫技的高难度动作,却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生命的隐喻。
音乐停止。
台下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后,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猛然爆发开来,热烈而持久。
评委席上,几位资深教授交换着眼神,眼中充满了惊讶与赞赏。那位校外聘请的、以挑剔著称的现代舞团艺术总监,甚至轻轻鼓了掌。
“非常独特的表达。”
“情感投入极深,完全超越了技术层面。”
“这种原始的、内在的生命力……很久没在学生作品中看到了。”
“编舞很有想法,虽然还有些青涩,但潜力无限。”
高分!毫无悬念地晋级复赛!
后台,苏晓檬和夏婉激动地抱住杨青青。冷玥也难得地对她点了点头,说了一句:“情感浓度很高。”
初赛的成功,让杨青青的名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舞院变得响亮。人们开始议论那个跳“奇怪”却“感人”的当代舞的女生。她的独特,从被暗自议论的“异类”,变成了被认可的“风格”。
然而,杨青青自己却显得有些平静。跳完那支舞,她仿佛耗尽了某种巨大的能量,回到后台后很久都没有说话。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刚才的舞蹈中,她不仅仅是在演绎,更像是将一部分灵魂、那些深藏的记忆碎片、甚至是对前世今生模糊的感知,全都倾注在了那方舞台之上。
复赛、决赛,更强的对手,更高的期待。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而那把藏在骨头里的、“洪荒草原”的妖刀,已然出鞘,寒光乍现。
当初赛落幕……
“学院杯”舞蹈大赛复赛的赛制公布后,瞬间点燃了整个舞院。并非简单的依次表演打分,而是采用了更具对抗性和观赏性的“擂台排名赛”模式。
当代舞组进入复赛的共有十二名选手。根据初赛分数,他们被分为四档。杨青青因初赛惊艳表现,竟被分在了第二档,与另外两名实力强劲的男生并列。第一档只有一人,是表演系大四的学姐秦薇,以技术全面、情感爆发力强而著称,是夺冠的最大热门。
复赛规则:由低档位选手依次向高档位选手发起挑战,每人需准备两支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支主跳,一支备用应对挑战)。挑战者表演后,被挑战者需以一支作品应战。由评委当场亮分,胜者晋级下一轮,并可选择继续向上挑战或保级休息,败者则直接淘汰。最终根据胜场数、挑战高度等因素综合评定,决出前六名进入决赛。
赛制一出,一片哗然。这已不仅仅是舞蹈技艺的比拼,更是策略、体力、心理和应变能力的综合较量!
抽签决定挑战顺序。练功房里的气氛更加白热化,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无形的电火花。选择挑战对象、斟酌作品风格以克制对手、保留体力……每个人都绞尽脑汁。
第一日复赛,大礼堂再次爆满。
低档位的选手们率先发起冲击。有人选择保守战术,挑战同档或稍高一档的选手,力求稳扎稳打;也有人野心勃勃,直接挑战高排名者,虽大多铩羽而归,却不乏亮眼表现,博得满堂彩。
轮到一位第三档、以技巧难度见长的男生挑战第二档的杨青青。他选择了一支充满阳刚力量、大量地板动作和高难度旋转的现代舞,试图以技术和力量压制看似柔弱的杨青青。
男生表演结束,汗水淋漓,气息粗重,获得了不错的分数。压力给到杨青青。
杨青青静立片刻。她没有选择那支苦练的、关于“记忆与新生”的主作品,而是启用了备用作品——《风之絮语》。
音乐空灵,仅有风声、铃铛和极简的钢琴音符。她翩然起舞,动作完全不同于对手的刚猛。她仿佛化作了风本身,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她的舞步轻盈得几乎不沾地,旋转如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的涟漪,跳跃如同被气流托起的羽毛。没有炫技的托举或高速旋转,却将“轻盈”“流畅”“变幻”做到了极致,每一个动作都仿佛与那无形的风共鸣,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自然韵律和空间美感。
一刚一柔,形成了极致对比。
评委打分:杨青青以微弱的优势胜出!评委点评:“以巧破力,以意胜形。将当代舞的自由与身体的灵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那男生虽败犹荣,鞠躬下台。杨青青成功守擂。
随后,又有两人向她发起挑战。一人以情感浓烈的戏剧性舞蹈进攻,杨青青以一支充满内在沉思、动作极简却张力十足的《默》应对,再次险胜。另一人则试图以流行的街舞元素融合当代舞,杨青青则出人意料地跳了一支带着些许原始部落祭祀感的舞蹈,动作古朴而充满生命力,再次以独特的风格化表达取胜。
一日三战,杨青青竟全部守擂成功!虽然每次优势都不大,但她那种难以归类、每次都似乎能拿出不同风格、直击作品内核的表达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她的名字,在观众和评委心中分量陡增。
冷玥在古典芭蕾组同样高歌猛进,她以无可挑剔的技术和冷静精准的演绎,连续击退挑战者,稳坐第一档的宝座。苏晓檬和夏婉则未能突破重围,在复赛中段遗憾止步,但她们的表现也已赢得了尊重。
复赛最后一天,高潮来临。目前排名,秦薇依旧第一,杨青青凭借三场守擂胜利,积分竟跃升至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