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电磁静默实验室。
墙壁上的法拉第笼纹路在幽蓝应急灯下泛着冷光。
林枫坐在全息沙盘中央,像一尊未完工的雕像。
他的指尖在虚空中划过,环形探测阵列的每一节段随之旋转、展开,节点数据如星河流转,映在他瞳孔深处,那抹幽蓝仍未完全褪去。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冰冷而机械:【“工程模拟模块”仅支持非武器类科技造物预演,解锁条件:国家科研职级≥助理研究员。
当前权限不足。】
林枫嘴角微扬,带着一丝讥诮。
“不让我碰武器?可你们给的蓝图,本就是战甲的骨架。”
他调出手腕终端,接入李昂破解的直播后台数据流。
屏幕滚动着过去72小时的统计报告:拓扑梦想家(TopoDreamer)频道新增粉丝231487人,其中67.3%来自国内军工院校、航天研究院和国防重点实验室。
弹幕热词排名前三分别是“拓扑约束”“引力场建模”“能量闭环效率”。
有人甚至用代码复现了他的推导过程,附言:“这不像学生作业,像作战系统底层协议。”
他的目光沉了下来。
这不是崇拜,是觉醒的信号。
手指轻点,他在沙盘搜索框输入:“高能等离子约束腔”。
刹那间,环形阵列自动解构重组,材料参数逐级匹配,冷却通道自动生成——但结构形态却悄然趋近于类人形框架:双肩拱卫能源核心,脊柱贯通动力回路,髋部关节预留力矩输出接口。
整个躯干线条流畅而刚硬,像一尊沉睡的战士。
林枫呼吸一滞。
这不是巧合。
系统没有拒绝武器,它只是在等一个“合理”的理由。
“应用场景……是吗?”他低声自语,“那就给你一个合规的壳。”
次日清晨,清北物理系教研室。
林枫将一份打印整齐的立项书放在沈教授案头《基于环形阵列的宇宙射线实时监测系统》,附带预算明细、技术路线图和可行性分析。
文件末尾,赫然写着“拟申请校级创新基金二十万元”。
沈教授推了推眼镜,快速翻阅,眉头渐渐舒展。
“这个思路……你是从那天的推导里延伸出来的?”
“是。”林枫语气平静,“宇宙射线扰动与虫洞残余场存在耦合特征,若能在地表建立分布式探测网络,或可提前预警空间异常。”
沈教授沉默片刻,在签字栏落笔,批注一行小字:“建议纳入青年重点培养名单,优先推荐至‘龙渊’预选库。”
可不到半小时,项目评审会上,周文渊一把将文件摔在桌上。
“预算过高!技术路线模糊!一个挂科生,搞什么前沿探测系统?你们是想让他用创新基金买乐高吗?”他声音尖锐,目光扫过林枫时满是不屑,“年轻人有点热度就飘了?科学不是直播打赏!”
没人反驳。
林枫也没开口。
他收起文件,转身离开会议室,背影安静得像一场未落的雨。
三天后,拓扑梦想家(TopoDreamer)直播间。
标题只有八个字:【全民共建,星辰之眼】。
林枫站在镜头前,身后是一块写满公式的白板,语气却罕见地温和:“我们缺钱,但不缺人。如果你有废旧金属罐、压电陶瓷片、甚至老式收音机里的线圈——都可以成为宇宙的眼睛。”
他详细讲解如何用日常材料制作简易宇宙射线传感器,附上电路图、封装方式和数据上传协议。
李昂在后台同步开放分布式聚合平台,自动校准各地上传的微弱信号。
“每一份数据,都是对未知的一次凝视。”林枫说,“我不需要天才,只需要相信科学的人。”
三天内,上千份“民间探测单元”从全国各地寄来:有小学生用饼干盒改装的屏蔽舱,有退休工程师手焊的信号放大器,甚至还有藏区寺庙寄来的铜铃感应阵。
TP值稳步攀升。
【科普转化效率达标】
【解锁“模块化建造预演”功能】
全息沙盘再度展开,这一次,不再是单一结构,而是由无数民间单元拼合而成的虚拟阵列,覆盖全国二十七省。
数据流如江河汇海,拓扑模型自动优化,精准度逼近专业设备的78%。
第七天,地下实验室。
老魏佝偻着背,拎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箱进来,低声说:“龙渊报废库淘的,军用级伺服电机,没联网,查不到。”
林枫打开箱子,取出一枚黑灰色的关节模组,表面刻着模糊编号:HX-7M。
这是十年前某型单兵外骨骼的驱动核心,早已停产。
他将其接入沙盘预演系统,启动模拟组装。
全息影像中,机械臂自动校准角度,能源回路逐级激活,姿态传感器完成初始化。
就在动力脊柱即将闭合时,系统突然弹出红色警告框:
【检测到高功率反馈模拟】
【结构特征匹配度91.7%:疑似单兵外骨骼动力架构】
【请确认实际应用场景,否则禁止继续预演】
实验室陷入死寂。
林枫盯着那行字,良久未动。
然后,他缓缓抬手,在输入框敲下一行字:
“民用地质勘探辅助装置,适用于高原、深井等复杂地形作业支持。”
回车。
警告消失,绿灯亮起。
沙盘中的机甲形态悄然更名:【勘探者-1型】。
轮廓未变,战意深藏。
当晚,林枫回到宿舍,将伺服电机残件藏于床底。
窗外,月光被云层割碎,像一场无声的警报。
他刚合上眼,门锁轻响。
一道身影无声推门而入,脚步如雪落荒原。
苏冰站在床边,俯视着他,手中战术手电的光束缓缓移向床底,照亮了一角金属残骸。
她声音冷得能结出霜来:“你到底在造什么?”苏冰站在床边,战术手电的光束如刀锋般钉在那截露出床底的金属残骸上。
锈迹与油污混杂的HX-7M伺服电机模组,像一块沉默的证物,宣告着某种不可逆转的越界。
林枫没有起身,只是缓缓坐直了身子,背靠床头,目光平静地迎上她冰冷的眼神。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他脸上划出一道明暗交界的线。
“如果我说,”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这是给川西山区小学建天文观测台用的自动升降平台驱动装置,你信吗?”
苏冰没笑。
她从不笑。
但她的眼神微微一颤——那是林枫第一次在她面前,用谎言包裹真相,却又坦然得不像在撒谎。
她盯着他,良久,才开口,字字如冰珠落地:“龙渊允许你‘装废物’,但不允许你‘越界’。你的每一步都在监控之下,不是怀疑你,而是这个世界,不会给天才留第二次犯错的机会。”
她将一枚银灰色的小型装置放在桌上——新型量子信号屏蔽器,军用级,编号加密。
它能切断一切无线通信,连系统直播流都会被强制静默。
“这是保护,也是警告。”她说完,转身离去,风衣下摆扫过门槛,像夜色收回它的影子。
门轻轻合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林枫却知道,界限已被触动。
不是他越了组织的界,而是世界正逼他划出新的边界。
他低头看着床底的残件,忽然笑了。笑声很轻,却藏着锋芒。
“可有些边界……”他低语,“必须由我来划。”
他打开终端,重启直播,标题悄然更改:
《如何用废品造一台能爬山的机器人》
镜头前,他拿起那枚HX-7M模组,拆解、测绘、3D建模,一边讲解高原地形对动力系统的扭矩需求,一边“无意间”展示关节回弹缓冲算法的优化逻辑。
弹幕瞬间炸开——
“这结构……是仿生膝关节?”
“等离子冷却槽布局,怎么跟‘天巡’无人机那么像?”
“他在教我们造什么?地质机器人?还是……战甲原型?”
技术点数(TP值)如潮水上涨:
【民间技术扩散指数达标】
【解锁“动态负载模拟”子模块】
可就在凌晨00:17,系统界面突现猩红警告:
【检测到境外技术猎头组织“欧米茄科技(Omega-Tech)”启动“影袭协议”】
【目标:拓扑梦想家(TopoDreamer)核心算法】
【威胁等级:B ,建议立即断网隔离】
几乎同时,手机震动。
李昂发来一张截图——校园内网“教务处紧急通知”邮件,附件名为《补考安排.xlsx》,实则嵌套三层木马,一旦下载,实验日志中的环形阵列拓扑图将被自动上传至境外服务器。
林枫瞳孔一缩,立刻拔掉所有设备网线,关闭Wi-Fi与蓝牙。
他没有依赖任何防火墙,而是拨通老魏的专线电话:“老地方,物理断联,启动‘锈铁’协议。”
十五分钟后,地下实验室恢复连接——通过一条埋设于清北老校区电缆沟的独立光纤,未接入公网,代号“锈铁”,连龙渊都不知情。
可就在他准备清查数据痕迹时,全息沙盘突然自主激活。
“勘探者-1型”虚拟模型缓缓旋转,右臂展开,掌心裂开一道缝隙,浮现一幅微型设计图:环形电极阵列包裹着螺旋注入腔,中心一点幽蓝火种——是等离子喷口的初级构型。
系统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蓝图碎片005解锁进度33%】
【请命名该项目】
林枫凝视屏幕,指尖悬停在输入框上方。
这是刀出鞘的第一声轻鸣。
他缓缓输入四个字:
代号:护国之刃
窗外,一道红点悄然掠过楼宇间隙——微型侦察无人机,搭载光学追踪与声波窃听模块。
下一瞬,红点骤灭。
电磁脉冲(EMP)陷阱精准引爆,电流弧光在夜空中一闪而逝,像星辰眨了下眼。
寂静重归。
林枫望着尚未完成的机甲轮廓,轻声道:“你保护我,我保护他们……这局棋,才刚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