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又娟听二姐说胡老师中风坐轮椅了,她曾经想过要不要上门去看一下,但终究没有勇气上门。
自己这样一幅潦倒样子,有何面目面见当初曾经那么看好自己的老师呢?
她记得她还欠着胡老师当年的五元钱到现在都没有还给他,那是到县城里参加数学竟赛,要出五元的车费,又娟没有钱,就说不想参加,胡老师帮他把车费垫了。
那时候又娟在心里想,等将来长大了挣钱了,就一定加倍的还给胡老师,可是到现在她都还没有还给他。
后来又娟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一个小收音机,又娟本来想把那台小收音机送给胡老师,但是胡老师坚决不肯要。
又娟看着那台小收音机,这东西对她也没多大用处呀,还不如那些优秀奖的钢笔和日记本来的实在呢。
后来,好像那收音机被大姐拿去了,说她晚上没事的时候,听听流行歌曲。
脑子里胡乱想着,车辆走走停停,里面的人上上下下,不知不觉居然到了又娟的下车点了,
又娟回过神发现的时候,司机正要关车门继续出发。又娟赶忙的喊住,一边慌忙拎着自己的大包小包要挤身下车。
越忙越容易出乱子,慌里慌张结结实实的一脚踩在了坐在靠外边的肖凤脚背上,奶白色的细质长筒皮靴背上一个明晃晃黑乎乎的脚印。
对不起!对不起!又娟忙不迭低头的赔礼道歉。
你瞎狗眼了呀!我两千多元才买的新靴你赔得起吗?肖凤龇着牙皱眉看着被踩痛的脚,翻着白眼,差点跳起来的喊道。
对不起!对不起!又娟一个劲儿的赔礼道歉。
司机一个劲儿的催,乘客里也有些不耐烦了。
“对不起可以买回这双鞋吗?你给我——!”肖凤仍翻着的白眼,红红的嘴唇一开一合的,有些不依不饶的,忽然就愣住了。
她有些不可思议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许又娟,
“到底要不要下车呀,要下就赶紧的!不然我就关门开车走了。”
司机下了最后通牒,一车的乘客,也大多不耐烦了,“快走吧,谁知她们要吵多久?”
“下,我下!”又娟急忙应道,顾不得肖凤翻着的白眼和她两千多元的新靴子了,提着自己的大小包,赶紧从后车门下了车。
而肖凤也没有再拦着她。
公交车终于哼哧着摇摇晃晃的离开了,隔着车窗玻璃,肖凤仍然有些不敢相信的的望着又娟,然后车辆渐渐远去。
又娟不知道肖凤到底有没有认出自己,应该是认出来了吧,她会在那个同学群里怎样说她呢?
晚上回到家里,又娟仔细的想着当年的那些时光,那应该是她最惬意的一段时光吧,除了学校里要交钱的时候,好像没什么可以难住她的。
30年后肖凤的变化真大啊,当年黑黑的,有点塌的鼻梁处有几点雀斑的黄毛丫头,现在成了妥妥的一只白天鹅。
又娟又看看自己,现在的又娟比当年她长高了些许,还是瘦瘦的,但却多了一头的白发,满脸的沧桑。
与那些曾经的他们,真的无法比拟。
年刚过四十的又娟几乎一满头的白发,如果不看脸只看头发,那么又娟和七八十的老太太还真差不离。
又娟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有白发了。
她记得读还是在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检查个人卫生,老师一个个扒拉着的查看女同学头发里有没有虱子,扒拉到又娟的脑袋,老师惊到,这孩子,怎么这么小就有白发了!
头发白的最厉害的时候应该是在丫丫中考的那一年。
丫丫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又娟操心着急的问题,是又娟严重的心病。
又娟后来到底还是辞了小饭馆的活路,虽然老板娘开的工钱比一般的地方都高一点,而且对她也挺不错,但是她几乎没有一点管理丫丫学习的时间了。
又娟不明白村里和丫丫同龄的小朋友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带着的,有的爷爷奶奶几乎大字都不识一个,带的娃儿却是妥妥的学霸。
而她,稍微对丫丫管理的松散一点儿,丫丫的成绩就下滑的厉害,惨不忍睹。
开始的时候,又娟以为丫丫在老板娘介绍老师那儿做家庭作业,碰见不会的老师会给她讲解一下,可是丫丫的成绩却越来越糟糕。
新学期开始后丫丫居然连八十分以上都很难考上,后来又娟才发现那老师根本不像老板娘给她说的那样会给在那儿做作业的孩子讲解,她一点也不管那些在那儿做作业的孩子们会不会做,只是提供了一个做作业的场所而已。
一屋子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吵吵闹闹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实在不会的,差不多到点的时候,老师一一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让他们写上就完事。
如果是爱学习,学习习惯好的,倒没什么,不会的,会自己拉着老师主动的问一下。
可是丫丫这样的混气孩子,能抄则抄,没地儿抄的,就算有老师告诉她答案,她也根本不会去理解记住。
而且知道最后里老师肯定会告诉她所有作业的答案,所以连会做的题也懒得去多想一下,只等着老师来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了,成绩不下滑的厉害,才怪。
又娟只能向老板娘辞工的时候,老板娘以为又娟是嫌活太累了,嫌工钱給的低了,但无论老板娘怎么挽留,又娟都坚持要辞工,又娟说她挣再多的钱也是为了丫丫,临了临了,别钱没挣到多少,孩子也给耽误了。
为此,老板娘还生了又娟好长时间一段时间的气,可是看到又娟为丫丫心急火燎的,又劝她放宽心,孩子还小,还在小学里,慢慢来,来得及的。
只有后来的又娟才知道,哪里还来得及?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永远的错过了。甚至一步没有走好,接下来的步步都分外吃力,越掉越远。
又娟又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失业。
没有文凭,没有外表,没有任何的手艺特长,也没有什么背景靠山,这样的她想要在镇上找一份既可以拿工资,又能照顾到丫丫的工作,似乎不可能的。
镇上本来就没什么多的厂子,都是一些小型的工厂,要么三班倒,要么没有固定时间的加班加点。
每一个招工单位,你的加入,就等于除了吃饭睡觉,你所有的剩余时间都卖给了工厂里,时间不仅是你挣的工钱,也是厂子的发展和老板的效益。
而且,就算是这样,像又娟这样的,也得有熟人的介绍才能进去。
开发区工业园里倒是常年招工,而且待遇也要好一点,可是离家远,而且吃住都得在厂子里。
又娟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公公婆婆的重要性。可惜她不能把公婆从黄土堆里扒出来,帮她带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