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又娟都抱着脑袋的想,如果能够回到从前,就算穷一点,还再穷一点,她是不是都不会让丫丫的幼儿童年时期过的那样的磕巴暗淡,她要努力的让丫丫和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可惜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世上没有后悔药!
如果世上真的有后悔药的话,她最想回到的应该是自己初一那年吧,无论多艰难,就算卖肾,她也一定要努力读书,就算不能读大学,她可以初中毕业后考师范,她记得他们那个时候只要分数足够高的话,读师范是不要钱的。
又娟和弟弟曾经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但是弟弟努力读书并考上了985大学,而又娟止步于她的初一,现在他们的生活天壤地别的,不仅他们,还有他们的孩子。
弟弟的孩子的幼儿园是双语幼儿园,而且那时期他就已接触到各种他将来可能感兴趣的东西,沙画,游泳,钢琴,各种球类,各种棋类,等很多连又娟都没有听说的东西。
有些内容孩子只接触了一次便不再感兴趣,有些学习了一段时间最终放弃,有几样一直到现在,比如画画,围棋,跆拳道,孩子一直都在学习中,英语和写作是弟媳要求必须要学的。
所以比丫丫小五岁的表弟,英语可以和别人进行普通的对话交流,街面上所有的英语标语和指示图,他几乎都能看得明明白白,而丫丫只能用一言难尽来解解嘲,她还连26个英语字母都没有记全。
弟弟家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他和弟媳的大学同学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几乎都是当地精英,每一个都混的风生水起。
弟弟一家每到一地都会有热情周到的接待,吃,喝,住,热门景点,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典故,熟门熟路或有钱或有权的同学们一一给他们引导,省钱省时,又开心热闹。
关键是玩的很地道,有很多甚至连导游都不知道的或者不随便让靠近进入的地儿,因了同学在当地的特殊关系,都给走了绿色通道。
当然,如果有同学到弟弟所在的城市来旅游,弟弟一家也是全程热情接待,弟弟也会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人脉给远道而来的同学们开通各种绿色通道,大行方便之门。
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的朋友圈。
弟弟的朋友圈里除了他的大学同学便是高中同学,这所当地最著名的高中里,就算当年没有考上大学的,在当地小小的县城里也混的不错,毕竟有了那么考上名牌大学的同学们,这个那个的伸出手来拉一把,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小康殷实之家。
又娟没有朋友圈,她只读到初中一年级。
班里的同学是从各个村小里上来的学生重新编的班级,她好像和班里的谁都不是很熟,在学校里的时候埋头学习,回到家里拼命的干活。
现在回想起来,初中一年的学习生涯里,除了几位任课的老师,偶尔的几个同学的名字外,她居然连一张清晰的同学脸庞都回忆不出来。
倒是有一位小学同学和又娟十分要好,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她和又娟都是同桌,初中里又分在了一个班级。
她的成绩和现在的丫丫差不多,中等,偶尔的中等偏上,更多的是中等偏下。
她有一对双胞胎弟弟和很明显重男轻女的父母。虽然初中的时候也和又娟是一个班,不过座位隔的很远了。
又娟听说她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去了广州打工,不到二十岁就出嫁到外地,几乎不回娘家了。
前两年,春节刚过,又娟回娘家,坐在自己旁边的一个女人浓妆艳抹的,过膝的长筒靴,尖长漂亮的水晶指甲,一股浓烈的香水味,熏得旁边本就有点晕车的又娟头昏脑胀,几乎要作呕,
女人和别人聊着微信,有点蹩脚的普通话,声音很大。
又娟有些反感的多看了她两眼,明明是地道本地人,干嘛要说蹩脚的普通话呢,土不土洋不洋的!
然后又娟瞥见了女人手机面上正在聊着的微信群“XX中学九二届年级群”,正是又娟当年读的那所中学的那一届同学。
那一个年级里面有群员79人,又娟记得当年他们读的那个年级应该有三个班,每个班约五十人左右,后来独生子女时代后,学生也越来越少了,现在整个个学校里就只有一个年级班了,马上就要拆走合并了。
据说家里条件稍好一点的,都想办法到县城里更好的中学里就读,那样,能够考上弟弟当年读过的那所重点高中的几率就会大一些。
又娟仔细打量那位坐在自己身边,和群里聊的正欢的女子,她一遍遍在脑海里搜索关于身边这张脸盘的记忆,很遗憾,她真的认不出来她到底是谁。
也许是别班的同学吧,毕竟那时有三个班,她每天都是来去匆匆的,连自己班上的都还没有认全乎,更别说别个班级里的了。
女子应该新加入群的,红包发了几波,你来我往的,和大家聊的好不起热闹!
忽然群里有人喊道,“肖凤,你还记得沈又娟吗,那个小学和你做了几年同桌的女同学?”
肖凤?!
旁边的这位女子就是她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同桌的肖凤?
又娟不由多看了身边的女子几眼,不像,真的一点都不像,最明显的是当年的肖凤和她一样都是单眼皮,而现在居然是大双眼皮,而且下巴也不是这么尖尖的。
但是再仔细的多看几眼,似乎又有那么点儿当年的轮廓。
“怎么不记得,前几年我碰到过她弟弟的,她弟弟现在混的挺不错的,她弟弟说她现在就是一神人,居然连手机都不用,万一有什么急事儿的想找她,还真不容易!”
女人显然还没有注意到坐在她身边的就是他们群里正在聊着的神人儿。
“也真是神人!当年她的成绩那么好,怎么就突然的不读了呢!”群里一个人叹道。
“重男轻女呗,你知道她弟弟吗,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现在牛的不得了,如果沈又娟当年继续读下去,说不定还能考北大清华呢!你们不知道她脑子有多灵光,经常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做别科作业,还居然能考第一!可惜了,这么个神人!”肖凤撇嘴道。
“前年春节的时候,我遇到胡老师,胡老师还向我打听过她呢?”最开始提起又娟的那个同学道。
又娟将头别向窗外,胡老师是她当年的班主任,也是几次上门希望她能够重返校园的那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