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青铜鼎背锅记:我俩真是正经谈恋 > 第三十三章 京城风云之温暖光芒
换源:


       裴煊和林薇对视着,随即下定了决心。“我们赶紧回京城,或许能从那边找到更多线索。”林薇提议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你的急救包可不能掉在这里,”裴煊俯身拾起林薇放下的背包,嘴角微微勾起一个笑容,“我可不想让这位‘妖人’被怀疑是投机取巧的庸医。”

“哼,你才是个古板的随身护卫。”林薇撇了撇嘴,心里却感到一阵暖意。正是这种幽默而轻松的互动,冲淡了她内心的紧张。

裴煊细语着关于京都的新鲜事,两人一路走去,欢快的气氛逐渐驱散了他们心中的阴霾。

然而,随着京城的轮廓逐渐显现,林薇的思绪又被压抑的担忧所困扰。裴煊察觉到她的沉默,轻声问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那个神秘人在集市上做什么,他一定和青铜鼎有关系。”她皱眉,仿佛一时间无法摆脱这个困扰。

“或许他只是来长安游玩?”裴煊试探性地问道,想活跃气氛。

“可他并不想被看到。”林薇摇头,突然停下了脚步,目光炯炯。“我决定,我们先去找那个神秘人!或许他能给我们一些线索。”

裴煊略微愣住,嘴角忍不住上扬:“果然,林医师的脑袋总是如此灵光。不过,神秘人可不是小猫小狗,我们连个线索都没有,就像在大海捞针。”

“总比坐等消息强。”林薇反驳道,眼中燃起一丝挑战的火焰。

“那就加把劲吧,跟我一起琢磨。”裴煊干脆把计划定下来,一副直冒热气的模样。

二人相视一笑,仿佛前方的险阻都不算什么。

几日后,河南村的城门口,林薇披着轻薄的斗篷,假装自己是个路过的商人,低着头,偷偷打量着进出的路人。裴煊在一旁静静守候,他的脸上写满了耐心,手中则玩弄着一根银色的算盘珠子,偶尔侧目看向林薇,心中暗自佩服她灵活的思维。

“看那边!”林薇突然指向一名乞丐,她觉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狡黠。乞丐面前的空碗不仅仅是乞讨的工具,更多的是庇护他与外界的秘密。“我们去问问他。”

裴煊的眉头微微一皱,虽然不太安心,但林薇的直觉不可小觑。

“多年来长安城的见闻,我还是能察觉出一些端倪。”乞丐看似不经意地用手指了指远方:“那黑衣人常在集市附近晃荡,他似乎在寻觅什么。”

林薇频频点头,心中暗想:“看样子我们找对人了。”

“你们要小心。”乞丐的语气变得严肃,似乎是在叮嘱。他眯着眼,似乎感知到了即将来临的风暴。

“多谢提醒,我们会的。”裴煊郑重回应。

临出城时,林薇忍不住打趣道:“裴大人,今日可是得到了贵人相助,待我好好煮个肉汤犒劳你!”

“大人常年忙于政务,何苦为我这样小事。”裴煊笑了笑,却可以看到他期待的眼神。

“别太谦虚,我可是个医术高超的妖人,手中可有药方哦!”林薇一边说着,一边轻快地向前走,笑声在微风中荡漾开来。

裴煊在后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暗暗感动。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古代,他们在不断地寻求真相与安全的路上,彼此的陪伴与默契,似乎成了前行中最温暖的光芒。

随着他们的脚步,长安的城墙透出耀眼的光辉,带着希望与挑战的未来,正向他们走来。

河南村的尘土尚未完全从靴面上拂落,林薇和裴煊已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官道。乞丐那句“小心”像根无形的刺,扎在两人心头,但更多是被即将揭开谜底的兴奋所取代。林薇裹紧了斗篷,感受着背包里急救包沉甸甸的存在——这不仅是她的“妖术”证明,更是她在这个时空安身立命、守护重要之物的依仗。

“裴大人,”林薇侧头看着身旁策马缓行的裴煊,他一身常服也掩不住那股子端肃清正的气质,“你说,那黑衣人在集市寻觅的东西,会不会……也和那鼎有关?”她总觉得,那诡异的青铜鼎碎片是串联一切的关键,是她穿越的“钥匙”,或许也是某些人图谋的“锁”。

裴煊指尖摩挲着那枚银色的算盘珠(这似乎是他思考时的习惯),闻言点了点头,目光投向远方长安的方向,带着一丝凝重:“八九不离十。鼎,国之重器。碎片流落民间,本就蹊跷。若再与心怀叵测之人、乃至外邦势力扯上关系……”他没有说下去,但林薇已经读懂了他未尽的担忧——那就不再是简单的盗窃或奇物收藏,而是可能动摇国本的祸端。

“所以,我们更要快点回去!”林薇挥了挥拳头,像是给自己打气,“集市人多眼杂,他既然常去,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我林薇别的本事没有,观察力可是一等一的!”她想起自己能在急诊室人满为患时一眼揪出最危急的病人,这份“职业病”用在找人上,没准有奇效。

裴煊被她信心满满的样子逗乐了,嘴角弯起一个清浅的弧度:“林医师的‘望闻问切’,怕是要用在长安城的犄角旮旯了。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点促狭,“届时若被巡街武侯当成行迹鬼祟之人盘问,裴某可未必能及时亮明身份替你解围。”

“哼!”林薇一扬下巴,“我有急救包在手,到时候就说我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的‘民间疾苦观察使’,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和……嗯,疑难眼神!”她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惹得裴煊低笑出声。官道上单调的马蹄声,因这轻松的笑语而显得不那么沉闷。

几日的路程在互相调侃与对长安局势的分析中飞快流逝。当那巍峨雄浑、宛如巨龙盘踞的长安城墙终于再次映入眼帘时,林薇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上一次入城,她还是个仓惶无依的“妖人”,如今归来,身边有了可靠的伙伴(尽管是个爱吐槽的古板侍郎),心中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座城市,依旧散发着包容万象又暗藏汹涌的宏大气息。

入城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裴煊吏部侍郎的身份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守城兵士验过鱼符,恭敬放行。只是在看到林薇时,眼神中难免带着一丝好奇和探究——毕竟一个年轻女子,跟在侍郎大人身边,还背着个古怪的包裹。

“看,这就是‘名人’的烦恼。”林薇压低声音,对裴煊眨眨眼,“裴大人,看来我的‘妖人’名声还没完全洗刷干净啊。”

“无妨。”裴煊目不斜视,策马前行,声音却清晰地传到林薇耳中,“待林医师用你那‘怪诞’医术多救几人,名声自然扭转。届时,只怕是‘神医’之名传遍长安,求医者踏破门槛,裴某想替你挡着些‘明枪暗箭’,怕都挤不进去了。”

“那敢情好!”林薇眼睛一亮,“我可以开个医馆,就叫‘薇煊堂’?或者‘古今妙手屋’?专治各种跌打损伤、疑难杂症,顺便推广一下基础卫生知识……”她已经开始畅想用现代医学知识改造大唐医疗体系的宏图伟业了。

裴煊无奈地摇摇头,眼底却带着纵容的笑意:“林医师的‘奇思妙想’,果然从不让人失望。”他心中暗忖:这女子,身处险境仍能心怀济世之念,这份赤诚与乐观,倒比许多饱读诗书的士子更显珍贵。

两人并未直接回裴煊的府邸或吏部衙门,而是按照乞丐提供的线索,直奔西市。长安城有东西二市,西市胡商云集,奇珍异宝、香料骏马、乃至域外的新鲜事物汇聚于此,人流量巨大,鱼龙混杂,确实是藏匿行踪、暗中交易的好地方。

甫一踏入西市,声浪和气味便扑面而来。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波斯地毯鲜艳夺目,昆仑奴扛着巨大的包裹,胡姬当垆卖酒,空气中混合着香料、皮革、牲畜和食物的复杂味道。林薇看得眼花缭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只觉得眼睛不够用。

“保持警惕。”裴煊的声音在嘈杂中依旧清晰,他不动声色地将林薇护在身侧稍后的位置,“留意那些行色匆匆、眼神游移,或者刻意避开人群的人。”

林薇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努力将急诊室里的“快速扫描”技能用在这里。她观察着来往行人的衣着、步态、表情和手中的物品,试图找出那个“不想被看到”的神秘黑衣人。

一连几日,两人化身“西市游荡者”。裴煊利用吏部官员的身份和人脉,暗中打探近期是否有形迹可疑的生面孔或特殊交易。林薇则发挥她的“社牛”潜质,借着给一些小商贩处理擦伤、头疼脑热的机会(当然,用的是符合时代又能被接受的“改良版”方法,比如干净的布条包扎、按压特定穴位止痛,必要时才悄悄用一点点碘伏棉片),旁敲侧击地打听消息。她的“医术”虽然古怪,但效果显著,很快在西市边缘的小圈子里赢得了“善心小娘子”的名声。

“王阿婆,您这腰疼是老毛病了,光贴膏药不行,得适当活动,我教您几个动作,每天做做……”林薇一边给一个卖胡饼的老婆婆按揉着腰部穴位,一边状似无意地问,“对了阿婆,您最近有没有见过一个穿黑衣服、个子挺高、总低着头的人?看着不像常来买东西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