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青铜鼎背锅记:我俩真是正经谈恋 > 第四十二章 京城风云之杨老监丞
换源:


       裴府书房的烛火摇曳了一夜。

裴煊凭借吏部侍郎的权限和人脉,很快查清了前朝监丞杨修竹的底细和住处——位于长安城东南隅,邻近曲江池的一处清幽小院。

杨修竹,字守拙,前朝大业年间入秘书省,以精通营造、图籍管理及……刻板守旧闻名。新朝建立后,因无甚劣迹且年事已高,得以荣养,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深居简出,鲜少与外界往来。

“刻板守旧……厌恶官员……”

林薇看着裴煊收集来的信息,手指点着下巴,“这性格……有点棘手啊。我们若以官员身份登门,怕是连门都进不去。”

“所以,需要换个身份。”

裴煊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杨老监丞一生心血倾注在宫室营造与图籍整理上,视规矩如命。

他最珍视的,莫过于那些承载着营造智慧和历史印记的图纸典籍。若我们能投其所好,以‘修复保护前朝重要营造图籍’的名义拜访,或许能敲开他的门。”

“营造图籍?”

林薇眼睛一亮,“这个切入点好!既符合他的兴趣,又能不着痕迹地引导到库藏结构上!那我们带什么‘敲门砖’?总不能空着手去谈保护吧?”

裴煊微微一笑,从书架上取下一个长条形的锦盒,打开,里面是一卷色泽古旧、边缘略有残破的帛书。“这是吏部存档中,一份关于前朝洛阳宫某处偏殿营造记录的残卷,记录者正是杨修竹本人。我昨日寻得,正可借‘物归原主,请教修复之法’为由。”

“妙!”林薇拍手赞道,“裴大人心思缜密!不过……”她狡黠一笑,从急救包里掏出那个装着最后几颗巧克力豆的精美小瓷盒,“光有‘文’的还不够,得来点‘新奇’的!‘西域提神醒脑秘豆’,专治耄耋之年可能有的老眼昏花、精神倦怠!保管让他觉得新鲜又实用,还能拉近距离!”

裴煊看着那盒在现代超市随处可见、此刻却堪称“稀世珍宝”的巧克力豆,无奈又好笑:“林‘智囊’的奇物储备,果然深不可测。但愿杨老不会觉得我们是在……投喂小儿。”

“这叫投其所‘需’!”林薇理直气壮,“老年人嘛,吃点甜的,心情好!”

翌日清晨,两人换了身低调朴素的常服,裴煊收起了官威,林薇也收敛了跳脱,扮作一对对前朝营造学感兴趣的年轻“兄妹”(裴煊提议的伪装身份)。

带着锦盒和小瓷盒,踏着晨露,来到了杨府门前。

杨府果然如其人,门庭冷落,青苔爬上石阶,只闻院内几声清脆鸟鸣。

敲了半晌门,才有一个须发皆白、佝偻着背的老仆慢悠悠地打开一条门缝,浑浊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他们。

“老丈请了,”裴煊拱手,态度谦恭,“晚辈裴清(化名),携舍妹林薇,久仰杨老监丞于营造图籍一道的卓绝学识与守护之功。

偶得杨老早年所绘洛阳宫营造残卷一轴,惜乎年深日久,颇有损毁。晚辈等心系前朝营造智慧之传承,不忍明珠蒙尘,特来求见杨老,一则物归原主,二则恳请赐教修复保存之法,以使此残卷得以延续其承载之历史印记。”

一番话说得文雅恳切,点明主题(修复图籍),抬高对方(学识守护),隐藏身份(未提官职)。

老仆浑浊的眼睛在裴煊脸上停留片刻,又看了看林薇,似乎被“修复图籍”、“延续历史印记”这几个词触动,沉默片刻,沙哑道:“等着。”

门又关上了。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林薇紧张地捏着衣角,裴煊则气定神闲,目光沉静地观察着这座安静得近乎凝滞的院落。就在林薇以为要吃闭门羹时,门“吱呀”一声再次打开。

“老爷请二位……书房叙话。”老仆侧身让开。

书房内光线略显昏暗,弥漫着旧书和樟脑混合的气息。

一位须发皆白如雪、瘦骨嶙峋却腰板挺直如松的老人端坐在书案后,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色布袍,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时光的尘埃,直抵人心。正是杨修竹。

裴煊和林薇恭敬行礼。裴煊双手奉上锦盒:“杨老,此乃晚辈偶然所得,观其笔迹与内容,应是杨老早年心血之作。晚辈不才,唯恐保管不当,使其湮灭,故特来奉还,并斗胆求教修复之道。”

杨修竹没有立刻接锦盒,目光如炬,先是在裴煊脸上扫过,带着审视官员般的锐利(似乎并未被完全骗过),然后落在林薇身上,在她肩上的急救包上停留了一瞬,最后才缓缓落在锦盒上。

他伸出枯瘦却异常稳定的手,打开锦盒,取出那卷残破帛书。

看到熟悉的笔迹和图案,杨修竹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涟漪。

他指尖轻轻拂过帛书上的墨迹,如同抚摸久别重逢的老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追忆和痛惜。

“此乃……永泰殿西暖阁的梁架详图……”杨修竹的声音沙哑低沉,带着岁月的磨砺,“大业十三年春绘……彼时……”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里仿佛承载着前朝末年的风雨飘摇。

“杨老记忆超群,晚辈佩服。”裴煊适时赞道。

杨修竹放下帛书,目光重新变得锐利,看向裴煊:“物归原主?恐怕不尽然。吏部存档之物,岂会轻易流落民间,又‘偶然’被你们所得?裴侍郎,何必以化名相欺?”

他竟一语道破了裴煊的身份!

裴煊和林薇心中俱是一惊!姜还是老的辣!

裴煊反应极快,并未慌乱,反而坦然一笑,深深一揖:“杨老慧眼如炬,晚辈裴煊,确为吏部侍郎。先前化名,实非存心欺瞒,只因听闻杨老不喜与官场中人往来,唯恐唐突,故出此下策。然,此番拜访,求教修复图籍、传承营造智慧之心,天地可鉴!此图籍,亦是晚辈费了些周折,从库档中请出,只为完璧归赵,并求良法以存之。”

他坦承身份,但强调初衷纯粹,并将“请出”说成是为了保护,避开了敏感点。

杨修竹盯着裴煊坦荡的眼睛,良久,眼中的锐利稍稍褪去一丝,哼了一声:“算你还有几分坦诚。

吏部侍郎,不去理你的选官考课,跑来关心这前朝的破图纸?所为何来?”

“历史如鉴,可照未来。前朝营造之得失,于当朝宫室修缮、甚至工部法度,皆有借鉴。”裴煊回答得滴水不漏,“且,守护承载智慧与记忆的载体,使其不因岁月而湮灭,乃后世子孙之责。晚辈虽在吏部,亦不敢忘此根本。”

他巧妙地将话题拔高到历史责任层面。

这番话似乎说动了杨修竹一丝。他沉默片刻,目光转向那残破的帛书:“修复……谈何容易。虫蠹、霉变、脆化……非一日之功,更需特殊材料与技法。老夫……也力不从心了。”语气中带着英雄迟暮的萧索。

“杨老莫忧!”林薇抓住机会,上前一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崇敬和一点“天真”的好奇

“晚辈虽不通营造,但略懂些保存古物皮毛。您看这个!”她献宝似的捧出那个小瓷盒,打开,露出里面几颗圆润光泽、散发着奇特甜香的巧克力豆。

“此乃家传秘制的‘西域提神醒脑秘豆’,以奇花异果精炼而成,有明目醒神、强健筋骨之效!晚辈观杨老精神矍铄,但长年伏案,难免目力劳损。此豆每日含服一粒,或能缓解一二。权当晚辈一点心意,感谢杨老拨冗相见!”

她将巧克力豆的功效吹得神乎其神,重点落在“明目醒神”上,投其所“需”。

杨修竹的目光被那从未见过的“秘豆”吸引。

那奇特的色泽、形状和隐隐传来的香甜气息,对于一个在枯燥图籍中沉浸一生的老人来说,确实充满了新奇感。他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抵住好奇,伸出枯瘦的手指,拈起一颗,凑到眼前仔细端详。

“西域之物?倒是……稀罕。”他语气松动了不少,甚至带着一丝孩童般的研究兴趣,“此物……如何服食?”

“含在口中,任其自然化开即可,其味甘美醇厚,回味悠长。”林薇热情介绍。

杨修竹依言将巧克力豆放入口中。瞬间,浓郁丝滑的甜香与可可特有的微苦在舌尖弥漫开来,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受。

老人紧绷严肃的脸上,竟罕见地露出一丝极其细微的、近乎陶醉的神情!这从未有过的味觉体验,仿佛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唔……确有些……提神之效。”杨修竹含糊地评价着,眼神却柔和了许多。他小心地将剩下的巧克力豆收好,看向裴煊和林薇的目光,终于少了几分审视,多了点温度。

“修复此帛书……需用上等蚕丝浆糊,以玉簪花露调和,阴干……需置于樟木匣中,避光防潮……”他开始认真地讲解起一些基础的修复保存方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