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我在新朝搞基建 > 第46章 炼焦
换源:


       她并没有贸然提问,而是重新摊开一卷竹简,记录下自己需要注意的内容。

而匠人主要在意的还是炉温,还有如今烧的煤很难达到更高的温度。

记录下这些内容的时候,王卓君备注了一下,炼焦两个字。

如今的煤都是开采的露天的煤矿,烧的也是原煤,里面杂质太多,燃烧时自然达不到更高的温度,想要提高炉温,一方面是要继续改良高炉和风箱,一方面就是把煤变成焦炭,这样才能将熟铁也烧成铁水,跟碳分离。

改良高炉和风箱,王卓君办不到,但是炼焦她还是可以试试。

炼焦和烧炭有些相似,其实也是把煤炭通过高温干馏炼成焦炭。

这个高温需要达到一千度,也就是整个窑要够大,且需要燃料充足。

至于圆窑怎么造,这就涉及王卓君的知识盲区了,不过,有问题可以搜索一下,实在不行还能问这边修窑的匠人,反正这边的炼铁高炉窑明显也是匠人自己摸索出来的。

修窑一事上,这些匠人的巧思兴许比她搜索出来的想法更好呢。

而且焦炭作为高炉炼铁的还原剂效果极好,甚至它还能当做整个高炉料柱的支撑剂和疏松剂。

而炼焦的过程中还能产生煤焦油和沥青这种好用的产物,绝对是当下非常必要推进的实验。

于是吃过中饭,王卓君便找到了炼铁的院子,果然,墨慈带着几个弟子蹲在炉边,拿着几块铁片,敲敲打打。

“巨子。”王卓君走上前躬身一礼,然后正色开口:“巨子,午前听说炉温不够,我想若是将煤炼成焦炭,定能将炉温再提高许多。”

“炼成焦炭。”墨慈虽然是半蹲着,但刚好能平视还是小不点儿的王卓君,他漆黑的眼眸炯炯有神,透着锋芒:“你仔细说说。”

“炼焦与烧炭是有些类似的,都是为了提高原本燃烧物的燃烧效率,这样再往高炉里填充这样的燃料,燃烧能更充分,温度也能更高。”

“木头烧成炭,炉温能提高,这煤居然也能成炭,这可真是,难怪天家会将公主送到这儿来。”墨慈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一脸惊喜地抬手拍了拍王卓君的肩膀。

王卓君听到这么直白的夸奖,有些不好意思地用食指挠了挠脸颊:“不过,炼焦需要的窑我不知道怎么造,但是我们可以将煤先进行粉碎,然后不断地投入窑内,窑里烧成的焦炭就能直接投入高炉使用,甚至还有煤油,能直接当灯油。”

墨慈认真听着,看到王卓君摊开的竹简上画着示意图,过程非常清晰,他从王卓君手上拿过这卷竹简,一边看着,手不自觉地在地上写写画画,半晌过后把王卓君一把抱起:“走,今日我们就去造窑。”

王卓君突然被抱起来,吓了一跳,紧紧勾住了墨慈的脖子,看到身后几个弟子们互相小声讨论着炼焦的事情,不由默默地把头埋在墨慈的肩膀上。

墨慈扭过头,吩咐其中一人去叫上相关的匠人们和总管。

一行人就这么来到了会议室。

墨慈将王卓君放到屋内的一把椅子上,屋内有一个超长的长方形桌子,桌子一头,挨着一面墙,墙上同样是用黑漆刷出了一个黑板。

墨慈迅速用桌上的粉笔将王卓君画在竹简上的示意图画到了黑板上,只是整个图变得更加得清晰,一变化,他还一边补充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等工匠师傅陆续赶到的时候,墨慈特意叫了烧炭的工匠师傅,主要讲一下烧炭的具体流程。

王卓君之前没有了解过这些,第一次听,感觉很有意思,这些匠人做这些多年,在他们负责的领域都很有经验,而且能力也是出类拔萃。

不知道祖父是怎么找来这些人的?难不成他有一个自己私下的秘密组织,像锦衣卫一样,负责暗杀和谍报。

再想想前几天的晚上,自己突然就被掳去,那里是戒备森严的东宫,在没有惊动卫士的情况下,祖父手中定然也培养了一批这样的人。

祖父还是同历史上的王莽不同,他们只是相似,但不是同一个人。

听匠人和墨家人讨论起具体实施的细节,王卓君没有参与,她只是知道这些产物生产的原理,但自己并没有实践经验,甚至对这些东西的操作十分陌生。

故而,她只是一边听一边将这些知识加入到自己大脑中的储备库,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知识她能用得上。

他们开会开得全神贯注,但王卓君自己越听越迷糊,只觉得自己物理学得还是太差,无法跟上他们的思路,又或许是这个时代的术语和现代不同,总之听着听着,眼神逐渐涣散,变得空洞起来。

“公主是听不懂吗?”墨慈喝水的间隙看到王卓君一脸的迷茫,不由轻笑出声,然后摸摸她的脑袋:“好了,虽然是个天才,但还是不能过于拔苗助长,你要是觉得听不懂,就先去忙你自己的事儿吧。”

王卓君听了猛地回过神,羞涩地笑了笑:“我确实是有些听不懂,但是我以后会好好学得,我还有急事儿,就先走啦。”说着她快速从椅子上跳了下来,从头顶两边垂下的两根羊角辫一跳一跳的。

然后,走到门口时,还是扭头还身一礼:“各位,卓君失礼了。”

然后用袖子遮着脸,快步从会议室跑走了。

她还真不擅长跟这些长辈们打交道,就像她当社畜的时候也不擅长跟上司打交道一样。不过在私企做研发,更看重能力,所以不擅长打交道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

想到跟薛桓提到的算盘,王卓君便让孔檀带着自己去找木匠。

这会儿是下午,工坊内的匠人们干得非常熟练,而且是用流水线生产,边上堆放着制作完成的桌椅和床。

跟工坊的总管详细描述了一下对算盘的具体要求后,王卓君便把画好的图纸交给了他。

王卓君有些期待地问道:“不知这东西多久能做出来?明后两天可以吗?”要是可以的话,正好给书铺的账房送一个,也该到盘账的时间了

总管却面带难色道:“这恐怕有些困难,算盘上的每颗算珠皆需人工打磨……”

一直跟在王卓君身后的孔檀听到此言,忽然抬步上前,从总管手中拿过图纸,看了两眼:“此物,工坊里虽然不做,但是少府那边做了不少,郡主不妨直接派人拿几个来。”

“诶?”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