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我在新朝搞基建 > 第53章 夜间对谈
换源:


       “我要的是这个世界,所有人只要想活就有活下去的机会。”王莽眸光变得悠远,他拉住王卓君的小手:“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庶民想要活下来有多难吗?”

王卓君轻声唤道:“大父。”

王莽停步,温声回应:“我知道。”

他转过身,眼中带着复杂的神色:“你还是不够了解,你从未真正见识过,这世间的庶民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乱世之中,百姓命如蝼蚁。”王莽轻叹一声,抬手轻抚王卓君的头发:“不过现在的你这样,也很好。”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平等?不过是奢侈品。在这人吃人的世道里,能活下去已是万幸,谁还顾得上什么尊严不尊严?”

王莽望向远方,目光苍凉:“当人人都活得如狗一般时,尊严……本就是最无用的东西,平等又算得了什么!”

王卓君目光轻颤,忽然觉得自己过去那些念头,不过是孩子气的天方夜谭。而王莽口中的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合理的,甚至是这个时代唯一可能实现的目标——可即便是这样一个目标,对当世许多人来说,也已是痴人说梦。

这一次,王卓君似乎稍稍触到了王莽内心的一小部分。

他虽是个理想主义者,却也有着再现实不过的一面。那个被史书描绘成虚伪弄权的王莽,究竟哪一面才是真的?谁也说不清。

至少王卓君并不认为,眼前这个人仅仅是个沉迷于权术的野心家。

正思忖间,王莽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明年改元‘天凤’,你以为如何?”

“年号之事,你一向都是跟着史书决定。改年号总比改地名、官制带来的动荡小些。”王卓君不以为意地耸了耸肩。

“不知道上辈子的您,是个怎样的人?”王卓君忍不住问道:“现在的您,总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

“上辈子的事,我不记得了。”王莽语气平静,一带而过。

但每次提及“上辈子”,王卓君总能察觉到他周身笼罩起一层难以穿透的阴翳,想必那段过往中,藏着他从未与人言说的苦痛。

“天凤……这个年号不是挺好么?”王卓君转回话题。

“明年,天下只会更乱。”王莽语气转沉,“我虽只改年号,不似史书所载那般贸然迁都,但明年灾荒严重,如今粮储并不充裕。你可有应对之策?”

王卓君眸光一闪:“此事暂时没有什么思绪,若是有了,我定会第一个告知大父。”她还等着赚钱升级平板,这样直接从平板上下单土豆,粮荒自然迎刃而解。

但这毕竟关系到自己的金手指,王卓君暂时并不想泄露她最大的杀手锏。

于是转移了话题:“《资治通鉴》里将您推行的官制批判得一无是处,不知大父是否还打算继续改革官制?”

“自然要改。”王莽目光坚定:“若因史书几句批判就畏缩不前,这天下何时才能变成朕理想中的模样?”

王莽看着沧池的池水忽然问道:“你了解朝中的官制吗?”

王卓君有些不是很确定地回答:“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

王莽颔首:“没错,虽然朕登基时加了一些官职和部门,但是为了不造成历史上王莽改革官制的后果,朕一直是徐徐图之。”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朕觉得比起历史上的王莽,朕的性格还是过于温吞了。”

“你觉得三省六部制如何?”王莽继续问道。

王卓君转了下眼珠,装作很了解的模样,实际上快速用ai进行搜索,一边看着脑中平板上的回答,一边转过头像模像样的说道:“陛下所倡三省六部之制,分权制衡、权责明晰,确比当下九卿制更胜一筹。细读《周礼》与秦汉典章,见其中已有'三公'分权之雏形,而且,三省六部制能在后世沿用多年,足可见它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优点。”

“但是……”王卓君转折了一下:“三省六部制好用是好用,但很多九卿想必并不想并入六部。举个例子,少府卿若是并入户部,就要官降一品,甚至还有了户部尚书这个顶头上司。”

九卿的位置其实等同于六部尚书,让他们成为别人部门下辖的单位,恐怕都不想答应。

王卓君说完了平板上搜出来的内容,说起自己的意见,就越发流畅道:“其实,这个政策想要真正推行也很简单,您给九卿中会降职的人挑刺儿,挑的他们降职换人。再把他们并进六部,新上任的还没站稳脚跟,哪儿敢提什么意见。”

“就比如这个少府卿。”王卓君一边说着一边还摸着下巴,一副小学究的样子,看起来可爱的紧:“这个少府卿能力就不太行,明明手里握着那么多生意听说还不足国库的税收。我听说,早些年的时候,当时的少府卿,能赚到国库两倍的年收入。”

王莽奇怪道:“你把少府卿当做管私库的官员了。”

王卓君听到他的疑问,也有些疑惑:“难道不是吗?”

王莽摇了摇头:“你只接触内廷,并不知道,大司农,掌管绢谷、货币与租赋收入等财政事务。但是,盐铁商税,这些赚钱的税赋,其实都归少府卿管。”

王卓君这才恍然:“难怪少府卿这么能赚钱,他们一边做着官营工坊,管理着皇庄,一边还能收税!”说到后面,她鼓起腮帮磨着后槽牙:“而且还是盐铁商税,全是暴利行业!”

“那国库不是就没剩多少了吗?”王卓君掰着指头算了好半天,然后倒抽了一口气。

王莽颔首:“自朕主政以来,国库本就一无所有,少府账册满是赤字。”他说到这里慢慢地声音变得低沉,语调愈发沉重。

“且建国以来……灾患频发!”他越说越激动,放在膝盖上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成拳:“为了民生,这些年几乎把大半税收都投入到这上面,然而朕却不知真正用于赈灾的银钱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