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磁场约束仪一台、粒子束能量分析光谱仪、等离子体注入系统、超导线圈绕线机……材料:钇钡铜氧、铌三锡超导线材、液氦……”
李院长脸上的笑容,随着清单的拉长,一点点凝固了。
他一开始还以为沈东只是要些常规的化学试剂和玻璃器皿,可看着看着,他的眼皮就开始狂跳。
这上面罗列的,随便拎出来一件,都是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尖端设备!还有那些见所未见的稀有材料!
当沈东停笔,将那张写得满满当当的清单递过来时,李院长下意识地接了过去。
他粗略地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总价,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这……这哪里是申请经费,这分明是要把学校的家底掏空一小半!
一个亿!
这单子上的东西加起来,没有一个亿根本拿不下来!
李院长拿着那张薄薄的纸,手却感觉有千斤重。
他抬起头,看着沈东那双平静而深邃的眼睛,心中的惊骇无以复加。
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他要这些东西,难道是想……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让他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郑重地点了点头。
管他干什么,反正这小子有专项资金!
清晨的阳光再次穿透薄雾,为华中科大的林荫道镀上一层金边。
沈东依旧是在梁婉柔的投喂下解决了早餐,这才信步走向李元章院士所在的实验大楼。
刚进门,就看到李元章院士已经在了,正对着一堆图纸和数据皱眉沉思,眼窝深陷,布满了红血丝,显然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老师,您早。”
沈东轻声打了个招呼。
李元章抬起头,看到是他,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几分,却难掩疲惫。
“来了?昨天那份清单我看了,校长那边已经批了,采购部正在走流程,不过有些设备得从国外订,需要时间。”
交代完这两句,李元章便拿起外套,脚步匆匆地向外走去,“火箭燃料那边有个紧急会议,你先和师哥师姐们熟悉一下工作,我得过去一趟。”
看着李老那略显佝偻却依旧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沈东还没来得及多说一句,孔小燕就从一台光谱仪后面探出了脑袋,悄悄凑了过来。
“小学弟,”她压低了声音,灵动的眼睛里满是担忧,“你跟师父关系好,能不能……劝劝他?”
“劝他什么?”
沈东有些不解。
孔小燕的嘴唇抿了抿,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劝他多休息啊!师父他……快六十的人了,再这么拼下去,身体迟早要垮的!”
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眼神黯淡下来,“我不敢跟他说,上次我就是提了一句让他注意身体,结果被他指着鼻子骂了一顿,说我心思没放在实验上,净想些有的没的。”
“可是……”
孔小燕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后怕,“我亲眼见过,有一次他一个人在实验室,突然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脸色煞白,足足十几分钟才缓过来。我吓坏了,可他起来后就像没事人一样,还警告我不准乱说。”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张活泼的脸上写满了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沉重,道:“我之前跟的那位老教授,就是因为身体原因,整个实验室的研究都停滞了。”
“你知道吗?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能进一个顶尖的实验室,参与一个国家级的项目,机会有多难得?学校里的项目就那么几个,想进来的学生能从这里排到校门口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就怕师父倒下,那我们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
沈东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
每一个惊天动地的科研成就背后,都堆砌着无数科研人员不眠不休的日夜。
那些闪耀在功勋章上的光芒,是用他们的健康和生命燃烧出来的。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师姐,我记下了。”
“那就好!”孔小燕仿佛松了口气,又恢复了几分活力,拍了拍手,“好了,说正事!开工开工!”
实验室的气氛瞬间又变得紧张而有序。
机甲能源系统,这便是他们这间实验室的核心。
它就像是未来战士的心脏,为那钢铁之躯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攻击、每一次防御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所有的武器系统、传感系统、维生系统,都必须围绕着它的数据来设计。
功能再强大,功率跟不上,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何许和张凯也早已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键盘的敲击声、仪器的蜂鸣声交织成一曲属于科研的交响乐。
时间在专注中流逝得飞快。
临近中午,就在众人准备稍作休息时,沈东的声音打破了实验室的宁静。
“何师兄,小燕师姐,张凯,你们过来一下。”
三人闻声围了过来,只见沈东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已经罗列出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
“我把咱们现在电池能源的情况,做了个汇总和分析。”
孔小燕最好奇,第一个凑过去,拿起桌上打印出来的几页资料翻看起来。
何许也推了推眼镜,想听听这个被李老寄予厚望的师弟有什么高见,心里还存着几分指点一下的心思。
沈东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一幅结构图跳了出来。
“机甲的能源,核心需求无非三点:续航、输出功率、以及寿命。我们目前研究的镉镍电池,性能稳定,技术也最成熟,这没错。”
何许点了点头,这分析很到位,他们目前所有的工作,也正是围绕着提升镉镍电池的综合性能展开的。
然而,沈东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眉头瞬间皱起。
“但是,”沈东的语气陡然变得锐利,“用它来做机甲的能源,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
“什么?”孔小燕惊呼出声。
何许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沈东,话不能这么说。镉镍电池虽然有瓶颈,但……”
“瓶颈?”
沈东打断了他,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几下,一组刺眼的数据被标红放大。
“循环寿命最高600次,意味着机甲每进行几次高强度作战,就得更换整套能源核心。续航差、动力输出疲软,更别提它巨大的体积和重量,对机甲的结构设计造成了多大的负担!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何许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些问题,他们比谁都清楚,也正是他们日夜攻关想要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