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劳动改造,你手搓七代机? > 第62章 等于是在否定李老
换源:


       沈东的目光扫过三人,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仿佛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我们的研究方向,需要改了。或者说,必须改!”

他指向屏幕上的化学分子式,眼神犀利如刀。

“镉镍电池,正极是氢氧化镍,负极是金属镉,电解液是氢氧化钾这样的碱性溶液。它的化学反应结构,从根子上就决定了它的性能上限!”

“这种上限,低得可怜!”

“我们现在做的所有努力,无非是在一个已经封死的天花板下面,徒劳地向上蹦跳而已。无论再怎么优化,再怎么改良,我们都只是在浪费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何许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眼死死地盯着沈东,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丝被冒犯的怒火。

“你说什么?”他的声音压抑着,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浪费时间?沈东,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孔小燕也急了,连忙扯了扯沈东的衣角,压低声音劝道:“小学弟,别乱说!这个方向是李老亲自定下的,我们实验室所有的设备、所有的研究,都是围绕着镉镍电池展开的,怎么能说是浪费时间呢?”

一直沉默敲着代码的张凯也停下了手,转过身,眉头紧锁。

“沈东,我承认你很厉害,数学上是天才。但这是材料学,是工程学!镉镍电池是目前蓝星上技术最成熟、综合性能最好的动力电池之一,无数顶尖实验室都在研究它,难道他们也都在浪费时间?”

三人的目光,像三把利剑,齐刷刷地刺向沈东。

实验室里原本和谐的科研交响乐戛然而止,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仪器低沉的蜂鸣,显得格外刺耳。

何许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火气,语气里却带上了毫不掩饰的讥讽:“你否定这个方向,等于是在否定李老!否定我们所有人这几年的心血!我倒是想听听,你这个连实验台都没摸过几天的大天才,能有什么高见?”

他双手抱在胸前,摆出一副看好戏的姿态。

孔小燕和张凯虽然没说话,但脸上的表情显然也认为沈东太过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

他们甚至有些庆幸,幸亏李老去开会了,否则以老师那火爆脾气,怕是当场就要把这个得意门生给轰出去。

沈东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眼神依旧平静而坚定。

他环视三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

“科研,最关键的就是方向。方向错了,知识越渊博,走得越远,错得就越离谱。在一条死路上狂奔,除了感动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他顿了顿,目光最终落在何许那张充满嘲弄的脸上。

“你们想要一个正确的方向?”

沈东的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屏幕上那复杂的镉镍电池分子式瞬间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结构更加精巧、更加复杂的全新化学结构模型。

“硅基纳米电池。”

四个字,如同平地惊雷,在安静的实验室里炸响。

“什么?”

“硅基……什么?”

“没听过啊!”

何许、孔小燕、张凯三人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茫然和困惑。

这个名词,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在他们的认知里,电池的世界,要么是铅酸,要么是镍镉、镍氢,再前沿一点,就是还在实验室阶段、稳定性极差的锂电池。

硅基?还是纳米级?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何许的嘴角撇了撇,嘲讽的意味更浓了:“怎么?自己编出来一个名词,就想推翻整个行业的共识?”

沈东没有理会他的讥讽,只是用手指着屏幕上那个精美的分子模型,开始了他那石破天惊的介绍。

“以硅纳米颗粒为负极,取代传统的石墨。它的理论克容量是石墨的十倍以上!这意味着,同等体积下,它的续航能力,至少是镉镍电池的四倍!”

“通过特殊的电解质配方和纳米涂层技术,我们可以将它的循环寿命提升到三千次以上!是镉镍电池的五倍!”

“最关键的是它的热稳定性!它的热失控峰值可以达到400到600摄氏度!工作温度范围可以从零下三十度,一直延伸到零上九十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甲可以在极寒的西伯利亚雪原和酷热的赤道沙漠进行最高强度的作战,而不用担心能源核心罢工!”

一连串的数据,如同狂风暴雨般砸在三人心头。

四倍的续航!

五倍的寿命!

宽到恐怖的工作温度!

每一个数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他们引以为傲的镉镍电池研究上。他们费尽心血,日夜攻关,预测中最乐观的性能提升,也不过是可怜的40%。

而沈东口中的这个硅基纳米电池,却将这个上限,轻而易举地撕了个粉碎!

实验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何许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本能地想反驳,想斥责这是天方夜谭,但沈东那笃定的眼神,那清晰的逻辑,那屏幕上虽然看不懂但却显得无比精密的分子模型,都让他喉咙发干。

孔小燕和张凯更是被震得七荤八素,他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不如材料学博士的何许深入,只能呆呆地看着屏幕,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那几个夸张到让他们怀疑人生的数据在反复回荡。

沉默良久,何许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冷笑一声,语气里充满了不屑和最后一丝顽固的坚持。

“呵,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新型材料电池?你知道从理论到实验室样品,再到量产,需要多久吗?几年?还是几十年?这中间要烧掉多少钱?多少人力?万一失败了呢?这个责任谁来负?你吗?”

他指着桌上关于镉镍电池的报告,仿佛那是他最后的阵地。

“我们现在做的,虽然慢,但每一步都踩在实地上!每一点进步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不是像你一样,在这里画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大饼!”

沈东看着何许那张写满不信的脸,又瞥了一眼旁边依旧处于茫然状态的孔小燕和张凯,心中了然。

他知道,自己说的这些,对他们而言太过超前,无异于对牛弹琴。

他们被固有的知识框架牢牢地锁死了,根本无法理解这其中的跨时代意义。

也罢。

沈东收回目光,关掉了屏幕上的分子模型,神情恢复了平静。

“你们不信,很正常。”

“等老师回来,我会亲自向他汇报。”

他站起身就走。